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必须切实解决农民"买不起"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素的生长,极大地激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长期困扰我们的生产不足的矛盾逐渐弱化,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逐渐强化,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提高社会消费能力,特别是解决农民"买不起"问题,越来越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环节。现实:收入低速增长,城乡差距悬殊,增收难度加大毋庸置疑,1978年以来的改革,使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最 相似文献
4.
5.
一、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农民增收困难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据统计,1979-1995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8.2%,而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3.46%,2001年增长幅度稍有回升,但也仅略高于4%。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严重阻碍了消费品市场的扩大,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协调,城市居民和农民居民在经济上已成为完全不平等的两个阶层,占中国80%的农民长期处于社会末等公民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于松柏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2,(8):16-17
莱阳市89万人口中,城区人口占了1/3,而且农民进城势头不减,每年新建的30—40万平方的商品房供不应求。发挥加工企业的链条带动作用是莱阳市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后,全省的农业、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产业化经营发展很快。那么,随着我们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都遇到了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产业化能不能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的所有问题。从经济发展的这个角度讲,产业化能不能解决我们农村发展的所有问题。经过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特别是十六届三 相似文献
8.
9.
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已连续四年下滑.这种下滑的趋势如不能尽快得到遏止,势必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我国入世后,农业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和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推进农村税费制度和政府机构的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市场价格调节机制等措施来稳步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推动农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至今大多数人口仍然是农民,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就已讲到,“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立国”。可以说,在中国百余年来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中,三农问题始终都是一个要害问题。建国前,围绕农村土地问题的无法调和之矛盾成为中国革命之源;建国后前三十年,第一次工业化也是因为三农问题而走不动了;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这次现代化进程从农村的成功改革开始,今日突出问题又出现在农村、农业和农民中。这决非偶然和巧合。它表明一个道理,就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家内部最剧烈的冲突和矛盾来自于千年历史积淀的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11.
12.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目睹农村现状,特别是农民负担过重,"三乱"严重,深思"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其深层次危机,对三农问题虽不说寝食难安,倒也是十分关注。对农地制度改革、三农问题的实质等作过一些力所能及、却显粗浅的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对促进一个国家城乡经济社会和一、二、三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不断推动农民、农村和农业(即“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如此,纵观世界历史,我们都可以看到,无论哪一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或比较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一个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从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到以城市化为社会为主的进程。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带有规律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例外。 相似文献
14.
15.
17.
当前,党中央明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把社会更加和谐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进而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达到这一发展目标,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给“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子,跳出“三农”看“三农”,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这在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