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传统金融学理论所讲述的各种分析方法已经无法解释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所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学家们试图另辟蹊径,将视角朝向引起股票等金融价格波动的投资者心理因素,即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来解释股票价格的波动.本文试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基本观点,基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尤其是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以促进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2.
决定股价的短期波动的因素是所有参与的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的综合,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心理因素。决定投资者是否购买股票的直接因素就是其当下的心理状态。非理性是人类难以克服的弱点,个体的非理性的累加造成了整体市场的非理性波动。文章运用行为金融学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角度分析资产价格的波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成桌,构建了一个反映投资者预期形成过程的行为模型。模型考察了外部冲击对股价影响的长短期效应,较好的解释了实证研究发现的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些异常现象,诸如收益率分布的厚尾现象,股价对信息反映不足或过度,市场对国有股减持的过度反应等等,并提出了规范股市减少异常波动发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梁平汉 《开发研究》2004,9(2):65-68
有效市场假说 (EMH)一直是标准金融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近年来兴起的行为金融学 (BehavioralFinance)质疑这一假说。依照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思想 ,本文首先回顾了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异象”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建构模式 ,然后回顾了标准金融学对“异象”的实证研究和解释 ,分析了“异象”的实质根源。本文认为 ,使有效市场不能得到实现的套利限制更多的是来源于信息、制度等外部约束 ,实证研究很难说明投资者的特殊心理因素是有效市场的障碍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还未形成关于投资者行为的清晰理论体系。但是 ,在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间不断的挑战———应战过程 ,金融理论将得到不断的发展 ,更加具有预测力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行为金融学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文顺  刘达 《开放导报》2005,15(4):69-71
证券市场上的种种异象使得人们对主流金融学产生了质疑,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投资者心理和套利限制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两大支柱。行为金融学所提出的观点更加切合现实,而且对很多异象都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另外行为金融学还建立了自己的模型——行为组合模型与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从而成为挑战主流金融学的最大力量。  相似文献   

6.
投资者行为、资产价格与股市波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消费的跨期资产定价模型是现代金融学发展的理论基石。然而由于其严格的前提假设与真实世界中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行为有很大差异,它无法对股票价格脱离基本面的“异常”波动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本研究通过引入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思路及其对股票波动性之谜的研究成果,并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特点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投资者的行为因素在我国股市波动中占较大比重的结论。我们认为,从基本面和投资者行为因素两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某些情况下,更应考虑行为因素,才能减少波动性,规范股市,使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最新研究前沿,它突破了传统金融学的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文章在分析我国投资者存在非理性行为金融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者教育机制可以有效治理行为金融的非理性问题,同时,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投资者教育实现证券市场稳定的动力学特征,在理论上解释了投资者教育对于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研究对于构建完备有效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体系,维护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融资产定价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学的焦点问题,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主要基于基本经济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而没有考虑投资者的心理因素。近些年来,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注意力放到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上,鉴于此,从投资者心理角度出发,研究了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认知、情绪、意志过程的偏差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并构建了基于心理偏差的金融资产定价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9.
2002年,卡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在于他在行为经济学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件事标示着现代经济学向“行为学转向”。但是这种转向对现代经济学影响最大的是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与崛起。特别是近年金融市场危机不断,股市震荡不已的时候,行为金融学更是为人们所重视,成为金融研究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领域。它对于原有理性框架中的现代金融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人的角度来解释市场行为,充分考虑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为人们理解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市的“政策市”色彩浓厚,这一点在学界基本达成共识,但这对投资者投资行为会产生何种影响呢?很少学者从这个角度去研究。在阐述“政府主导”逻辑在投资者心中根深蒂固后,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了政策因素对投资者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政策主导”放大了投资者的认知偏差的结论,并对政策的使用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熙  孙玮玮 《中国经贸》2009,(20):147-148
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通过对开放式基金情绪变化和历史投资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了中国开放式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锚定启发式偏差。经过分析,得出了中国期货机构投资者具有锚定启发式偏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尚未完善,股价波动受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选取合理的投资者情绪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文章选取IPO首日收益率、市场日交易量、换手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分类指数、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五个指标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有效发掘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特点,有效防范证券市场可能面对的风险,为研究的后者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行为金融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金融学界开始对投资者的具体决策和投资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人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感觉等主观因素在证券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证券的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证券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现象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中南 《特区经济》2010,(3):100-102
我国权证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规模非常小,投资者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投机过度,出现了许多价格异象,如:基本面异象,技术面异象,日期异象,规模异象。这些"异常现象"传统金融理论所不能解释。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由于有限理性、心理情绪等行为偏差和前景理论、心理账户、框定依赖等行为模式的影响,实际决策并非最优决策,导致金融市场上价格的变化偏离建立在传统金融理论假设基础上的结果,出现价格异象。文章通过总结我国权证市场这些价格异象的表现,分析了其行为金融学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金融学的主流理论是由美国芝加哥商学院的Fama教授于1970年确立的有效市场假说,1980年之后的金融实证研究发现,大量的交易数据并不支持有效市场理论。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异常现象被发现,使人们有理由怀疑交易者的行为是否存在一些共同的非理性倾向。要解答这一问题,仅在经济学范畴内寻找答案显然是不够的,人们转而诉诸其他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一心理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于是一门心理学、社会学等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行为金融学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到了本世纪初,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金融学界开始对投资者的具体决策和投资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人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感觉等主观因素在证券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证券的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证券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现象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后悔厌恶的心理因素,投资者会表现出持亏卖盈的行为偏好。本文利用中国个体投资者交易账户的交易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处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考察了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十二月效应”对“处置效应”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中国个体投资者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并在十二月份存在“反处置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8.
耿晓媛 《科学决策》2023,(11):156-169
投资者的情绪特征主要来自于投资者的心理认知,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前景理论、期望理论与后悔理论,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影响投资者情绪的内涵,进而编制投资者情绪特征指数进行测度,以此研究投资者情绪特征指数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影响机制。同时应用爬虫技术爬取相关投资者情绪的数据,经过合理清洗、筛选与朴素贝叶斯处理等过程,对投资者情绪特征进行统计实践。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特征具有可甄别性、可预测性;基于对投资者情绪特征变量的统计测度方法的分析,论证这些统计测度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特征的提取与测度,而且可行;积极情绪投资者对投资风险性较高的新兴行业板块更加青睐,且与消极情绪投资者呈现出显著的分布差异,但是积极情绪投资者与消极情绪投资者在投资收益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揭示了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特征、成因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是与有效市场假说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Fama在1965年就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的概念,该假说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且信息对每个投资者都是均等的,因而金融市场竞争使得“价格完全反映所有的可得信息”。然而现实世界并非如此完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与EMH相矛盾的实证研究不断涌现,发现了许多与EMH相悖的现象,即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