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广东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城市,自古以来因海而兴,区位优势明显,海洋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海洋产业基础良好,海洋科技实力较强,海洋综合服务与保障功能比较突出,海洋经济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特别是我国南海开发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在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处于关键地位。我们要抓住当前发展海  相似文献   

2.
胡波 《东北之窗》2014,(13):60-61
正近年来,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不断加快,海洋强国的内涵不断充实。强与弱是相对而言的,有弱才有强,除了自身的强大之外,海洋强国还意味着中国需要在国际海洋秩序、世界海洋政治中谋求一个相对"强"的权力地位。那么,根据中国的海洋先天禀赋、地缘条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与条件,中国究竟应该设置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2005年,政府有关方面、媒体及学术界等大张旗鼓地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追溯当年中国海权的强大,思索未来中国海权的发展。在国人眼里,中国海权既然曾经有过辉煌,也就能够重新复兴,  相似文献   

3.
陆海复合型国家是指濒临开放性海洋且背靠较少自然障碍陆地的国家,欧洲面向大西洋地带的国家及当代的中国都是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典型代表。作者从理论与历史这两个角度对陆海复合型强国的战略地位及其在发展海权时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与单纯的海洋国家相比,陆海复合型强国为发展海权而进行的努力更需要被置于一种合理的大战略框架下,而这点则需要对发展海权的战略目标、海上力量的战略构成及自身海洋禀赋有明确的认识。陆海复合型强国在进行必要的海洋转型时,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能力的限度,同时也需要对发展海洋能力的必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与历史上的陆海复合型强国一样,冷战后中国的崛起进程同样也伴随着规模巨大的海洋转型,基于历史提供的经验教训,当代中国进行海洋转型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是如何避免重蹈近现代历史上欧洲陆海复合型强国海洋转型失败的覆辙及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灾难性后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海权与大国崛起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海权与大国崛起关系的分析有以下两个值得注意的命题及其引发的问题:第一,关于海权是全球性大国的必要条件的命题。这一命题引发的问题是如何科学理解海权对大国崛起的影响。对此,作者指出多数西方学者都是结合经济、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等其他因素来强调海权重要性的;历史也表明海权本身并不具有确保国家强盛的神奇功效,国家盛衰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的活力以及制度创新的能力。第二,新兴海权国家尤其是陆海复合国家挑战既有的世界海洋霸权,从而引发国际体系的冲突与动荡这一命题。作者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并不存在新兴海权国家与既有海洋霸权冲突的历史逻辑,其关键取决于新兴国家大战略的选择;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不同时期国际体系的总体特征和时代主题的不同。解释模式可以解释历史上的两次更迭,并为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预测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5.
政府作为国家海洋事业的主导者与规划者,负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部署与安排海洋各方事务.我国采取积极的姿态,从话语平台、话语能力和话语主体等方面推进海洋话语权建设工作,以此树立新时期海洋大国的典范,为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是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也是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经济建设的强省。广东海洋强省建设必须置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体系之下。海洋经济强省是海洋强省的基础与保障,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既要发挥现有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地位、海洋经济发展能力以及临近港澳、海陆协调发展等优势,也要挖掘海洋科技、遍及全球海洋国家华侨华人产业实力、海洋社会文化等综合潜力。在壮大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基础上,特别重视海洋产业的国际获利能力,不断提升其全球产业地位与竞争力,在实现海洋经济强省过程中为实现海洋强国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赵海滨 《理论观察》2015,(2):167-170
中国要崛起为世界大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向海洋、经略海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建设海洋强国列为国家战略目标。大学生的海权意识关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能否实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完成。本文试图以北京高校大学生海权意识现状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阐释,并就"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展开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增进大学生海权知识的学习和强化大学生海权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我国是陆海兼具的国家,不少海域存在海洋争端。究其原因有海洋利益成为全球争夺焦点、国际力量的变化、中国对海洋权益的重视以及美国重返亚太等。海洋争端影响和平与稳定、侵害我国海洋安全和海洋经济的建设。为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我们必须提高海洋意识、加强海军建设、加强海洋安全合作、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9.
发展海洋经济、振兴海洋产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础。日本以"海洋立国"为发展目标,具备比较系统、完善的海洋规划,海洋产业也具备了相当规模。《海洋基本法》及《海洋基本计划》是日本海洋战略的核心,综合海洋政策本部是日本承担海洋相关事务管理的主要政府职能部门。日本海洋产业体系中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而海洋资源开发关联产业、海洋信息开发关联产业、海洋生物资源关联产业以及海洋观光产业等成为未来日本海洋产业体系中的新兴产业。借鉴日本海洋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促进我国海洋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国向海洋产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市是海洋强国的基本单元。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强市,是推动我国建成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张钰 《宁波经济》2006,(6):48-49
海洋是大国称雄世界的必争之地,为了抢占先发优势,目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的海洋开发热潮,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海洋政策,制定海洋开发计划,竞相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宁波是海洋大市,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建立海洋现代产业体系,是宁波抢占区域竞争主动权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客观分析海洋产业发展自1990年代以来,宁波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目标,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出台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海洋经济的发展。2004年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出1238.1亿元,实现增加值321.1亿元,从业人员达34.5万人,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宁波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2.
走向深蓝     
十八大报告首度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宣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本文通过对"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可行性以及必要性的解读,分析归纳发达国家海洋强国之路的经验,最后针对我国和天津市海洋战略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权包括海洋利益、海洋权利、海洋权力三个层面。以马汉海权理论为视角.深入地分析影响中国海权发展的四大要素,即地缘政治、民族文化、政府政策和海军力量。海权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条件,在当前的形势下,发展海洋经济、弘扬海洋文化,建设强大海军、加强海洋管理和立法及实现台海统一是实现海权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亚宁 《东北之窗》2014,(13):51-5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就此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这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海洋发展是21世纪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人类向海洋进军力度的加深,海洋人文社会分支学科悄然兴起,并出现杂交和整体化趋势。建设中国的海洋人文社会学科,是对复合型海洋人才缺乏的必然反应,也是中国重返海洋的大国责任。作者从学术史研究的角度,论述海洋人文社会学科的兴起及其意义,建构"海洋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发展趋势,中国建设海洋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刘雅君 《改革》2021,(2):106-117
海洋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海洋经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运用MS(M)-VAR(p)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种正向影响逐年增大。另外,劳动力因素、科技因素、产业规模、产业结构都是显著影响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推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加海洋劳动力投入;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提高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扩大海洋产业规模;面向“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需求,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但推进海洋强国战略需要海洋强国意识教育的支撑.然而,当前我国却存在着国民尤其是青年海洋强国意识教育不足的问题.这一现状很大程度上由我们对海洋强国意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海洋法律体系缺乏、社会氛围不浓厚等因素造成.对此,我们必须多措并举来加强青年海洋强国意识教育,从而进一步强化我国青年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做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策,给因海而兴的辽宁带来重大的历史契机,惟有抓住机遇才能把握未来。按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奋力推动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总要求,聚焦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新突破,聚力海洋经济创新驱动新引擎,围绕海洋强省建设目标,总结了辽宁海域发展的条件与特点,阐述了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的困难,给出辽宁新一轮海洋经济振兴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全省海洋经济"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为开创全省"蓝色经济"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陆海兼备的海洋大国,大陆岸线18000多千米,主张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千米。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保护海洋,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路径。但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强陆海环境一体化治理,才能遏制目前不断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王卓 《理论观察》2013,(4):45-46
随着世界范围内陆地资源受制约现象愈演愈烈,海洋开发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也成为世界多数沿海国家争先发展经济的先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国今后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方向。目前我国开展海洋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借鉴与学习国外发展海洋经济的先进经验,不仅可以有效加快我国海洋经济建设进程,而且对我国推动蓝色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