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我国24个省市2004—2011年的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空间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从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来看,生产性服务业FDI和经济增长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并呈现空间集聚的特征,某个地区与邻近地区生产性服务业FDI和经济增长的水平有关。从空间滞后模型分析看,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上小于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弱化的趋势,而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与四川省2000-2008年各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与FDI、知识溢出、信息化程度、城市规模、政府规模的分析,发现江苏省与四川省生产性服务物业的集聚程度不同,发展速度不同,但都主要分布在城市规模大的地区,而集聚程度较低;FDI、知识溢出、城市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促进作用,信息化程度对江苏省有促进作用,对四川省是抑制作用,政府规模对两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负的作用,并由此估算出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  相似文献   

3.
当前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又对经济与产业协调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在此背景下,从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与性质出发,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路径,基于此,进一步探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举措。以此为明确生产性服务业战略地位以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1998—2011年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FDI的规模和行业特征,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具有相同的增长趋势。利州}办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产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当滞后期为1时,生产性服务业FDI规模的变化是制造业增加值变化的原因;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分行业的实证研究。最后,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5.
针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选取新疆2006—2019年的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新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度,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不高且各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集聚对于经济增长产生了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目前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优势突出,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增速最快,且京沪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均快于地区经济增长。分析京沪深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比较意义重大。通过比较京沪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背景与特点,选取2008年至2017年京沪深三个地区的数据为样本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京沪深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吸纳的影响作用,得出结论京沪深地区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地区就业吸纳对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弹性影响,且弹性较大,只是就业弹性低于经济增长弹性。因此,京沪深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VAR模型,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系统,探索生产性服务业对各经济指标的影响规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外商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就业人数、人均GDP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生产性服务业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吸引外商投资的效应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显著而持久;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并未出现爆炸式的促进作用,而在长期中缓慢地释放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时滞效应;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未起到增加就业的作用,而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方能发挥扩大就业的作用。预测方差分解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而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沈沁 《江苏商论》2012,(9):57-60
本文计算了2003年-2010年江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商值,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运用stata 11.0软件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结构、人力资源以及交通基础设施这几个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明显推动效应,政府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明显的"挤出"效应,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产值、城市规模、通讯技术等指标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集聚,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2016-2020年安徽省16个地市面板数据,对16个城市的产业集聚,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门限回归。通过回归分析表明:城市规模较大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城市规模较小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要素服务、作业配送、链条整合影响农业生产技术、规模经济、分工效率。以1999—2018年中国31省面板数据为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作业配送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要素服务和链条整合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进步率存在抑制作用;农村金融服务与农业技术进步相关性不大。建议政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信息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持,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近年来,服务业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比重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超过服务业的平均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巨大[1]。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效的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在我国当前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差异。在这一背景下,深入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促进的作用机制以及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在上海市GDP中占比逐步上升,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文章在分析上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经济效应理论基础上,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上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自身发展的直接效应、对制造业的间接效应等方式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水平和质量,并加强产业间融合、提升服务要素利用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就业弹性和投入产出方法和利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就业吸纳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显示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对新疆近几年就业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并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新疆在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做到:合理统筹服务业中不同行业的发展次序,加强金融服务业等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促进作用,加强城乡、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对金融、保险、通信等就业吸纳空间大而垄断程度高的行业。应该减少行业垄断、放松市场准入,扩大就业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4.
出口服务贸易量是否会随着需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三部门的贸易模型,并利用41个国家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扩大市场需求规模有助于提高服务业出口贸易;(2)分行业检验发现,需求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促进作用高于对消费性服务业出口的促进作用;(3)分阶段回归表明,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外需的减弱,需求规模对服务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在增强;(4)相对于低收入国家,需求规模扩张对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出口的激励作用更强。因此,扩大内需战略不仅有助于完善国内市场,而且可以刺激服务业出口,提高国家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2010、2011年截面数据,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空间集聚理论,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空间联立模型,实证检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与异质性,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内生关系,但尚未产生拥挤效应。因此,加强省际合作、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合理布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优化经济增长、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等应成为中国经济规划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更是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行业,其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服务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也带动了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同时对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新疆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新疆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均低于全国水平,政府应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加大对人力资本、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的投入力度,以加快推动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哈大齐工业走廊”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一直存在发展联动性不足的问题,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通过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但在短期内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是负向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而制造业的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提出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推动两大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产率的提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依赖于市场的有效竞争,也需要政府的合理干预。本文通过研究2010-2014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208家上市公司,以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两项政策工具,实证研究我国政府支持行为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的量化作用,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闫世军  李丛文 《中国物价》2015,(2):29-31,45
本文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对称的。通过建立双变量门限回归模型,以企业进入率为门限变量,实证结果证明: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当企业家精神大于0.15时,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新常态下我国如何通过人力资本与创新驱动结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本身都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对彼此都会形成一定的阻力作用,滞后一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当期制造业集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专业化水平及产业优化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尚不明显。据此,提出有效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