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毛洪安  石青 《会计师》2013,(10):24-26
IPO造假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的虚假陈述行为严重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旨在以2013年爆发的万福生科事件为例,指出披露方与监管方在博弈过程行为中的选择问题,结合我国企业IPO造假动机,为防范和治理IPO造假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管辉 《征信》2011,(4):20-22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在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别对尚未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和已经建立农村信用体系两种情况下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的借款行为进行分析.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表明,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双方的借贷行为无法实现最有效率的博弈均衡;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3.
蒋华 《金融纵横》2009,(4):44-46
本文从演化博弈的崭新视角出发,在博弈主体的有限理性、主动学习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之上,深入探讨农信社与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为农信社信用风险控制策略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失真:造假行为动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造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的动机主要是企业自身利益的驱动,企业管理者的政治动机等六个方面。可以从企业治理结构和造假风险两个方面提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银行监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银行业实施有效监管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准确、及时、充分地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然而,商业银行在与中央银行的博弈行为中,往往拥有中央银行难以获得的独占性的私人信息,特别是由于中央银行还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致使商业银行破产约束软化,于是,商业银行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往往会有恃无恐,对中央银行隐瞒信息,冒大风险从事经营活动,银行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因此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安然"、"银广夏"事件并非偶然,其问题如出一辙,那就是"疯狂造假",其根源在于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5月28日,开信息不对称理论先河的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麦克尔·思朋斯博士与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共同就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可以实现出口企业、保险公司、银行三方共赢,但近年来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状况恶化、银行融资政策收紧、业务规模下滑等问题。现行机制下,保险公司的加入并未缓解传统信贷关系中银行与融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反而滋生了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三方博弈分析可知,出口企业出于“理性”会选择不诚信行为,甚至与保险公司合谋骗取银行融资,特别是在银行管控无效的情况下。基于博弈过程及均衡结果,认为出口企业应积极向银行和保险公司传递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信号,保险公司制度设计上要建立与银行的风险信息共享与有效互动合作机制,银行应加强对出口企业贷前贷中贷后的全过程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8.
银行信贷市场的博弈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经常遇到企业做假骗贷,两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采用双方非对称博弈的复制动态机制来求解商业银行和做假骗贷企业两个群体之间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即有限理性进化博弈),并根据求解的结果来分析、解释现实情况中做假骗贷企业和银行两个群体之间的博弈行为。  相似文献   

9.
在会计界当中会计诚信一直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有很多因素会导致会计失信,例如:人员素质不高、法制不健全、利益驱动、信息不对称等,但是利益驱使却是最主要的根源,会计造假的主要目标和意义就在于有利可图。要想使会计造假的行为得到有效地控制,可以通过广开言路,建立一个系统性的、以会计群体为本的会计举报机制,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在会计行业当中会计诚信一直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有很多因素会导致会计失信,例如:人员素质不高、法制不健全、利益驱动以及信息不对称等,但是利益驱使却是最主要的根源,会计造假的主要目标和意义就在于有利可图。要想使会计造假的行为得到有效地控制,可以通过广开言路,建立一个系统性的、以会计群体为本的会计举报机制,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11.
企业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会计造假有本质区别,盈余管理因为信息不对称和成本问题,将长期存在,要采取提高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准则体系,加大会计造假打击力度,扩大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加快财务报告从信息观到计量观的转变等手段对会计造假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知识对房地产税收征管中的偷税漏税行为进行了分析.主要运用两个博弈模型——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来分析房地产企业和政府在税收博弈中的行为策略和得益矩阵.通过分析,对偷税行为提出两点建议——主要是加强处罚力度和完善制度两方面.  相似文献   

13.
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风险,建立信息传递机制来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分析论证了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风险率(FL)作为信用风险识别信号的原理,并运用博弈论研究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FL作为信号的博弈问题,证明了精炼贝叶斯均衡解的存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资本市场中,风险投资活动以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的合作为基础。同时,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双方在相互寻找和选择的过程中进行着博弈。研究如何建立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抑制博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将对风险投资活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我国银企融资博弈的分析,揭示了造成我国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制度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因此旨在调整融资制度和提高信息透明度的政策将有利于企业改善资金缺乏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识别虚假财务信息,是银行信贷人员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实际上,目前企业造假的倾向和手段与银行信贷人员的识别能力是不对称的.本文结合实际,着重从信贷审查的角度,介绍企业虚假财务信息的识别以及进行真实性调整的操作方法,希望有助于降低信贷人员自身的能力风险.  相似文献   

17.
我国股市属于无效市场,存在投机过度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股市存在虚假信息披露现象.本文通过建立造假与监管的博弈模型,得到了上市公司与证券监管部门的三个纳什均衡,并进一步分析了监管的有效性,找到了根治信息造假行为的切实可行的办法.随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建立有效股市的若干个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山东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税款经收缴库是一个非典型的信息不对称模式,商业银行、税务机关、国库部门在这种模式下的行为博弈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降低各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山东省推行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企业信用博弈模型论证当前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且对失信行为缺乏足够严厉的惩处措施。分析企业信用缺失的现实根源,解决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关键是构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20.
独立审计报告选择的博弈分析与信任关系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构建不完美信息下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提出:在公司管理层有机会对虚假财务报告进行改正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其实相当有限;注册会计师的行动不能抑制公司管理层的造假动机,充其量只能减少财务报告中的虚假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