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象征,但随着工业、科技的高度发展正面临着失传的困境。文章通过阐述夏布和蜀绣两种传统手工技艺相结合的特点与价值,揭示出我们必需大胆地突破、创新,以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手法将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
揭阳国家级非遗灯杆彩凤习俗,寄托了千百年来江氏族人慎终追远的情思,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灯杆彩凤这项民俗文化在传承中面临着活动间隔时间长、习俗意义被淡化,组织者老龄化、传承后继乏人等困境。为突破困境,揭阳当地民俗文化保护者应加强常态化宣传与保护工作、重视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多举措拓展民俗文化生存空间,进而促进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民俗文化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被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传统戏剧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戏剧文化,应将戏剧文化资本转变为经济资本,进行资本化运作。从边际效用递减分析、戏剧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戏剧发展现状来看,以资本化运作方式来促进传统戏剧的保护和发展迫在眉睫。传统戏剧的资本化应注重戏剧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戏剧市场的开拓、融资模式的运用、现代化包装元素的采用、传承人的保护与培育,促使戏剧艺术更加光耀夺目。  相似文献   

4.
左双喜 《企业家天地》2006,(11):115-116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各朝各代的服装也是各有特色,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应用了很多的古代服装的特色,丰富了现代的服装设计创作。明代是距离现代较近的一个朝代,其服装对现代服装创作的影响犹为明显。现代服饰文化和着装理念融合了明代服饰元素,造就了现代服饰的缤纷多彩。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5.
红木家具一直以来都被公认是上乘的家具材料,由于其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而备受百姓的认可和市场的关注。现代家具演化中也少不了红木。本文简单介绍了红木市场现状以及红木作为材料渗透于现代家具应用中的概况。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概述了全球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沿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其次,论述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法律保护的现状;最后,论述了北京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实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热点问题,不同的观点被提出,并相互争论。通过对成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创设的研究,提出在传承视野中的产业化开发模式,论述了产业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关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并进行了相关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课程改革将为全面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起到关键作用。文章介绍了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体现着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也构成一个民族、社会、国家的根和源,其保护、传承也因而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立足于遗产的需求主体,通过对沈阳市民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实证研究,调查了民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状况、需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为:沈阳市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度整体较低;表现出类别认知不均衡,认知度与民众需求显正相关态,遗产认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等特征;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是市民遗产认知的重要影响因素;结合市民的遗产认知特征,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市民遗产认知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建立现代物流商贸城是城镇化建设中的热点项目。现代物流商贸城从城市功能保障、人的城镇化、产业链延伸、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等方面推进了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一直存在很多争论,其本质是保护重要还是开发重要的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很多的观点,大多数观点都是把保护与开发看做是对立的。事实上应该打破保护与开发的"对立性",建立"同一性",二者是互为手段,互相促进的。保护与开发不能确定哪个更重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先有保护才会有开发。以桂林为例,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处理,并在保护中做好开发与创新,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一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存续以及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关注和发展的重点。在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设计时,应突出和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将其与旅游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审美、历史、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旅游价值。本文以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环渤海地区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依托型、展示体验型、整合型、主题型等有形化方式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处于不断加快的进程中。近些年来,许多地方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失传、发展创新的严峻考验。文章通过对海宁硖石灯彩目前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亟待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与旅游业实施联动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手段,再通过旅游收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是实现两种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在晓起村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表明,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晓起古村落社区及其村民利用传统文化作为素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创造,从而实现了文化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6.
17.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是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学徒制,其成功实施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企业和岗位,让现代学徒制试点可持续、可推广。因此,本文以百果园学院为例,通过探索现代学徒制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提出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路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当地社区是非物质文化的承载体,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时,了解当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影响感知特别重要。以里耶古镇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里耶古镇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五大感知成分,并发现多数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正面感知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用聚类方析法将当地居民分为矛盾认知者、积极支持者和理性中立者三种类型,发现不同类型居民在传统风俗习惯的传承与传统工艺技能的精通程度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王孟山 《全国商情》2009,(5):134-136
邓小平理论关系到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成败和社会主义的前途.邓小平理论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个人所有制"的统一,是现代公有制理论的雏形.而传统公有制是公有制与个人使用权的统一,是原始公有制的现代翻版,是经济体制僵化和不正之风的根源.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现代公有制理论"的雏形,可以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方向,逐步建立以现代公有制为基础的、共同富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支撑,在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精神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得到切实保障,应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价值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镇麒麟舞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探析当地麒麟舞非遗保护现状,从人口、文化、资金、产业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指出齐家务镇麒麟舞非遗保护存在传承人主体性缺失、多元文化冲击、资金来源有限以及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因此,应立足于现实,通过奠定传承基础、增强文化认同,拓宽资金渠道及产业融合发展来有效保护非遗文化,实现非遗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双向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