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分析了当前中国农地产权的不完整、耕地保护的失效面及其引致效应;提出了有效实现耕地保护的建议:赋予农民最真实、最充分的农地产权;约束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2.
明晰农村土地产权 建立保护耕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晰农地产权,明确集体所有权主体和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登记发证,克服目前集体和农民均不关心耕地流失的状况,实现保护耕地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均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已经成为耕地利用和投资的主体,是耕地利用最基本的利用决策单位。农户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行为对于耕地质量影响显著。本文基于农户决策行为,从耕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入手,在分析耕地产权制度与耕地质量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耕地质量保护机制的设想,即明晰耕地产权、有效的耕地产权保护、耕地产权的可转让性及允许耕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现行土地产权体系和农地保护政策体系,分析农地发展权的内涵、归属,确定农地发展权的设定方案并探讨其在农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当前,在中国引入农地发展权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国土地产权体系现状下农地发展权设定方案的提出及其运用,说明了农地发展权可以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弹性手段,将在土地征用、土地储备、土地规划等土地政策的实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户保护行为对耕地质量的保持和提升十分关键,本文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户调查,考察了新一轮确权颁证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探索并验证了土地调整经历调节农地确权影响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相对没有获得确权证的农户,拥有新一轮确权证的农户更可能施有机肥,更可能进行秸秆还田,也更可能施测土配方肥.进一...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以广西为例,基于农户调查,验证新一轮确权颁证后农户产权安全性感知对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描述性分析、二元Probit与Mv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得到有效改善,近80%的农户认为新一轮确权提升了农地产权安全;(2)产权安全性感知改善有助于农户采取多样化的耕地质量保护措施,施有机肥的概率提升了18.42%,施测土配方肥的可能性提升了13.99%,进行秸秆还田的概率增加了18.28%,施用石灰的概率提升了25.49%,进行深松的可能性增加了18.70%;(3)产权安全性感知对不同特征农户的影响存在分化,在不同代际、不同非农兼业化程度、不同土地规模、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转入地和承包地之间,产权安全性感知能更有效的激励年轻代、以农业收入为主、较大土地规模、非贫困村的农户对耕地采取保护性措施,且产权安全性感知提升更有利于农户对转入地进行保护。研究结论:为激励农户更积极地保护耕地质量,需要确保确权政策的落实和有效改善农户产权安全性感知。并且,在激励农户保护耕地质量时,要特别关注不同群体的响应分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发达地区耕地保护观念的转变和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耕地保护问题,为突破当前耕地保护瓶颈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通过对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关系的分析,论证了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以及耕地保护观念转变的必要性;探讨了发达地区耕地保护观念转变的重点:(1)耕地保护到农地保护的拓展;(2)数量平衡到生产能力平衡的提升;(3)食物生产功能到生态服务功能的换位。讨论了发达地区耕地保护机制:农地保护的转换机制;宜耕农地异地代补机制;耕地占用以质补量机制。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在土地承包经营杈流转情况下,如何运用市场经济规则,发动农民保护好耕地,为决策者制订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提出了运用市场经济规则保护耕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耕地产权与价值研究——兼论征地补偿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研究目的:规范并界定中国耕地的产权体系及各权利内涵,探讨各耕地权利的价值构成,分析征收耕地的补偿标准。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借鉴法,实证法。研究结果:耕地产权体系包含耕地的生产收益权、生存保障权、农地发展权、粮食安全权和生态安全权,各权利价值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有不同体现;征地补偿应逐步体现耕地各产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耕地质量保护中农户的认知及其行为决策响应程度,揭示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为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和构建耕地质量保护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农户调查法、统计学分析法、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耕地质量保护认知方面,大城市郊区农户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于耕地质量保护前景预期较低;(2)在行为决策响应方面,农户已经开始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但仍需要相关部门的合理引导,总体行为决策响应得分不高;(3)对耕地质量保护政策认知与意愿是影响其行为决策响应主要方面,不同区域在影响因素和程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大城市郊区的农户,政府应该从改变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的悲观预期、引导农户合理选择保护性耕作方式和鼓励土地向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流转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户行为的彭州市耕地 保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保护是一个公众目标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存在制度不完善、征地缺乏合理补偿等问题。该文采用抽样调查与封闭式定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彭州市部分农户进行走访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彭州市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不高,影响其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农业收入比等;在此基础上,探讨出优化与完善耕地保护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耕地保护目标论耕地保护机制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确耕地保护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耕地保护目标在耕地保护机制中3个层次的体现,提出了耕地保护机制应具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的测算,探析内蒙古耕地保护机制。[方法]文章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及其各盟市耕地发展权的测算,结合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数,借助ArcGIS10.2软件、EXCEL软件分析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措施。[结果](1)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31.84%耕地面积满足区域粮食自给,粮食总盈余量为2 263.66万t,折算成盈余耕地面积为777.99万hm2,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为77.38万元/hm2,耕地发展权最高总价值为6.020 274万亿元。其中用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面积占55.23%,折算耕地面积为5 113.72万hm2,耕地发展权价值为3 957.11亿元。(2)各盟市中呼和浩特市的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最高,为228.32万元/hm2,其次为鄂尔多斯市,172.87万元/hm2,最低是兴安盟,为21.83万元/hm2;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策背景下,呼伦贝尔市耕地发展权价值最高,为412.52.亿元,其次是赤峰市、通辽市、...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耕地多功能的江苏省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耕地保护补偿是耕地保护约束性政策的有力补充。文章基于耕地的多功能属性及不同功能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探讨江苏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该文首先从生产、生态和社会3个层面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评价得到耕地多功能指数,然后通过当量因子法和替代法计算得到耕地外部性价值,再结合耕地多功能评价和耕地外部性价值,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指数的比重分别作为权重,对耕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加权求和,并进一步修正得到江苏各市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结果]以2018年为基期,计算得到基于耕地多功能评价的江苏省平均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0.859 7万元/(hm2·年),其中补偿标准最高的地区为连云港市,为1.144 6万元/(hm2·年),最低的为无锡市,为0.520 3万元/(hm2·年)。[结论]研究得出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兼顾耕地自身功能和价值,反映了耕地功能与补偿标准之间的联系,今后可从补偿资金供给、资金分配及利益调整机制等方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5.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成果应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提出将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成果应用于耕地质量重点保护区和耕地质量重点提升区划定的方法,并在阐述确定耕地等别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耕地限制类型与中低产田改造类型进行对应,制定了"最大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第二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最小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的耕地等别限制因素组合命名规则,将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成果按此规则命名表达,在划定耕地质量重点提升区的同时,方便把握耕地质量改造方向和时序安排。耕地质量重点保护区的划定方法是,提取监测成果中高等别耕地、等别提升耕地与规划基本农田重合的部分提取出来,删去其与规划为非农用地重叠部分,将其集中连片的部分,其与土地整治规划区一起划为耕地质量重点保护区;耕地质量重点提升区划定的方法是,提取监测成果中低等别耕地和等别降低耕地,删去其与规划中非农地重叠部分,然后根据耕地等别限制因素改造的难易程度,将其中含有较易和中等改造难度的限制因素类型的耕地列为质量重点提升耕地,将其集中连片的部分与土地整治规划区一起划定为耕地质量重点提升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学科分布,不同机构、作者合作关系,寻找研究核心,挖掘研究热点,梳理研究历程,推动耕地保护和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方法]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EI、北大核心、CSSCI、CSCD来源期刊进行定量分析,绘制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研究机构合作、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关键词时区可视化图谱。[结果]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是集自然、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机构和作者间的合作呈“大分散,小团体”格局。研究围绕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展开,研究热点从早期对粮食种植、粮食产量向耕地质量提升和粮食主产区保护转变。研究历程分为“起步—拓展—成熟”阶段,从早期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理论和现象的初探,到现在创新性、前瞻性成果服务社会民生和国家重大战略。[结论]今后需加强不同学科、机构、人员合作;挖掘小尺度下耕地变化与粮食产生存在的联系与机理,利用大数据、遥感、数理模型对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时空演化精准分析。从理论方法、政策制度、科学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提出更有具有战略性的耕地保护方案,满足人民粮食需求,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评价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的影响。[方法]文章在对城镇化发展与耕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研究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从而提出相应的耕地保护策略。[结果] 2005—2016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不断上升,耕地面积则逐年下降,受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城市土地低效利用等原因影响,导致贵州省城镇化率与耕地面积呈反向发展;贵州省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呈现正面效应。其中,对耕地集约的效应影响显著,同时对耕地规模、耕地质量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耕地集约程度、耕地规模与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均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过程。[结论]通过对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效应研究,据此提出落实土地总体规划,建立耕地保护预警系统、提高贵州省各族农民对耕地保护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研究:基于背景、效果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对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前后关系、相同政策在不同区域内的执行效果差异,能够为更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提供参考。[方法]主要运用了资料分析和定性描述的方法,首先按照耕地保护政策内涵划分为5个阶段,其次从时间、空间两个尺度,判断了耕地保护政策的数量、质量保护效果差异,最后提出了未来政策出台的方向和趋势。[结果]时间尺度上:1986年、1997年、2004年出台的政策对耕地数量保护的成效明显; 2014—2016年耕地质量保护效果略优于2009—2014年; 目前数量保护成效较好,但质量保护远未达到要求。空间尺度上:耕地数量保护效果西部地区最好,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 耕地质量保护效果中部地区最佳,东北地区次之,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结论]未来政策可向规范补充耕地全国统筹、完善耕地质量保护法律体系、调动农户保护耕地积极性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测算县域尺度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参考,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方法 文章根据DPSIR模型构建安徽省颍上县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与障碍度模型,测算了2010—2019年安徽省颍上县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并识别了制约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子。结果 (1)2010—2019年从承载力指数看,颍上县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呈现出“波浪式”上升的态势。其中,2010—2013年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0.36下降至0.33;2014—2019年耕地资源承载力指数从2014年0.41上升至2019年0.70,承载力水平实现了从中级向良好的转变。(2)从障碍因子看,影响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子由高标准农田比例、农药施用强度、土壤有机质平均值、免耕面积比转变为人均农业产值产出、人均耕地面积、土壤pH。结论 颍上县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目前处于良好水平,同时在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产能。(2)科学合理利用耕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3)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建立耕地保护的激励与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实际调研的研究方法,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从数量保护、质量保护、环境保护等3个方面阐述了内涵,并对河南省耕地及基本农田的保护现状和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数量占有量较大,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平均保护率达到85%以上;同时存在河南省耕地总体质量较低,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复垦整理难度大;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供给压力突出;灾毁耕地不断发生,土地生态环境面临威胁等农田保护瓶颈问题。该文根据河南省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态势及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科学合理划分农田保护区域;建立基本农田法律法规体系;损失补偿相关制度等措施,以期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治理能力和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