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谢黑客     
黑客,恐怕是当前互联网上最敏感的一个词儿。现在一些业内人对黑客确有一种害怕“狼外婆来了”的心理,想斥说几句黑客,却又不敢大声,没准“狼外婆”真的就站在门外,惹火了,破门而入,损失可就惨重啦! 但我要说——感谢黑客!感谢黑客,岂不等于纵容他们非法入侵他人网站,把个网络世界搅得昏天黑地、乌七八糟?感谢黑客,岂不等于让强盗掏光了自己的财产、烧光了自己的房屋,还要向他们赔笑脸?感谢黑客,岂不等于承认网上黑社会的合法性,让那些无法无天的破坏者在网上肆意妄为……?谢从何来呢?  相似文献   

2.
网络少年爱追梦曾经遇到过一个16岁的少年在网上问我“你是黑客吗?”我对他说“我不是,你在找黑客吗?”他回答说“是的,我在找黑客,我要向他们学习,像他们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网络世界。”我本来想问他在网络世界有什么不自由的感觉,可惜他断线了,从此也再没有见到过他。过去有一段时间了,不知道这位少年人现在是否已经找到了他的黑客师傅,或者他现在已经是一名黑客高手了。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到是很想听听他做了黑客以后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黑客?     
随着网络的普及,经常会看到有人对黑客产生疑问:什么是黑客呢?黑客又称“骇客”,是Hacker或Cracker的中译,由于这两个英文单词本身的定义也不清不楚,所以译成中文时就更加混乱了。 Hacker这个单词的起源,可以追溯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诞生及ARPAnet开始实验的时代。那时有一个文化族群,他们都是由程序设计专家和网络高手所组成的,他们自称为Hackers。这些Hackers建立了Internet,创造出我们现在使用的UNIX操作系统,也使Usenet和World Wide Web动起来。这些第一代Hacker,他们有自己一套的道德标准及价值观,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4.
看了《PC SHOPPER》2001年第25期上面的一篇《什么是黑客》,有一些想法想说说。黑客的起源已不必多说,但它的定义笔者在这里要说明一下,黑客是好人,他们有着广博的网络知识,通晓计算机的许多编程语言;他们在网络中探索着新的知识与技术,他们善于发现网络中的漏洞,并想办法修补它;更可贵的而是他们从来不对被入侵的计算机做任何破坏性的动作,甚至帮助这些安全机制很差的电脑提高安全性。黑客们总是默默无闻为网络做贡献,他们从不宣扬自己,因为他们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术作为乐趣,而不是破坏。骇客是由黑客队伍中脱离出来的,或者说是被淘汰出来的“网络人才”。他们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技不如人,而是缺乏一名黑客应有的精神和道德。他们自恃才高,在网络中做出了许多许多骇人听闻的网事。今天某某网站被黑了,明天某某帐  相似文献   

5.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黑客,他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漏洞轻易地攻击互联网上的电脑。经常听说有人被“黑”了,其中多数是中了木马或NetBIOS开放所致。NetBIOS是开放的网络协议,很多网络系统都是基于NetBIOS的,在Internet上,NetBIOS开放就和驻留了一个后门程序造成的危害差不多。本期“网络安全”栏目教你通过修改系统配置来堵上这个可怕的“漏洞”。安心上网,无忧无虑。  相似文献   

6.
网络ABC     
1、“黑客”的由来“黑客”这个名词的来源于英文的“Hecker”译音,在早期的网络拓荒时代就已经慢慢流转开来,意思原指“电脑很强的人”,就像美国西部牛仔一样,到处行侠丈义。但是电脑很强的人,心地未必善良,所以,又有了一个名词“Cracker”,表示有犯罪纪录或行为的电脑高手。但是渐渐地,大家都混淆了这两个字的含义,在加上中文在翻译时,也干脆把“Hacker”译成“黑客”(有点邪恶的形象),于是大家将错就错,将凡是在网络上利用技术危害他人的人,统称为“黑客”。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越来越熟悉网络的同时,我们对黑客有了更深的理解。就像人们心中初恋情人的身影,黑客在网络空间里永远挥之不去。最初我们对黑客的印象是躲在角落里随时可能蜇人的毒蜂,因为他们的很多行为的确令人不寒而栗。他们可以在瞬间使你由巨富变成穷光蛋,可以使庞大的计算机系统瘫痪,可以使你的电子邮箱“爆炸”,可以使你的账单莫名其妙地减少一大笔钱……然而,在无数次“狼来了”之后,人们开始冷静而理智地审视黑客这个词以及它所代表的群体,因为那些耸人听闻的恐怖场面在日常生活中仍未出现。  相似文献   

8.
近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官员承认一年多以来,联邦调查局一直通过一种代号为“食肉动物”的计算机系统,来浏览被认为是可疑分子的电子邮件。这种计算机系统在一秒内可浏览数百万封电子邮件,调查局用它来调查黑客及反恐怖活动和追击贩毒活动。之所以将其命名为“食肉动物”是因为它可猎取各种重要信息。调查局把这种机器直接放在网络服务商那里,每天收取捕获的信息,即可疑分子发出和收到的电子邮件。据说,FBI对它在打击犯罪方面的能力称赞有加。就像普通的电话接口一样。互联网接口必须经法院授权。有人批评“食肉动  相似文献   

9.
防止黑客攻击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自己当一回黑客,真实的了解一下如果要攻入一个系统,黑客们会怎么做。起码这是约翰·布朗和丹尼·伏特的公司的想法。公司为他们付了7000美元学费,让他们学习作为一个黑客该如何思维。学校在曼哈顿市中心,黑客培训课程历时只有四天。在这里,学员们有机会合法的“非法闯入”一个计算机系统。黑客学员们大多是纽约信用卡公司的网络安全维护人员。在这里学习了以后,学员们普遍感觉自信多了。布朗说“看了很多黑客的案例,知道了他们是怎么干的,我觉得自信多了。“当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你就知道如何去防范他们了。”如今黑客事件日渐频繁,公司们对黑  相似文献   

10.
当“黑客”日益成为一个令人厌恶的名词时,笔者心中充满了怀念和惋惜。怀念的是早期创意无限、生机勃勃的“黑客”精神,惋惜的是一种美好的追求逐渐被异化为社会的对立面。“黑客”最初是指那些通过开发新程序展示自我价值的电脑高手,他们的创造力不断为IT行业的一次次飞跃注入能量,“新经济”能够风靡全球,绝不能抹煞他们的功劳。但时至今日,“黑客”与“电脑罪犯”间却几乎划上了等号,这不能不说是一幕悲剧。“黑客”的变迁也许会让人联想起《星球大战》的情节。同样是一个拥有超能力的人,站在“力”的光明面,就是维护宇宙和平的杰迪骑士,站在“力”的黑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件神秘到了诡秘地步的事情,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让他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刚刚结束的“第三波骇客实战入侵比赛”起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效果。大概每一个熟悉网络的人都想过要尝试一下当黑客的滋味,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这就好像在聊天室刚刚兴起的时候,大家都想到网络上去聊天一样,是一种纯粹的猎奇心理。聊天室慢慢的多了,聊天人的热情也就慢慢的少了。我想,“当黑客”这件事情也是一样,如果有这样的合法的机会让大家去过一把“黑”瘾,那么大家也就不再会对黑客有着那样的好奇心了。当然,举办乃至参加这样的比赛更重要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网络安  相似文献   

12.
7月13日至15日,5000多名神秘的年轻男女从全球各地悄然聚集到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这些行色匆匆的人大多是电脑黑客中的高手,此行是赶赴全球最大规模的“地下”黑客盛会——戴夫肯(DEFCON)黑客大会。一年一度的戴夫肯黑客大会今年设在赌城的阿里希斯花园饭店,这已经是黑客们第九次聚会了。和黑客们独特的行事风格一样,这次公开的“地下聚会”充满了反叛、冲突和放任不羁。这5000多人分为黑白两道:白道叫“白帽子黑客”,这些人主要是帮助维护软件和网络的安全;而黑道叫“黑帽子黑客”,是那些试图冲破前者设下的安全保护网的人。  相似文献   

13.
作为计算机用户,大多数人都已知道要注意防范计算机病毒。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比计算机病毒威力更大的“黑客”正越来越威胁着计算机用户的安全。关于“黑客”的各种报道,屡见报端。象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上页被改、五角大楼的秘密网站被人侵入;在中国上海,也曾发生证券交易市场的网络信息中心被入侵的事件。这一切都是黑客所为。一方面,我们感叹黑客的技术高超,无孔不入;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心中暗自庆幸,黑客必须是掌握计算机高端技术的天才,而这种人当然不会很多。但是,随着近日报纸不断披露的“黑客程序”,令我们为之心惊。种种现象表明,普通计算机用户对“黑客”高枕无忧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 BO曝光,黑客程序现身  相似文献   

14.
网络已经进入中职学生的生活,但其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乐清地区中职学生网络道德不良行为现状展开调查,发现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传播不良信息、网络欺诈、网络辱骂、沉溺于网络游戏和黑客等网络道德不良行为。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以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为关键,补充家庭网络信息为保证”的中职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网络犯罪也悄然而至。在互联网上,“黄”流横溢、“黑客”猖狂、欺诈不断、大肆贩毒、侵犯个人隐私、散布反动言论等,互联网成了犯罪的温床,不断地滋生各种各样的犯罪,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6.
网络黑客的活动,是造成网络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原因,正确认识黑客的危害性,加大对黑客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防范黑客的意识和技术力量,加强网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是遏制黑客活动蔓延的重要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鲁西西  东六 《商界》2009,(12):96-98
对这些孤身来中国闯荡淘金的非洲“黑客”来说,吸引他们留在广州的,不仅是广州的友好,更重要的是广州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每次说到网络安全,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网上一些知名的黑客事件。这么想从道理上讲没有丝毫错误,但是很可能忽略了黑客的本质,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网络用户,攻击并不是他们的目的而只是手段,他们最终的目的是窃取其他用户存放在网络上的资料和数据,从而达到自己冒充他人身份获取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沈雁 《广告大观》2014,(4):48-48
像大数据一样,“互联网思维”是一个被我们过度消费的词汇。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去改造传统产业,比如黄太吉、嘀嘀打车;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就是社会化营销和粉丝管理,比如小米、Roseonly;也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就是去创新产品体验,比如苹果和特斯拉;还有网络“愤青”们说:讲“互联网思维”的人,做过互联网业务吗?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黑客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在区分黑客与骇客的同时,本文主要对网络黑客伦理的内容进行探讨,黑客伦理在一定程度上对黑客的种种行为作出了解释,提醒人们正确审视黑客行为,辩证地看待黑客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