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传导效应方面,绝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和在东盟的影响上,而对于其他地区的影响则鲜有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将会给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鉴于此,本文选择中国和印度为样本,采用了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来展现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对于中印双边贸易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上升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看,对于中印之间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因而适当的保持人民币的升值有助于促进中印之间的贸易总额,并能够提高对印的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2.
股票市场、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考察了1999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胀预期、股票价格波动和人民币汇率是影响长期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股票收益率和通胀预期都是衡量企业和居民持有货币的重要机会成本变量,但通胀预期占主导地位。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通过货币替代效应和国际资本流动效应增加了长期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样本期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效应是造成中国A股市场动荡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该至少关注资产价格波动和考虑人民币汇率因素,尤其是当前应特别注重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3.
张婧 《上海金融》2012,(2):9-17,116
2000年以来,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五国汇率总体呈升值趋势,相关度较高,初步具备联动特征。本文从汇率决定理论入手,分析五国汇率的影响因素,并论证五国汇率决定过程中的异同点。我们发现,上述五国虽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尽相同,但对每一个国家,其货币供应量、GDP、利率、汇率、贸易顺差与美国对应指标的差额,能够形成协整关系,并且除日本外其他四国的短期均衡能够逐步向这种长期均衡自动收敛。据此,本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模拟出2011年至2018年各国的汇率走势,分析了五国汇率的波动情况,发现五国汇率的中心正从新加坡逐渐转向中国。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未来各国汇率实施联动的可行性,并得出初步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及VAR方法,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波动(人民币升值及升值预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及升值预期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总体比较大,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主要来自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国际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倒逼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参照货币篮子与东亚货币联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采用参照篮子货币设定汇率波动的经济体在增加,这反映了全球区域各经济体汇率倾向于管理浮动和相对独立的势头(即区域汇率独立板块)。人民币也是如此,在汇改后参照美元比重显著减小,而区域货币权重逐步增大。虽然这延续着有效汇率研究的发展方向,但是它更加表现为一种市场力量的选择。区域内某些货币相互联动的增加,反映了这一组货币汇率波动的独立性。本研究通过回归发现,人民币与港币、林吉特、韩元和台币联动走得越来越近,在集体降低对美元的参照比重之后,这几种货币互相间参照比重上升。而在它们后面又有互动的其他货币。这种货币联动的方差和持续性模式是亚洲未来货币独立板块形成的雏形。中国汇改后在对亚洲货币集体降低美元权重中发挥主导作用。也只有亚洲区域内货币独立板块的形成,才能从外部真正减轻人民币目前的升值压力,充分展现出其灵活弹性。人民币参照货币篮子调整影响整个亚洲,而反过来也为人民币未来的改革创造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非线性Fourier函数方法分析了2005年7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及非美元货币(欧元、日元)汇率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汇率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具有非线性特征;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短期内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向长期均衡汇率调整值大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值,且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汇率的短期调整具有非线性波动特征;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物价水平升高,推动了人民币对美元、日元升值,但减缓了人民币对欧元升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含货币替代的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利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应用边限协整方法研究了货币替代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及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即期汇率及汇率预期受到货币替代及国内外通货膨胀差别的显著影响。从长期来看,反向货币替代总体上使得人民币升值及存在升值预期,从短期来看,货币替代可能引发人民币贬值及贬值预期,且存在货币替代的放大效应。因此,要注意防范货币替代对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压力与人民币汇率趋势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宜 《上海金融》2004,(1):43-46
近期,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话题成为了国内外金融界的焦点。本文试图把人民币汇率问题回归到其货币问题的本质,在区分短期汇率决定和长期汇率决定的基础上,侧重于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趋势的角度,探讨由短期升值压力和长期贬值压力所构成的汇率趋势进退维谷的两难,进而提出摆脱困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汇率是两国货币的价格比,汇率波动直接影响到进出口商品价格.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较大,对进出口商品价格具有显著传导效应,并会通过货币传导机制或者供需传导机制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会影响外部融资约束,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也会随之变化.本文将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融资约束和企业现金持有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进出口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以来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贸易影响逐步加深。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结构的关系也成为人们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汇率弹性分析了汇率影响进口商品结构的机制,通过建立中国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额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等变量的协整模型,分布滞后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系统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并提出应充分利用汇率改革的契机,加快我国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货币政策冲击是通过短期约束或者长期约束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识别的,由于这种识别方法往往会引起"价格之谜"悖论,为保证实证分析的稳健性,本文同时采用短期约束和符号约束(Uhlig,2005)方法识别货币政策冲击,并对中国2005~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给出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影响的证据。结果表明,中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以及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短期利率,均会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久性升值,前者对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更强,但解释比例不超过50%,并且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没有产生超调现象。由于货币政策等外部冲击以及市场的不完全性,会导致汇率异常波动,我们认为央行适度的外汇干预仍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石磊 《国际金融》2010,(9):36-39
8月份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罕见的贬值趋势,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由6.775反弹至6.8105(参见图1)。根据我们的内部模型测算,8月份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联动性加强,汇率弹性显著增强,但并未对一揽子货币主动升值。由于美元在8月份对主要货币出现了升值趋势,美元兑人民币也随之出现了走强的过程。我们预计未来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弹性将会保持较高的水平,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随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变动的特点将会加强,因此,预测美元本身的走势对预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T-Copula-GARCH模型从人民币汇率与股市指数相关性视角,分析我国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背景下汇率政策推出时机抉择。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贬值时,上证指数下降;而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升值时,上证指数上涨。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人民币指数升值时,上证指数下降;而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人民币指数贬值时,上证指数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跟人民币指数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相反,人民币兑日元、欧元汇率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跟人民币指数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相同。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后,我国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关联性进一步降低。因此,为弱化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联动风险,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的改革措施应选择在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阶段推出,尤其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改革措施的推出;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对时机窗口要求不高,故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中可优先推行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综合改革措施则可选择在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阶段推出。  相似文献   

14.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钉住美元,相对于其它货币有大幅度升值,给中国经济启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状况,都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已接近起初汇率我国应实行一揽子货币原则的弹性管理汇率制度,真正实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东盟经济体贸易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与中国-东盟经济体贸易存在协整关系,在出口方面,实际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正向作用比名义汇率的要大;在进口中,实际汇率对进口的影响比名义汇率的要小。中国-东盟经济体出口贸易对人民币汇率的响应存在"奇异J曲线"效应。政策建议是:全面考虑人民币汇率篮子中各种货币的权重问题,提高对东盟经济体地位的重视,同时要关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物价因素。  相似文献   

16.
江春  司登奎  李小林 《金融研究》2018,452(2):82-99
文章将股价、央行外汇干预及汇率预期纳入拓展的泰勒规则汇率模型之中,在两国开放泰勒规则汇率模型分析框架下阐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微观机理,采用平滑转换模型并选择2005年7月至2016年7月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拓展泰勒规则汇率模型中的变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制转换特征,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变化会依托于异质性区制环境而呈现非对称性特点。我们进一步采用含随机波动的贝叶斯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从时变演进视角刻画了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变化,发现拓展泰勒规则汇率模型中的变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既存在一定的滞后,又在短期与长期内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还发现拓展的泰勒规则汇率模型对于中国短期货币政策的操作和执行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研究为公众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条件下认识人民币汇率动态变化规律、波动成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东亚经济体汇率动态和汇率相关性检验表明:人民币两次汇改后,东亚货币整体关联度较高,出现了联动的态势。本文基于新外部货币模型估计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中隐含锚货币的权重,同时测度汇率制度弹性指数,重点考察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的影响。各经济体汇率制度出现在钉住美元——钉住货币篮子切换的趋势。人民币对一些东亚货币的影响明确显现。未来东亚区域锚货币的选择中,人民币具有潜力成为区域锚货币。  相似文献   

18.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发展”。汇率在一国宏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存在紧密的关系。本文选取2005年7月20日至2020年11月的月度数据,运用TVP-VAR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政策的时变成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201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人民币汇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关性大幅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较大。(2)利率对货币供应量、消费价格指数、工业产出增加值均有较显著的脉冲效应,工业产出增加值则对货币供应量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具有显著的脉冲效应,且对其冲击整体均表现为负向的。(3)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完善,逐步推进形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优化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稳定与汇率机制改革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人民币汇率是货币资产的价格,讨论人民币稳定或是升值的问题逻辑上应分析决定人民币价格的供求的变化,而不是讨论人民币升值后所产生的影响。在中国现有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人民币的确存在升值的压力。但如果改变国内居民持有外汇的种种限制条件,通过实行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来稳定人民币汇率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股市的关系及传导机制,有助于认识外汇市场和我国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本文通过实证发现人民币汇率与股市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长期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影响。从短期来看,主要表现出股价对汇率的影响。从行业板块与汇率的关系来看,除了能源板块,其他行业板块均与汇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汇率波动与行业指数波动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已从对股价的推动因素转变为制约因素。最后本文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