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姚绍学  赵杰 《魅力中国》2010,(34):210-2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应该尽可能地使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大体相等的结果。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建立相应的公共服务制度、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服务型政府等,通过财政体制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其中,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能够有效缩小城乡间、区域间以及群体间的公共服务差异,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维护了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并且促进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积极的推动了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转移支付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逐渐成为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石光 《特区经济》2011,(5):150-152
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而且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应充分发挥财税机制的作用,积极利用转移支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验,针对中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趋势下的转移支付制度的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4.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失业问题严峻,凸显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缺位问题。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基尼系数表明,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整体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但泰尔指数反映出农村间公共就业服务发展极不平衡,且有扩大趋势。政府应以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特别建议设立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劳动力输入和输出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城乡之间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差距逐步拉大.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提高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的现状出发,重点从公共财政视角分析了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雪虹 《北方经济》2011,(11):62-63
宁夏作为西部内陆省分,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比较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而言城乡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宁夏要更加努力,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张青  余志虎 《乡镇经济》2011,2(2):21-25
目前,学术界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多是从区域间、城乡间、不同社会群体间、各类基本服务间四个角度论述发展不平衡,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研究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学术文献很少。文章研究了主体功能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如何发挥公共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收集具体数据资料,借助各类文献,剖析了武汉城市圈存在的总量增长,但是城市圈内各项服务内容比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服务、社会保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的现象,从理论上总结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问题在参与主体、财政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政策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具体探索出提高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经济和制度相结合的路径,即以全面发展城市圈内的经济,消除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建立城市圈内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政府的、区域的协同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体系;实现城市圈的社会政策的一致化。  相似文献   

9.
财政转移支付是推进地区之间基本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制度,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完善转移支付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开始,“转移支付制度”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两者表现出紧密结合的态势,如何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入手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学界与实务界共同热议的话题。从制度操作层面来看,  相似文献   

1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客观必然性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基础性服务",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又弥补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吕新发 《改革与战略》2011,27(4):18-21,1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是实现均等化的基本途径。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原则、平等与均衡相统一原则、机会均等优先原则、防止平均化陷阱原则和防止福利化陷阱原则;必须从多维度视角出发,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种类上的民生性、数量上的最低性、阶段上的动态性、形式上的多样性以及构成上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体现了我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然而我国公共服务支出不仅总量偏低,而且在城乡、区域以及财政层级间的分布也不均衡。这主要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以及政府级次过多等原因所致。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减少政府层级等措施,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闵行区是人口流入大区,在计划生育、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推动着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口居住证使用率和含金量过低,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仍难以满足外来人口大量导入带来的教育需求,土地资源制约居住保障服务等。因此市级统筹、资源整合以及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在城镇化速度加快的条件下,城乡结构和形态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需要新的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方式。应建立公共服务的动态调整机制、需求表达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技术手段等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过渡性制度安排解决特殊人群问题,通过社会保障均等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相似文献   

1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民生,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基本需求理论和产出视角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5-2012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泰尔指数法测算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利用TOPSIS法对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整体均等化水平稳中有升,浙东北、浙西南两大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尚不均衡,区域间差异比重呈扩大趋势,区域内部差异演变呈现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西部大开发升级转型、维护社会公正、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在交通基础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要围绕以人的权利和公正推动西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公众需求出发,在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城乡制度衔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不断提升西部人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探究2011—2020年南京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空演变以及地区差异特征。研究表明:在时序演变上,南京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城市间差异仍然存在,呈现微弱的两极化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苏皖两省内各城市各子维度均等化水平分界明显,具有典型的区域化特征;南京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呈现均等化水平上升,区域总体差异逐渐缩小;南京市龙头作用发挥不足,是导致区域内差异存在的重要原因。因此,需加强南京都市圈内部分工协作,破除政策壁垒,推动南京市的带头作用,促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公民人权、解决基本民生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政府在财力不强现实下的理性选择。但我国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时,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清,各地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也存在很大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各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衡性。建立县乡财力保障机制、探寻地方公债出路、推进转移支付均等化和改变传统约束机制与政绩考核机制是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以公共医疗服务与义务教育为例,既有的研究的最大特征是,其综合形成了以财政干预为核心的财政古典主义研究范式。该范式在对不均等的事实的认定方面以及财政工具干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但是其主要缺点是实践效果不理想。新古典主义的新范式实现了研究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