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文 《中国市场》2007,(44):58-59
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了物权限制制度,但物权限制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物权限制制度并未遵循物权平等保护原则;物权限制制度在立法技术上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2.
有人断言"中国物业管理已进入了物权法的时代".说这句话的背景是<物权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将进入一个物权法时代.物权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有关物权的归属、利用的财产关系的法律,是我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贾军 《商业时代》2006,(35):52-53
自1999年3月,中国物权法的起草正式揭开了帷幕,物权立法也成为民法学界关注的重点,法律界乃至学术界对于物权法的争论至今仍未平息。本文主要分析了物权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贫富差距的扩大现实、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资产流失等现象对物权法立法的影响等方面,辩证的对待物权法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物权法草案。作为此次“两会”的焦点之一,物权法自从1993年开始起草,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以来,已被“过堂”审议近10次才终通过,创下中国立法史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明确物的归属、保护物权、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是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典。它的作用:一是定分止争,通过确认物的归属,加强对物权的保护,达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目的。它与社会公众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被称为"公民财产权利保障书"。二是促进物尽其用,通过规范物权人的权利义务,为物权人充分利用财产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鼓励权利人创造财富,积累财富,扩展物业。它在总结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整套体系完备的物权法律规则,是一部保障安居乐业法,也是一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法。  相似文献   

6.
郑宏伟 《北方经贸》2014,(5):101+103-101,103
物权优先于债权,担保物权具有优先受偿性是物权法的一项法则,然而由于破产立法目标的转变,担保物权在破产法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担保物权受到诸多限制。我国破产立法起步较晚,对担保物权优先性的限制的规定尚存在诸多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李斌辉 《消费导刊》2012,(7):168-168
为了有效维护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维护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秩序,明确物的归属权,使得物权所有人发挥物的有效性,更好的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我国根据物的归属和利用,具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里面所涉及的物包括物权所有人所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下面就针对物权法涉及的不动产所包含的物业管理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物权法》中不动产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物业管理方面的权利义务的规定进行深入研究,体现《物权法》下物业管理各权利、义务方应该体现的价值。更好地对接下来的物业管理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个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等。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验资业务是应当对股东出资财产的权属进行确认,包括:该资产出资是否归股东所有;出资后权属是否转移到被投资单位;出资的财产权利是否完整;是否设有担保物权;是否存在产权争议等。这些事项的确认实际上是对物权归属的确认,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物权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验,避免因物权归属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导致的验资风险。  相似文献   

9.
《商》2015,(4):230-231
中国民法法典化进程中很重要的立法是物权法,物权法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就是物权变动制度。因为物权变动是民事法律制度中设计利益冲突最集中、最突出的部分,也是最具变革冲动、最具活力的部分。由于世界各国立法对物权变动的模式选择之多元化,围绕我国物权立法之物权变动的价值取向问题,学术界存在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物权变动是物权法的重要内容,而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是立法的核心性问题.从物权变动的三种立法模式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物权法对物权变动的立法选择,最后归纳了我国现有法律中关于物权变动两个主要要件--登记和交付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担保物权占一编,共71条,是《物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我国以前民事立法中关于担保物权制度的一次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物权变动是经济运行必然涉及的问题,直接关系着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权变动将会更加频繁,日渐成为物权立法政策和立法技术上的重大课题。当今大陆法系国家已经生效的几种物权变动模式各有其利弊。我国物权法确立的物权变动模式既注重契合中国实际又注意借鉴国外的经验,是值得肯定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权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土地权利立法是中国物权立法的重要内容,物权法对其如何规定则涉及中国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土地权利立法必须以物权立法的价值为指导,以平等独立的现代物权理论为支撑,以公私法相互交融为方法。在具体制度构建上,应以生存利益高于一切来决定土地利用权利制度的取舍,以现代民主的要求来构建土地所有权的运行机制。据此,独具中国特色的土地权利制度就能够形成。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市场经济属于法制经济,生活中每天所发生的无数复杂的交易行为构成了市场,由法律所规定的主体制度来完成交易,并赋予其拥有交易主体的法律主体资格;交易的本质是产权交易,而交易过程的本质是履行承诺,从而就需要借助于物权法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来确定产权的内容和归属,履行承诺的过程则需要通过法律合同来维护信用。由于市场主体存在自私动机,这种现象往往会破坏市场秩序的平衡,甚至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市场经济离不开法治建立。  相似文献   

15.
《四川物价》2007,(5):30-31
阅读: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题客调查网合作进行的“你怎么看钉子户”的调查显示,在2599名受访者中,超过九成的人都在关注重庆“最牛钉子户”一事进展。今年两会期间,《物权法》起草专家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江平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轶表示,《物权法》的核心是提倡物权的“平等保护”:既要依法保护私人财产,  相似文献   

16.
正值我国物权法起草之际,学者们对物权行为理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本 文从物权行为的概念、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物权行为的无因性三部分论述物权行 为理论,试图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既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千家万户的具体利益,它的颁布实施,对于维护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作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合伙企业法》立法准备进入快车道国家工商局《合伙企业法》起草小组为建立健全我国市场主体法律体系,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合伙企业法》确定为1995年完成的立法项目。受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的委托,国家工商局于今年5月成立了《合伙企业法》起草小组,并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4)
对于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大体上可归结为两类立法模式,一种是意思主义立法模式,另一种是形式主义立法模式。由于对待物权行为的态度不同,形式主义立法模式又进一步发展为债权形式主义和物权形式主义。不同的立法模式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区分原则。随着我国物权法的颁布,我国债权形式主义下的区分原则也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20.
即将实施的《物权法》作为建国以来第一部专门调整物权法律关系的法律规定,其对于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在发挥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对一些原有法律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其有些规定导致电信服务法律关系出现二难问题。与国家《电信条例》的规定相冲突,同时其与国家《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也相冲突。应通过进一步立法消除矛盾,限制权利的行使,防止权利的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