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嘉诚说过“第一次新商机的到来,都会造就一批富翁。造就他们的原因是,当别人不理解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理解他自己在做什么;当别人不明白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 明白他自己在做什么。当别人理解了,他富有了;当别人明白了,他成功了。”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领域形成的开放市场,不仅使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而且成就了一批实力过硬,不惧风雨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马文良 《中关村》2005,(12):16-20
采访手记:HiVi惠威集团总裁姚洪波刚下飞机,就被记者“逮”个正着。他很忙,为着惠威大大小小的事务,并自嘲说差不多已经是“空中飞人”,今年8月来京时候错过了首次会面,这次,记者事先“伏击”,没有再留下什么遗憾。采访地点定在了一家美式牛排餐厅,边吃边聊,气氛很融洽。姚洪波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声界都可谓赫赫有名,恰如“HiVi惠威”音响一般声名在外,与想象中不同,温文尔雅的书生气和充满思辨色彩的语言让人眼前一亮。他说:“我不是总裁,做电声工程师更合适”。话虽如此说,当那个举起酒杯、笑言“享受生活”电声界传奇人物坐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不能不为他的魅力所折服。  相似文献   

3.
我的生活很简单,有些时候会去下棋,偶尔会有一些人来找麻烦,但我会让他们很快离开。有人说我心高气傲,不,我只不过不愿意和别人太接近。不愿意怨恨,也不愿意感激。我有一个朋友,他说希望我能帮他完成  相似文献   

4.
郭莹 《中关村》2004,(1):88-89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发展界定为五个层次,生存、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在访问孙津教授之前,不禁先用这一模式衡晕了这位社会理论学者,当问到他是否觉得自己已经攀上了个人发展的最高点——自我实现的时候,他的笑容既坦然,又有些超然。他说,知识成为我的全部生活可以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我追求的不只是“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  相似文献   

5.
维维 《中关村》2004,(4):92-93
在中关村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中,王生安和他创办的华纬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企业之一。一个财政年度下来,华纬讯公司所销售的视频会议通讯系统产品和服务已近4000万元,员工也由5、6个人发展到70多人。成为中关村国际孵化器里的租房面积第一大户。圣诞节前见到王生安的时候,他正找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的负责人,寻求帮助落实2004年安置14个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呢。一个月前就想写一个“王生安的故事”,讲述中关村的海归创业的事儿。曾经专门约王生安交谈了差不多2个小时,在结束的时候我发现又回到了开头:一如王生安一见面就给我说:“我没什么故事”。以后,又陆续和他见了几次面,渐渐地,王生安在我的头脑中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形象:专注和信心。赵塑摄  相似文献   

6.
长空 我的生活很简单,有些时候会去下棋,偶尔会有一些人未找麻烦,但我会让他们很快离开.有人说我心高气傲,不,我只不过不愿意和别人太接近.不愿意怨恨,也不愿意感激.我有一个朋友,他说希望我能帮他完成件事.其实这件事对现在的我而言,做与不做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我很欣赏他的坚持,再加上,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相似文献   

7.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说:"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就是资讯".公车是不是媒介?当人们发明了车轮,当人类开始采用车的时候,他就是一种媒介,延伸了我们对空间的控制力和感知力.  相似文献   

8.
IT加咖啡     
十多年前我就爱喝咖啡,受到朋友们的嘲笑,说是小资。但事实证明,这一爱好对我帮助很大。朋友中,我最先用电脑写作,最先上网,最先有自己的E-mail和QQ。意思总结出来就是,爱喝咖啡的人,容易接受新事物。之所以想到上边的话题,是因为前不久,我碰上一个老朋友,他现住是能决策一方的官员,在请我喝酒的时候,向我谈起了他正在搞的一个项目:信息产业园区。他跟我说的原话还不是这样,而是“硅谷”。我当时听他谈完,只问了一句:你喝咖啡吗?他愣了一下,你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9.
在网上搜索久其老总赵福君,获得的信息寥寥无几,关于他个人的信息基本没有,只有参加对残联的捐助这种公共信息。他应该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和赵福君的会面印证了记者的猜测。他显然是一个随和而不喜张扬的人,他生在湖北,有着湖北男人典型的温和的性格;他在东北长大,因此说话又带有东北口音。他告诉记者,读书的时候对数学很着迷,总觉得老师教得不够,初一初二的时候就把高中的课程都学完了。1982年考上哈尔滨的一所大学后,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大学期间当了四年班长,1989年硕士毕业后和夫人一起分配到北京,在学校当老师,给厂长、经理教授计算机。这段时间是比较悠闲的时光,没有太多事干,打打桥牌,下下棋。这几年用赵福君的话来说,就是“有点耽误”。到1995年,学校成立了一个科技公司,让赵  相似文献   

10.
王越佳 《中关村》2012,(9):88-91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有一个经典比喻,他说真正好的企业家是老乌龟。每年身上都要长一层茧。壳很薄的时候。一踩就烂了,老乌龟就踩不坏.而且爬得慢。生命力有五六百年。  相似文献   

11.
王晶 《中关村》2004,(4):31-32
《硬球》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布莱德利参议员进入参议院的时候,头上有两个光环,他不但是普林斯顿最优秀的学生,还曾经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的著名球星。有一次,他被邀请去一个大型宴会上发表演讲。当这位自信的立法议员坐在贵宾席上,等着发表演讲的时候,一个侍者走过来,将一块黄油放在他的盘子里。布莱德利立刻拦住了他,“打扰一下,能给我两块黄油吗?”“对不起,”侍者回答说,“一个人只有一块黄油。”“我想你一定不知道我是谁吧。”布莱德利高傲地说道,“我是罗兹奖学金获得者、职业篮球联赛球员、世界冠军、美国参议员比尔·布莱…  相似文献   

12.
王鲁湘 《中关村》2013,(2):116-119
司马迁写项羽这位盖世英雄的末路,极尽声色。在项羽事业一路凯歌的时候,他没有让美人和宝马出现;当项羽走到生命的终点的时候,他把英雄、美人、宝马安排到了一起,在四面楚歌中悲歌慷慨。  相似文献   

13.
《信息产业报道》2006,(10):15-17
微软对企业策略:   强大财力 盗版 捆绑,让其他企业利润无望   微软起初进军中国的时候,并没有计划要获取利润.第一步要做的是占领市场.对于盗版,可以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盗版风行.因为微软财大气粗,在中国的盗版不需要他来付出什么力气.……  相似文献   

14.
冯婷婷 《中关村》2010,(9):92-94
徐白一这个名字,应该并不为大家所熟悉。连他自己也颇有些调侃地说,刚学会上网的时候也曾好奇地“百度”了一下,发现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有两条:一是关于女儿的新闻,提到其父亲是个“美术工作者”;二是22年前自己就诊的一个骨科大夫的网站上有他看病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发展界定为五个层次,生存、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在访问孙津教授之前,不禁先用这一模式衡量了这位社会理论学者,当问到他是否觉得自己已经攀上了个人发展的最高点——自我实现的时候,他的笑容既坦然,又有些超然。他说,知识成为我的全部生活可以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我追求的不只是“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从“野狐蝉”到博士走过“文化大革命”的一代人都有着一段独特的经历,这种经历在孙津身上更充满了传奇色彩。1968年,孙津与同龄人一样开始了上山下乡的生活,一呆就是十年。回首往…  相似文献   

16.
他和他的伙伴,“无中生有”地制造了一个叫做“商务通”东西,并且把这个东西变成一个叫做PDA的行业,在中国市场上书写一个神话。 在PDA市场“红得发紫”的时候,他却以“休假”的名义,悄然隐退,给市场留下更大的悬念。 在PDA连续滑坡的时候,人们看到他又浮出水面,在一个新的行业里面,开始新的征战。  相似文献   

17.
张越 《中关村》2014,(1):114-117
当画家可能并不是齐鸣的刻意选择.他走上这条路好像是一种特殊的宿命。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离奇的事儿,光是考美院的经历就让他哭笑不得。因为齐鸣画画的底子很好,在考美院的时候.他认为基本功好的人应该学油画。于是他报考了鲁迅美术学院的油画系,谁知到考试的时候,齐鸣却被莫名地分到国画系了,于是他就学了4年国画。  相似文献   

18.
侯桂新  曾颖 《中关村》2004,(3):88-89
第一眼看到刘昊原的时候,他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很有几分老总的派头。话没说上几句,便发现此人待人很和善,言语间笑意不断,一点派头没有。而当谈到投机处,他身上的几分稚气便逐渐流露出来。这也不难理解,这个总经理再怎么老到,年龄在那儿摆着呢——他才29岁。这个有着一张娃娃脸的小伙子,在面对工作的时候,却是严肃到家了。他曾  相似文献   

19.
大卫 《中关村》2004,(3):104-105
四部《康熙微服私访记》奠定了诗人邹静之无可替代的中国金牌编剧的地位。这个平时言语不多的人,曾练过十年的男高音。他是诗刊资深编辑、副编审,现代文学馆作的一次诗歌讲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巨大反响。在当下的中国文坛,像邹静之这样的多栖动物实在少见,有人喻他为中国影视界的大鳄,坊间更传说有拎密码箱到邹静之家求他写电视剧的。让你绝对想不到的是,这个给两岸三地数十亿人民带来快乐的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却不止一次地说“我过着非常枯燥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08,(4):13-13
审计署长李金华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他自比为“国家的看门狗”,在老百姓中有极好的口碑。他替纳税人看着管理国家的部委怎么花钱,他和他的战友们恪尽职守,帮助咱们老百姓看好共用的“钱袋子”。审计署长这个部级“大官”,名声好听,其实是个极易得罪人的差事。李金华在位10年,铁面无私,敢讲真话,享誉“真言勇士”的雅号,自有其因。他在离任感言中动情地说,“我在工厂的时候,全厂职工拼死拼活,干一年,最多有二三百万元的利润。1985年,我到了审计机关,一看,有些部门一出问题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心里很不平衡。当时,我就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用四个字来说,就是‘我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