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广大的教师。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力军,必须: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实行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教育发展的诉求。为解决当前教育资源投入的不足,从政策、资金、师资、基础建设等方面出发,探索如何加快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政府要加大政策力度,让教育投入有法可依;加强对薄弱地区的教育倾斜,缩小教育差距;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优质资源的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队伍,需要抓好以下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构建完整的教师培训制度,逐步建立客座教师制度以及建立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而言极为重要,是振兴民族的关键因素,必须对其给予足够重视,然而我国教育结构目前却存在许多问题,均衡发展受到制约正是其中之一。为此,教育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教育结构,以此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教育公平性。本文对如何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行探究,对影响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如教育投入不足、政策制度倾斜等,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资源环境的约束也日益明显。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与之相适应的资源税费制度也迫切面临调整。本文在认真梳理我国资源税费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深刻指出当前资源税费制度面临的四大问题,即矿业权配置的"双轨制"削弱了国家财产权益并助长企业经营的短期行为;政府权力与资源税费征收之间关系混乱;资源税费制度未达到既定的开征目标;现行资源税费制度不利于企业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同时,针对种种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资源税费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城乡教师交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经验介绍、政策制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主要是以高等院校为主阵地、以各级科研立项为推手、以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的。根据目前我国城乡教师交流研究的现状,建议加强对民族地区城乡教师交流的关注,重点转向对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建设的探讨,重视对城乡教师交流主体诉求的分析,充分发挥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化的空间形态经历了"控大促小""控小促大""大中小协调发展"的探索过程。不同时期的城镇空间布局都是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政策等多种因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综合作用的结果。等级化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等制度因素对我国城镇空间布局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根据当前我国城镇化的空间布局转型特点,未来我国城镇化的空间布局要按照生产要素的流向来配置行政资源。为此,要进一步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城市人口密度;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矫正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大城市偏向,把资源的配置向小城镇倾斜;改革城市行政管理体制,赋予小城镇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推进教育公平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国际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以及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及其实践对于促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启示在于:确立以教育公平为教育持续发展的政策价值取向;充分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提高经费利用效率;深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建构合理有效的学业评价体系;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均衡配置师资资源;有计划地发展超常教育,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国家经济快速前进,然而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城乡差异,引发思索。统一教育政策:招生公平,录取公正,资源优化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注重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支持力度,确保基础教育的公平发展;加强民众教育意识。这是消除我国高等教育城乡差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脉,尤其是民办学校。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设施再先进、优越,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去操作、运用,就不会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也不可能办出好学校,更出不了什么优秀人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成了空话。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  相似文献   

11.
落实科教兴国,以人才战略强化科技创新 为了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需要许多配套政策,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必须以技术进步为基本手段.在当代科技革命迅猛推进的时代,经济实力的比较就在于科技队伍和劳动力的素质和规模的对比.否则,现代化是不可思议的.人们通常注重眼前的、近期的经济效益,却忽视振兴科技、教育,开发智力这种战略性的经济政策,我国经济发展的真正薄弱环节和"瓶颈"恰恰在于智力开发的落后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不配套.例如没有从物质生产的积累方面加强科研、教育投资,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价值不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残余的闭关锁国观念,不利于人才选拔和流动的劳动人事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2.
拥有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准确把握农村教师流动的现状与趋势。教师流动是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的重要手段。以敦煌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为样本,分析县域教师流动的特点,对城乡教师流动的模式、现状、流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对制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政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将是中国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已有的研究表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表现为教育资源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地域差距、省际差距、城乡差距,本文则从另一个视角分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现象,指出在一个省的内部教育资源的配置依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递减,这种配置格局是受到我国按照权力等级配置资源制度、当前的教育财政制度、社会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于资源的争夺以及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首先要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使得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突显。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构建公平的教育政策及其运行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对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深入推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是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和充分就业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条件,竞争性的培育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但相对于其他要素或产品市场,制度性因素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更大,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竞争性改革的进程。以户籍登记制度为核心的二元户籍制度体系造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歧视问题,使城乡劳动力在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就业机会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仅如此,公共教育政策设计的"城市导向"还使农村劳动力面临教育起点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6.
效率是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评价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分析资源是否流向有价值创造能力的行业.借鉴Jeffrey Wurgler(2000)及经济增加值(EVA)方法,对2002-2005年我国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在36个工业行业的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与我国工业行业价值创造能力总体上呈现出较低相关性,配置效率较差.提出了加强行业运行机制的研究,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针对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提出的,推进和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必须从破除城乡二元的教育体制机制障碍入手,这在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在制度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和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方面学术界还存在较大分歧。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具有三个特征:城乡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城乡教育之间的分割与封闭;优质教育要素资源的单一"向城性"流动。根据这三个特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可以从消除差距方面的制度,消除壁垒方面的制度,保障性制度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点,也是激发民族地区内发动力的触点。从政策和理论视角出发以教育理念、资源供给、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监测体系五方面析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特征,可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入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加速,但同时也存在着观念、资金、师资、课程、监管方面的困境。突围以上困境,需由粗放式的基本普及转向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其实践路向包括: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间文化认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优质课程体系,着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监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稀土资源管理制度构建与政策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全球稀土市场新动向的基础上,认为国内生产供应过剩与国外需求陷阱互动是导致系列问题的总根源。建议在实践中对生产总量控制制度加以改造,并推行超产罚没制度;同时,加强储备制度建设,加强资源与产业的联动管理,并筹划建立稀土期货交易中心。通过制度重构与政策调整的组合管理,逐渐打破国外"需求陷阱"链条,进而对保护稀土资源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制度创新和经济转型 中国应重视有利于转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制度安排.中国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互适应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还保留着对重要经济资源的超强配置权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最优配置是以市场为主体的,市场会引导资源流向效益更高的地方.但目前中国仍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因此各级政府对土地、信贷等重要资源仍然掌握很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