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稳定机制作为欧盟一项永久性的金融救助机制,既与之前建立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有所联系,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欧债危机解决思路,其中欧洲稳定机制与欧盟近期一些重大的制度性改革紧密相连,暗含着欧洲新稳定框架的构建.为此,本文从Pisani-Ferry(2011)提出的新三元悖论的思路出发来梳理欧洲稳定机制的核心变革及其与欧洲新稳定框架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展望欧盟未来的改革前景.  相似文献   

2.
刘韬  李博 《西南金融》2011,(10):20-23
在金融危机余波未平的敏感时期,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并出现物价上涨过快、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运用克鲁格曼提出的三元悖论理论,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环境,并解释货币自由流动、货币政策有效性和汇率稳定这三项政策目标无法兼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巍  张志超 《金融研究》2009,(11):19-3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研究不同类型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不稳定的影响及如何选择适当的时机实施开放举措是非常有理论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章首先研究不同开放度经济体股票和债券市场开放对金融不稳定的影响。随后,利用切换系统最优控制模型分析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最优时点选择。结果显示:股票市场的开放会直接导致不同经济体金融不稳定程度的降低;债券市场的开放会导致低开放度经济体金融不稳定程度的降低,而对于高开放度国家来说,债券市场的持续开放会引致其金融不稳定程度的上升;在确保国内金融稳定的前提下,中国股票市场的最优开放时点为2012年11月末;与此同时,中国应尽快推进国内债券市场的开放。  相似文献   

4.
亚洲金融危机后,"三元悖论"被明确提出,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论断。本文从"三元悖论"视角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汇率稳定及资本管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控制资本项目开放的节奏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子建  汪川 《银行家》2015,(4):30-32,6
金融安全作为国家层面的概念,强调的是一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其主要涉及金融体系稳定性和国家金融主权。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当下,国际游资的频繁出入和一国汇率的剧烈波动都会为一国的金融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更有甚者,会危害波及到实体经济,爆发经济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6.
段小茜 《金融研究》2010,(9):171-183
金融稳定是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的决定过程,实质上反映了金融利益的不一致性与政治经济均衡的演化过程。这种政治—经济均衡的维持或破裂,主要取决于金融稳定实现过程中政治体制及其决策结构与经济机制的作用关系及其力度的大小。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深受政治—经济体制和决策结构的影响和制约,成为采用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金融稳定的现实基础。影响中国金融稳定的关键在于经济转轨进程中现行体制或格局下政治—经济主体之间的不对称影响及其利益联结和共生态势下的脆弱性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中央银行成功地不断追求低通货膨胀目标制,降低了通胀和产出的可变性。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金融失衡和其他方面的失衡(明显持续地偏离历史标准)。如果这些失衡能恢复到均衡水平,应该会对产出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尽管这样的不利结果还仅仅是一种可能,但本文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从一个新的宏观金融稳定框架中受益,在这个框架中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更多地关注如何避免出现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8.
金融全球化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及自主性产生深远影响。按照“三元悖论”的理论观点,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不能同时实现,此外,金融全球化对货币政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本文首先论述金融全球化的加速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金融全球化对货币政策的一般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分析金融全球化影响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具体渠道。  相似文献   

9.
对金融市场信息传导机制的研究发现,市场收益率和波动的变化及它们对市场间相关性的影响是检验金融危机传染的基础。Copula函数能够捕捉非线性和非对称相关,避免线性相关系数可能带来的误导,结合Copula理论、Bayes时序诊断以及Z检验,可以更加有效地检验金融危机传染。本实证研究表明,越南金融市场相对独立,即使在金融危机后,越南与亚洲其他主要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依然很弱,不存在对其他金融市场的危机传染,2008年以来在越南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更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信贷市场的不对称信息角度分析了"金融加速器"效应对于真实经济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显示,外部冲击会通过"金融加速器"渠道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的成本,而较大的冲击甚至会造成金融市场的融资中介功能的丧失。这样,企业部门的融资困境会使得投资和产出水平大幅缩减,从而出现经济衰退的局面。通过分析美国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包括1929年的"大危机"、1990~1991年的经济萧条和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本文进一步验证了"金融加速器"理论对历次经济危机的解释力,从而揭示了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内在逻辑和演进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和引起经济增长的质和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选择表现中国金融资源错配现象的金融发展变量,研究了它们与经济增长及其主要组成部分——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由于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错配现象,这使得现有的金融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优化资金配置从而为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功能,反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牵制作用。而标示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变量与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积极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金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支持国有企业的政府控制性金融。  相似文献   

12.
亚洲金融危机后, "三元悖论"被明确提出,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论断.本文从"三元悖论"视角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汇率稳定及资本管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保持汇率的相埘稳定、控制资本项目开放的节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兴市场国家融资结构发展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率与稳定性。本文使用1996-2017年新兴市场国家融资结构、经济效率与金融稳定性相关数据,设定系统广义矩估计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兴市场融资结构直接影响该国的经济效率与金融稳定性,其中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具有正面推动作用,而信贷融资渠道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从金融稳定性角度上,合理的信贷融资渠道对金融系统稳定性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据此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新兴市场国家在优化融资结构的同时,需保持合理的杠杆率水平,才能实现金融系统的稳定与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投资与经济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率较高和投资增速较快是导致经济局部过热的主要原因。为此,通过压缩投资规模控制物价并稳定经济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旨。而金融已成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宏观调控的核心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在当前压缩投资规模的过程中能否把握好“度”的关键在于支持投资的金融机制与金融结构的完善。本文试图从金融结构角度剖析投资容易波动、难以调控稳定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结构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传统意义上央行负有物价稳定的职责。在纸币制度下,货币的价值是可变的。经济的稳定依赖于币值稳定。本文从基于物价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和发展,得出金融体系的不断扩容使得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得更为复杂,兼顾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仍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会计和金融稳定研究——金融危机分析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公允价值与金融稳定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加速器和资产市场混响效应的基础上引入会计加速器,使风险承担更具顺周期效应,这对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在坚持公允价值会计的原则下,从金融市场稳定的角度,建立了一个理想信息框架。通过该框架,市场参与者,不仅能从微观层面上获得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的估计、风险轮廓的估计和计量的不确定性等信息,而且还能从宏观层面上获得风险的相关性、风险传染的可能性及其系统风险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TVP-VAR模型分析人民币套息交易对中国对外开放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重点考察套息交易的规模与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研究发现:未引入套息交易的三变量模型表明,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改革前后,中国对外开放货币政策框架呈现出从“三元悖论”逐渐趋向于“2.5元悖论”的现象;引入套息交易的四变量模型表明,中短期内该政策框架符合“二元悖论”特征,且套息交易规模的增大会显著降低货币政策独立性,而长期内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证券投资项目的开放程度越高,套息交易规模越大,且货币政策独立性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8.
在对宏微观杠杆率内涵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别通过MM定理的微观视角和增长方式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杠杆率的结构和水平的经济学机理及其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差异,主要反映了资本收益率变化,与经济周期阶段密切相关。微观分析表明,信息和交易成本、税收负担和预算软约束激励机制等差异,与不同企业杠杆率的差异密切相关;宏观分析表明,高储蓄支撑的投资导向增长模式,决定了中国总体上较高水平的杠杆率。本文提出,一方面应合理把握去杠杆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避免过快压缩信贷和投资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通缩"风险,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杠杆率上升过快而引发的资产泡沫。政府宜减少直接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以美元为核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改革现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建立货币区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但在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货币区不可避免处于三元悖论困境。本文提出的贷款准备金政策框架模型能够解决货币区在保证其内在要求的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基本前提下,区内各个成员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金融脆弱性是金融业的本性,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金融脆弱向金融危机的转化速度大大加快.本文介绍了金融脆弱性的形成机理,分析我国金融脆弱性的现实表现,最后提出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金融业逐步开放过程中,建立稳健、和谐、完善的金融稳定制度不仅是防范金融脆弱性、抵御金融危机的需要,也对我国逐步推行金融经济国际一体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