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进 《经济师》2006,(2):206-207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促进农业现代化,是我们的国家战略,也是本届政府的普遍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经之路。目前这两者之间的现状联系怎样?文章对信息化发展与我国农业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规律可分为客观规律与行动规律。客观规律揭示自然与社会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不在乎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行动规律则不能不包含主体需要,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劳动者群众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发展,是执政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在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约束下如何实现合规律与合目的之统一,它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行动规律,并且对科学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农业发展战略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方面,特别是对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战略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确定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我国的农业发展应该走什么道路?首先必须搞清楚它的客观依据。我认为最基本的依据应该有两条,即:(1)客观规律;(2)中国的国情。两条缺一不可。在讨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发展战略过程中,特别是初期,曾经出现忽视中国国情的片面性,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或世界上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的经验。但也应注意防止另一种片面性,那就是不要在强调中国特殊性时过了头,以至忽略了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现代化?现代化的概念和标志是什么?为了要把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应该怎样观察、认识当前社会经济的现状,应该注意怎样的方针政策来实现我们国家的现代化? 这些是两三年来时时被提到我们面前来要求明确解答的问题,也往往苦于在理E论上、在方法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课题。这是个社会主义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这是个近十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民经济该怎样运用客观规律实现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问题。许多同志认为现代化是一个随着时代推移的动态概念。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现代化概念。资本主义对封建社会来讲,社会化大生产对手工业小生产来讲,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都具有现代化的意义。在八十年代说的现代化,其概念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化的本质特征就是贸工农一条龙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形式就是农、工、商三业的“经济联合”形式或“经济联系”形式;不应该把一切“经济合作”形式都视为农业产业化形式;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不同于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不能说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应该既抓农业产业化,又抓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物质技术手段,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主要标志和基础,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也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十五"期间是我们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要与国际接轨,就要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农业机械化的强有力支持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福建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有新战略  相似文献   

8.
农业改革的内在要求就是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也能够很好的加大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力度,同时加快土地流转也能够很好的加速农业规模化与现代化.本篇文章是利用对土地流转的现阶段状况与土地政策的改变对目前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分析,同时对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认真总结了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强调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其中也包括按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办事。在他的论著中,对如何运用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指导我国社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的基础.因此,我们只有关注且大力发展农业,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使国家更加地富强.如今,中国正在进行包括农业、手工业等产业在内的现代化健设.但是我们在建设中逐步发现农业经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农业现代化健设.所以,我们要找到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进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本文首先指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今年12月26日,是我们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诞辰八十五周年。我们经济理论工作者同全国人民一道隆重纪念这个日子,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完成毛主席遗留给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普及和提高,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主席就把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要求我们很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早在1956年,毛主席提出要用五、六十年的时间,赶上和超过美国,指出:如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象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1957  相似文献   

12.
论现阶段中国农业现代化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冰阳 《经济师》2005,(7):182-182,184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文章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任务和发展目标,从统计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等成分在内的农业现代化内涵,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兵 《经济纵横》2002,(6):8-10
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离不开高度的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 ,在实践中如果不顾城乡固有的差异性 ,强制性地推行均衡发展的政策 ,其实质是否认了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目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理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深入探讨农业现代化内涵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路径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农业社会现代化、农业生态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现代化三大总目标,并深入研究了三者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中农业社会现代化目标是根本、农业生态现代化目标是保障、农业经济现代化目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农业现代化思想。他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加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强调农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鼓励发展商品经济,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认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农业机械化。这些观点对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三十年了。在这三十年中,我们在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进行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我们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几经曲折,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若干失败的教训。总结这三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切感到,凡是我们的路线、政策、计划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时候,我们就顺利前进;违反了客观规律的时候,我们就受到挫折。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新的长征,要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一个宏伟的规划。为了使理想变为现实,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计划调节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作用的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性质客观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下面,我们仅就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问题;如何发挥地区经济优势问题;生产资料商品化问题;竞争与联合问题;如何对市场调节加强计划指导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城镇化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各类统计调查资料,对山东省城镇化历程作了回顾分析。提出了山东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三种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阶段和层次的形成不仅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快慢的直接因素,发展经济、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力,农业从传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全面拓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在构建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机制检验证实,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其重要的中介传导机制,其中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较人力资本更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呈现出“中西部>东部”的总体态势;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表现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就越明显。分维度估计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更强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