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2007年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背景下,结合盈余管理的理论,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动因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财务状况改善、扭亏对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幅度有显著影响,平滑利润对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幅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分析债务重组准则三次变迁和证券监管规则的历次修订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会计准则的历次变迁只是影响了盈余管理手段和形式,并没有控制住盈余管理的发生;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经理层通过合谋进行盈余管理,迎合或规避证券监管规则以保护和利用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而牟取其他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是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直接诱因和根本原因。因此,要制约盈余管理行为,需要改进证券监管规则,协调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新债务重组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增加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但准则变化只是增加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即使债务重组准则不计入利润,上市公司也会利用其他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根本动机是迎合证券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研究了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准则的思路,以期为有关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以沧州化工为典型的许多上市公司再次利用债务重组大搞盈余管理.相对科学的理论,在实务中却沦为盈余管理的工具,原因何在?文章对债务重组准则本身和准则应用的外部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完善准则和优化准则应用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利用新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做了以下修改:不再将历史成本计价作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有条件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修订了存货期末计价方法,改变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等。新会计准则的这些变化在某些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起到了抑制作用,但同时却在其他方面扩大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从2007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来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做了以下修改:不再将历史成本计价作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有条件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修订了存货期末计价方法,改变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等。新会计准则的这些变化在某些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起到了抑制作用,但同时却在其他方面扩大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从2007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来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本文讨论了债务重组准则变迁和政府监管对债务重组方式选择的影响。以2005-2008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公司利用重组方式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特别是只亏损一年公司的扭亏、*ST公司的撤销星号、ST公司避免暂停上市和暂停上市公司的恢复股票交易,且上市公司还通过将控制关系豁免非控制化以规避对控制关系豁免的监管。建议将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监管细化到重组方式和非控制关系重组上。  相似文献   

9.
新债务重组准则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关键。文中分析了债权人和债务人损益的变化,以及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尤其是亏损公司盈余管理和利润调节的影响,并探讨企业运用新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研究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亏损上市公司扭亏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营业外收入仍是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灾区。其中最常见的是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而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司盈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谢海洋 《会计之友》2012,(34):35-37
文章研究目的是探讨为什么中国债务重组准则在8年内会出现3次变化,对1998年、2001年和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1998年和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完全偏离了国际会计准则,是准则制定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倒退。其原因是由于准则制定者观念错误,未认识到非市场化的证券市场监管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会计准则只是证券市场监管所利用的工具,因此,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不适当地扮演了证券市场监管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基于债务重组新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这些调整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某些行为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分析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在盈余管理方面的影响。一、研究背景债务重组准则的巨大变化是新会计准则一个显著特点。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许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更倾向于与国际财  相似文献   

13.
樊懿芳  纪岩 《财会通讯》2009,(2):123-126
本文以2007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与没有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相比,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确认了债务重组收益的公司债务重组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而确认了债务重组损失的公司债务重组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在进行了债务重组的公司中,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亏损。研究表明,我国现有债务重组准则给公司留下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应进一步完善或加强对准则实施情况的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面临亏损压力公司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7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与没有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相比,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确认了债务重组收益的公司债务重组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而确认了债务重组损失的公司债务重组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在进行了债务重组的公司中,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亏损。研究表明,我国现有债务重组准则给公司留下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应进一步完善或加强对准则实施情况的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面临亏损压力公司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制定历经1998年、2001年和2006年三次变革,学术界就准则变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文章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外研究侧重点完全不同,国内债务重组研究的焦点集中于盈余管理,较少研究债务重组后公司绩效的变化,希望能够为今后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实施以来,债务重组案频发,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收益达到扭亏为盈、延缓或避免退市的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对《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增加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可能的指责声群起,恢复历史成本计量的呼声高涨。本文就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后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在肯定现行债务重组准则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其立则效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上市公司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诱因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债务重组收益与资产规模、扭亏、ST公司、持股、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高和扭亏是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修订前后的差异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制定或修订的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基本构建起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同时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本文从财务会计理论入手,对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内容进行比较,对新准则修订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评析,最后对贯彻落实准则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腊 《财会通讯》2014,(11):7-10
本文以我国2003年-2010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从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角度对比新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并考察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提高,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下,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资产减值很有可能已成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20.
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检验结果表明,债务重组公司利用了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盈余管理;债务重组收益与资产规模、扭亏、ST公司、持股、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发现债务重组收益与业绩的关联度在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