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5月23日,中德经济论坛在天津泰达经济开发区开幕。在两天的论坛中,嘉宾们就全球化形势下中国的机会、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中德合作的前景、人民币汇率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特别是,论坛再次提出了“海三角”的概念,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积极献策。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德贸易额已经达到了418亿美元,占中欧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德国在华投资项目已经超过3500个,实际投  相似文献   

2.
自1992年8月中韩建交后,中韩经济关系发展较快.目前两国贸易以官方贸易为主,1992年贸易额为64亿美元,1993年达90亿美元,使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由韩国出口的产品有汽车、钢铁、化工、电子产品;由中国出口的产品有石油、煤炭等地下资源、农产品及原材料等.两国建交后,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见好,1988年韩国对中国的投资仅两项,而1993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的现状 中国与东盟总体产业内贸易指数从1993年的0.37提高到2001年的0.67,年增长率为97%;同期制成品分别为0.43,0.73,年增长率96%.若以0.5为界,97年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97年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在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二者之间的贸易出现了从产业间贸易逐步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迹象,且增长速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东盟扩大发展服务贸易的机遇 1、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为双方扩大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作为自由贸易区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开始就列入了双方的谈判议程.2004年11月《货物贸易协议》签署后,双方决定加快服务贸易的谈判.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历经多轮磋商,最终就协议的内容达成一致.2007年1月14日,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并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后,广西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广西与东盟各国家双边贸易的积极合作,对于推动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012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国是缅甸,缅甸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文章主要探讨广西与缅甸的贸易合作以及在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广西应加强与缅甸在农业、投资、电力、建设、矿业、旅游、经贸等其他方面的合作关系,这对于推动双方贸易合作、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日前由外经贸部和云南省政府主办的中国-东盟贸易、投资和发展合作国际研讨会上,外经贸部副部长周可仁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国与东盟合作潜力巨大。他说,中国和东盟开展经济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独特优势。双方地理位置毗邻,地缘优势得天独厚;双方悠久的民间往来和多年形成的政治互信,为双方发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得基础;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工农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经济的复苏、东盟内部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双方开展深层…  相似文献   

7.
没有这些,德国工业4.0只是学不会的传说。德国工业4.0的提出是建立在德国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最终目的是要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即将德国的机器人、制造成套装备、IT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核心产业整合到工业4.0体系内,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时签订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重点提及希望在工业4.0方面和德国加强合作。正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中国,积极融入  相似文献   

8.
据中德两国政府部门签署的《关于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合作备忘录》,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经济技术部合作,设立了“中德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项目”,简称MP项目。中方项目执行单位为工信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德方执行单位为德国国际继续教育和发展协会。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德两国政府部门签署的《关于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合作备忘录》,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经济技术部合作,设立了“中德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项目”,简称MP项目。第一期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已于2008年11月18日至12月18日在德国举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德累斯顿物流园区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直以来,国内物流界都十分关注德国物流园区,对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有很高的评价。鉴于此,2003年中德双方共同筹划并举办了"中德物流园区研讨会",德累斯顿物流园区总经理介绍了他们的发展经验。本文将与读者分享这些成功经验。德累斯顿物流园区是德国物流园区中一个成功的范例。和其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4日~17日,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共同执行的中德政府合作培训项目——首期德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来华交流班一行14人,在北京、上海、江苏太仓、连云港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交流培训,取得了圆满成果。  相似文献   

12.
李莹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日语系,同年创业,从事中德贸易;1995年赴德国歌德学院学习德语一年;2004年获得德国宝马和华晨宝马在中国北京地区的销售代理权开业,成立北京盈之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小企业》2009,(12):F0003-F0003
根据中德两国政府部门签署的《关于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合作备忘录》,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经济技术部合作,设立了“中德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项目”,简称MP项目。第三期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于2009年11月16号到12月14号在德国举办。学员们将他们的照片和新的随时发回项目网站sino-germansme.cn。和大家分享他们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2011年6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中国工商学会、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德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比较研究"成果发布会,发布了《中德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比较研究》项目中英文两个版本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加深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提高产业链互联互通水平已成为推动双方贸易关系更加紧密、增强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及推动开放格局的必要手段,构建广西区域企业与东盟跨境产业链成为加快提升中国-东盟贸易关系的紧密性、增强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推动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开放格局形成的应然之举。文章拟采用政策分析法,对广西区域企业与东盟跨境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广西区域企业与东盟跨境产业链的构建途径。为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服务业的互补性发展,促进中国-东盟的服务贸易开放与发展,应鼓励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建设跨国服贸投资平台,增强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中韩双边进出口总额为900.68亿美元,韩国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韩经贸合作迅猛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是,目前中韩货币之间的自由兑换业务尚未开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韩经济合作的发展,特别是民间贸易的发展.适时开办中韩货币兑换业务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中美贸易基本状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已成为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国家间关系.而中美贸易关系的持续均衡发展又是两国之间长久合作的必要基础.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年美国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此后,中美两国在双边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等领域都得到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中美双边贸易年均增长18.7%,远远高于同期我国外贸12.1%的增长速度.1996年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1999年美国超过香港与日本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8,(2):20-26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使得文化产业被列为重要的开放领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企业的合作,至今仍是以文化产品或要素贸易为主,深层次的企业合作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基于企业合作的横向-纵向维度(价值链环节的匹配程度)、市场化-层级化维度(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构建了文化企业国际合作的双维度概念模型。根据对中蒙俄经济走廊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价值链环节、交易复杂性、知识重要性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分析后提出:知识产权型文化企业以战略联盟、品牌特许、合资经营等合作路径为主;服务型文化企业以项目合作、合资经营及股权收购等合作路径为主;产品型文化企业以要素贸易、技术引进、市场开拓等合作路径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中日贸易互补性研究——基于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日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以前日本一直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文章利用近十年的制造业贸易统计数据,借助G—L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日贸易的依存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双边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建立在双方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互补性还在不断地加强,这是中日贸易关系的主要方面,因此中日双方应客观看待和处理双边贸易竞争与摩擦。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0月12日,第四届中德汽车大会在吉林长春召开。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度转型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倒逼,让共同探讨当前形势下中德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景趋势、发掘其中蕴含的合作新机遇变得更加重要。此时召开的中德汽车大会无疑是令人瞩目且振奋的焦点。中德汽车大会是由两国比较有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商协会、专业机构共同发起的跨境合作品牌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因其对中德双方合作深化与项目推进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两国业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