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个重要的基本理念.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人们只注重研究各种数量的关系及运动规律,往往忽视了研究数量关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得数学教学过于模式化、机械化,缺乏活力.严重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更应该是一名"导演",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师德还存在的问题是教师重自身发展,轻学生发展;重业务素质,轻思想素质;重科研,轻教学;只教书,不育人.部分教师重物质,轻道德.解决的办法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完善师德规范,加强师德监控;抓好典型示范;营造重视"师德师风"的校园环境;关心教师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作为一个教师在课堂不能只唱"独角戏",不管学生的反应,必须研究学生的学,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即把情绪"煽"起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煽"出来,这样才不致于使学生厌学.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整个课堂沉闷而死板,学生们像一只只沉默的"羔羊",而教师则成了孤独的"牧羊人"。新课程理念犹如一股春风,吹开了传统音乐教学的沉闷空气,给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开放、活泼、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地学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作为一个教师在课堂不能只唱"独角戏",不管学生的反应,必须研究学生的学,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即把情绪"煽"起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煽"出来,这样才不致于使学生厌学.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以口头的形式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这一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激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评价的几个问题,提出总结了几个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化偏向,侧重于教师的"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法指导成为国内外教学改革热点之际,笔者尝试用"阅读指导法"进行数学教学,改变课堂教学的控制点,把教师的"教"放在启发、引导、组织和鼓励学生的"学"上,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思考及讨论的过程.本文拟对"阅读指导法"的尝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的信息传递大多是教师的单项灌输,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这完全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引导探究的理论认为: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 "引"学生思考, "导"学生探究,变课堂为学生探索、发现、创造、创新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理论和实践证明"引导探究教学法"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识品质,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许多老师认为,数学教学只需要把公式交给学生,多加练习就事半功倍了.可我不这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运用教学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重要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教学改革不仅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学"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关系等都发生着较大的转变,需要我们的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设置问题和进行提问,是语文教师公认的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支撑的,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优秀的教师不只在于会讲,还在于会问.本文重点谈谈阅读教学中提问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重要方式的理念,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课堂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授走向探究.在引导学生进行深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小学数学课堂出现了简单化和形式化倾向,表现为要么是"放任自流":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活动"--讨论、交流,教师淡化了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要么是"按图索骥":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将学生的活动置入一个狭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布鲁纳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是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下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等方式侧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最终从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积极性为归宿,即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挥.我们所说的"教"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怎么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采取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7.
"听语文课最没劲儿"这是一部分学生的反映.之所以有这种反映,尽管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与教师讲课的"乏味"密切相连.这就是说,学生听课的"没劲"是由教师讲课的"乏味"引起的.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兴味盎然,令学生听起来"有劲"呢?语文课欲"开"学生之"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到底怎样才算是上出了语文课的独特味道?笔者认为:返璞归真,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学.语文课堂上,把课上真、上实、上美,必定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堂"味道"纯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8.
构建以人为本高校教学管理的关键因素,应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以学生发展为本,应当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心理需要、个性差异、选择权利,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获得赏识、感受成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教师发展为本,应当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当树立情感、制度、民主、成功管理理念,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以教学管理者为本,充分发挥各级教学管理者的主体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9.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高校"电类"专业基础课。为了让学生学好信号课程,教师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加强工程计算的基本训练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就"启发式"教学法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20.
爱要科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不讲方法的爱、无原则的爱也会让学生迷茫.爱要科学付出. 因人而异 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教育方式、生活习惯等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和爱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施爱的方式也应不同.如有的学生属于"猩猩类型"的,猩猩喜爱的是香蕉,教师却给他们一筐苹果,一筐苹果虽然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没有针对性.所以,教师要真正爱学生,就要多与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准确施爱.教师爱学生,既不能一厢情愿,也不能不讲原则和分寸,否则,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