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是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责任的法律基础,也影响着对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经营。本文介绍了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各种归责原则,并简要地评价了各种归责原则应用于交通损害赔偿的优缺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我国机动车交通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交通事故中的侵权责任规则与交通事故处理责任规则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核心规则——过错责任规则,在排除了某些特定情形之外,例如涉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间的事故,或者牵涉多方责任主体的事故,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法院应当尊重公安交管部门所作的事故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3.
从2006年7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推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强制保险制度的实施对更新我国保险理念、完善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险制度、提高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障水平、保障经济正常发展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交法规定我国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目的在于加强对交通事故受害人的保护。随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生效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开始运行并发挥作用,但是与之配套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相关立法却尚未到位。本文拟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功能、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的设立及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侵权责任形态关系到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责任主体以及责任分担问题,故对其讨论意义重大。我国学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形态没有统一观点,比较流行的是自己责任和替代责任的二分理论,但是笔者认为有重新认识的必要,认为物件责任和行为责任二分理论更适宜。  相似文献   

6.
无人驾驶汽车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事故中侵权主体难以确认,归责原则适用混乱等.本文否定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人格,并分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和产品责任的适用情况,建议采用强制双保险模式来保障交通事故中受害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本着强制性、广覆盖性和公益性的原则,我国自2006年7月1日以来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自实施以来,由于在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缺陷以及相配套的措施没有到位,致使交强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交强险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完善交强险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赔偿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否符合法的公平效益的目的为出发点,通过具体分析论证.建议应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并兼采信赖原则及优者合理负担原则。  相似文献   

9.
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第三人之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但赔偿的对象未加明确,之后颁布实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也未予界定。基于保护受害人利益的立法目的,建议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直接确认保险人对机动车交通事故受害人的直接给付责任,赋予第三人对保险公司的直接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强制保险制度是严格责任原则产生的社会条件,也是其发挥补偿功能的根本保证。该保险制度在现实中应该提高无过错保险金额,增加车内乘客的保险责任,摈弃不合理的免责范围,使该制度满足损害赔偿的多层次的法权需求。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分析了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当车主将车辆出借给他人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认为应该参考国外的做法,将运行支配权和运行利益的归属作为判断标准,分情况确定车主与驾驶员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受害人对保险公司的请求权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然规定了保险人的赔偿义务,但是并未规定履行义务的对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均授权保险公司可以向受害人赔偿,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保险人没有向受害人直接赔偿的义务.保险人根据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不应当卷入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诉讼,也不应当直接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交通事故中,行人相对于机动车方和保险公司是弱者,机动车方相对于保险公司是弱者,肇事机动车方相对于交通事故处理部门也是弱者。对交通事故中的弱者进行保护可采取以下法律措施:机动车方对行人承担无过错责任;行人对保险公司享有直接赔偿请求权;承认“三者险”为“强制险”,而不是“商业险”;免去对肇事车辆的扣押等。  相似文献   

14.
机动车交通事故之受害者是否属于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第三者"范围,直接关系到保险人责任之承担。而我国的"交强险"条例中第三者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本文通过对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进行分析,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可以向第三者转化,从而提出第三者范围时间点和第三者范围的新界定。  相似文献   

15.
何谓机动车所有人,机动车所有人应否成为交通事故责任主体,应在何种情形下成为责任主体,这些问题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均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以试图找到机动车所有人应否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法律问题的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颁布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初步建立起了以保障车祸受害人为目的的公益性的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但《条例》的效力等级偏低,条文过于粗疏,许多具体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需要在今后的立法中进一步完善,并使之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任意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以便于在我国真正建立起完整的和行之有效的车祸受害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已获准颁布实施,其中有关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的强制投保范围、保障损害类型、受害人直接请求权、最低责任限额、救助基金等问题都是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在实务操作中的难点。本文拟结合上述难点问题就该条例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理论界流行的观点是,无过失责任原则符合环境污染损害归责原则的发展趋势,我国环境污染损害的归责原则是单一的无过失责任原则。通过对无过失责任原则含义的深入探讨与质疑,我国环境污染损害的归责原则应该成为体系。这不仅符合现代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多元化的趋势,而且也是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应对现代环境污染损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外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是确定产品责任的标准和依据,它决定着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损害赔偿原则和方法以及抗辩事由的确定和采纳,是产品责任法的灵魂与核心。因而开展对中外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比较研究,有利于完善我国的产品责任立法。  相似文献   

20.
新《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5月1日起实施一年多来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归责原则”显失公平,二是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未有实施细则,三是“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没有落实,反映出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的仓促、思维逻辑的不严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从而导致交通事故中各关系方的合法利益未能得到切实保护。关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赔偿问题,需要与国际接轨,体现人文关怀,但需要有一个过程,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在实践基础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