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最近,国内学术界有人把1996年称之为“中国企业兼并年”。1996年国内实施兼并的企业至少超过一千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大规模的兼并及收购仅仅局限于国内企业之间,即“内-内”型兼并收购,而“内-外”型兼并收购却不多。相比之下,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兼并收购打入我国市场,并以此对我国大企业发起了进攻。这就逼迫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中国大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论企业购并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购并的意义企业购并就是指企业之间的收购—被收购、兼并—被兼并,它是两个以上(含两个)的企业根据特定时期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签订一组市场合约的形式合并为一个公司的行为。企业购并实际上代表着既存的产权归属关系的转移,也意味着企业...  相似文献   

3.
在公司兼并、收购实践中广泛运用的“三角兼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高技术内涵的经营手段。为了保证收购方的投资和收益安全,降低伴随并购而来的风险,“三角兼并”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强化风险管理与风险规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产权不明确、管理层收购与改革方向不相符合、国有资产流失、资本流动仍受所有制局限、资产重组缺乏明确的决策主体等突出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改革,可通过把产权转移出去,或将其资本社会化进行,要处理好财政部与国资委的关系,要科学规范和合理运用各项财税优惠等政策进行财税调节,制定和完善企业收购、兼并和重组的有关法规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目前作为我国改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实现国有资产从竞争领域退出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然而,从“管理层收购”的本源看,其实它主要适用于未上市企业的再创业活动与创业投资。而且,管理层并购的形式也不仅仅只有MBO一种。  相似文献   

6.
企业兼并是企业间的吸收合并,是一个企业吸收了其他企业而成为存续企业的合并过程,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在兼并过程中出现了兼并概念不清、产权不清、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易导致兼并结果的失败,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收购与兼并的法律涵义企业间的收购与兼并行为是多种法律关系的综合反映。法律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是由法律所规定和调整的,以法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是由国家强制性实现的一种社会关系,企业间的收购与兼并也不例外。首先企业间的收购与兼并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来规定和调整的;其次,我们来看收购与兼并的一些法律涵义:(一)收购与兼并双方应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双方应是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以及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企业收购与兼并活动最终导致被收购或兼并…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并收购是市场经济中企业资产重组最重要的方式。企业并购的直接收益在于扩大规模,占领市场,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优势互补。然而,并购充满了风险,这在科尔尼顾问公司最近的一项调研中得到了证实。该公司筛选出1998年和1999年全球范围内115个巨型并购案例,其中58%没有达到事先设定的价值创造目标。本文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近年来的并购实践,对并购交易中的各种风险和国外并购成功经验作以下探讨。一、企业并购的主要风险1.体制风险。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经营体制仍未根本转变,产权关系不清,产权交易受阻,政府利用行政手段介入较深,增加了企业资产重组和并购的困难。2.市场缺陷风险。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上市公司中大量流通股和国家股、国有法人股被分割。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缺陷并明显滞后,加之监管力度和监管经验不足,完全通过市场重组和并购十分困难,风险大,导致许多企业非市场操作。相比而言,西方国家上市公司则不同,股票市场的完全开放和股权的高流动性,使股票市场兼并成为90年代西方企业兼并的主流。3.经营风险。被收购企业在合并后业绩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好,收购者常常高估被收购业务或公司的市场潜力,对目标企业的业务亦只有肤浅的认识;因以下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效应的实证案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西方文献研究认为管理层收购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收入和现金流量。本文以上市公司粤美的为分析对象,发现在管理层收购后,企业经营利润、经营利润率、现金流量迅速增长,取得了显著超越同行业的增长速度。进一步提出了“自由控制资产假说”。在企业产权不清状况下,管理层控制了优质资产或潜在优质资产而不愿意投入上市公司,而在产权清晰后,管理层将这部分资产投入上市公司,并进行相关产业重组,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的兼并和收购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战略选择,其浪潮在短短几十年里席卷了全世界。本指出了我国企业兼并和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调查 ,说明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 ,企业自身改革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实施“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障碍 ,并就如何落实“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调查,说明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敝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企业自身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实施“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障碍,并就如何落实“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兼并与收购是指企业通过转移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扩张和发展的一种经营手段。它包括企业产权交易、股权变动、资产重组、企业联合、合并等多种经济行为。无论何种经济行为,其实质上都涉及到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个企业的资产(或财产)产权或经营权、或股份(股权),从而使这个企业对另一企业发生直接或间接地支配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产权问题是个大问题,关系到企业上下的责、权、利。柳传志认为,产权不明晰,有权有责没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再发展下去就有困难了。如果产权问题模糊,可以导致企业的“死亡”,联想在这个问题上率先有为,给自己提供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是否可行,企业在兼并过程中能否成功,某一项收购计划能否顺利执行,取决于收购的成本与收益。财务分析对于企业并购策略是否可行、成本是否在控制之内、收益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此一来,在企业并购中,对目标企业的价值、收购与被收购企业的价值整合、预期成本与收益研究,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财务分析方法来分析以上问题,是一项收购计划的核心内容。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性地在财务分析方面,为企业选择更优的并购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并购概念界说:一个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已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格局已满足不了全球化经济的需要,兼并收购日益成为热门话题,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与并购有关的概念往往不加区分地加以使用,但这些概念毕竟是有差别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法律意义上的兼并,收购以及合并的内涵是各不相同的,适用的法律也是各不相同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明确企业兼并,合并,收购,并购这些概念的经济学含义以及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一波三折,主要是因为MBO是一种重大的产权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在我国企业中推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只有合理地防范这些风险,才能使MBO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我国实施MBO的风险分析MBO风险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风险来源于MBO自身的特性以及企业的内部机制;外部风险来源于MBO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外在因素。1.内部风险分析。(1)收购动机风险。MBO之所以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原因在于通过MBO可以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剥离不良资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然而,MBO是通过充分博弈和股权变更,以新的权益集合体代替旧的权益集合体的一种利益制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企业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倾向颇为严重,许多管理者收购企业的动机并非从企业利益出发,而是试图利用收购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来为自己谋利,以致实施MBO后非但没有使企业业绩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严重损害了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产权风险。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产权状况相比,当前我国企业的产权关系不够明晰,管理层在收购过程中常常既代表买方又代表卖方,极易导致“内部人控制”。此外,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存在着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相似文献   

18.
企业兼并活动出现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纵观其百余年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企业兼并活动已日趋复杂化、规模化,它与社会经济、金融、投资、企业战略管理等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兼并机制。企业兼并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人们对其研究分析的难度,到目前为止,关于其产生原因、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认识仍未能形成定论。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谋求财务协同效应作为诱发兼并的重要原因谈以下看法。一、财务协同效应及其意义20世纪70年代以后,兼并活动已从单纯的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发展为混合型兼并,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纯粹混合兼并有可能是为了谋求财务协同效应。所谓财务协同效应就是指在企业兼并发生后,通过将收购企业的低资本成本的内部资金,投资于被收购企业的高效益项目上,从而使兼并后的企业资金使用效益更为提高。那些发展时间较长,已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企业,往往有相对富裕的现金流入,但是苦于没有适合的投资机会,而将资金用于股利的发放。长此以往,企业发展前景会更加暗淡,逐渐走向衰落,所以其管理当局希望能从其他企业中找到有较高回报的投资机会,从而形成资金供给。与此同时,那些新兴企业增长速度较快,具有良好的投资机会,但是其内部资金缺乏,而外部...  相似文献   

19.
企业购并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每一次兼并浪潮都有其鲜明的时代个性和特殊的动因。我国的企业兼并刚刚起步,各方面难免有不完善之处,而且我国企业兼并的兴起是为了替亏损企业寻找出路,是在企业严重亏损、失去竞争力、面临被市场淘汰困境时而被迫采取的一种策略,这种动机过于短浅。本文试图通过回顾美国企业购并的发展历程且将美国第五次购并风潮作为重点来分析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明确未来企业发展方向,从而为我国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资本运营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发现资本运营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探讨其风险防范措施,对提高资本运营质量、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具体表现1.经营风险。这是指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主要包括:①经营方向选择不当。若资本运营决策者对市场分析不透彻,对自身实力把握不准,或者目标定得不合适,那么就有可能导致经营方向选择失误,从而引发企业经营风险。②经营行为与市场脱节。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那么企业的资本运营必然要面临风险。2.财务风险。资本运营特别是大规模的收购与兼并,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一般来说,企业不可能完全依靠自有资本来完成一项巨大的收购兼并工程,而且这样做即使成功,也是不经济的。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债务杠杆来完成收购兼并,但这样做需要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发生巨变以及经营决策可能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以高负债进行的资本运营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更大。3.信息风险。从理论上说,企业在决定是否进行资本运营以及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如何入手上,应以足够充分的信息为依据。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