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和财政政策传导效果的视角,对货币政策结构化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提出假设,基于传统IS-LM模型和SV-TVP-VAR模型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结构化产生的影响:一是优化了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强化了产出层面调控的逆周期性和稳健性,弱化了通胀层面的调控但提升了调控的稳健性;二是对产出层面逆周期调控的强化,同时体现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上,对价格型工具的强化效果更好,对产出层面稳健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价格型工具上,对通胀层面调控效果的弱化主要体现在数量型工具上;三是优化了财政政策的传导效果,提升了财政政策的产出拉动效应,降低了财政政策对通胀的拉动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持续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重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属性和价格属性,持续完善货币政策结构框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自力 《南方经济》2000,(11):52-55
本文对近期货币政策进行客观评价,探讨了有效的货币政策问题。提出有效货币政策要求其提供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宜的货币供给,实施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宜的货币政策手段,有积极财政政策与之相匹配配并把握与长远经济发展相宜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所使用的两种最主要工具,但是由于二者在调控目标、手段及其功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凯恩斯动态随机均衡模型,以中国经济为样本,在更加现实的经济条件下探究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同时深入考察了财政支出的生产效应和效用效应,澄清其在刻画财政政策作用机理方面的作用及其对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旨在实现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即积极货币政策)为最优,反周期货币政策将导致较大的福利损失;旨在实现债务稳定的财政政策(即消极财政政策)为最优,反周期财政政策虽非最优但造成的福利成本很小;财政支出的效用效应特别是生产效应的引入有助于解释"财政支出拉动效应之谜",更好地刻画财政政策作用机理,但带来额外的通货膨胀偏差以及最优通货膨胀率、最优利率和最优所得税率的较大波动,导致最优财政政策对债务波动的反应力度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货币需求的波动性越大,利率传导渠道的障碍越少,从而货币当局选择价格型调控方式的条件也就越成熟。采用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四变量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考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对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价格型调控相对数量型调控具有时滞短与力度温和等优点;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价格型调控方式的优势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货币需求的波动性越大,利率传导渠道的障碍越少,从而货币当局选择价格型调控方式的条件也就越成熟。采用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四变量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考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对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价格型调控相对数量型调控具有时滞短与力度温和等优点;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价格型调控方式的优势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经济立法.下面具体阐述怎样利用这三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一)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所谓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影响经济生活的一系列方针和措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政府支出、税收和补贴的增加或削弱.不同的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实行增加税收的财政政策,就可以抑制总需求.如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无疑会引起货币的非经济发行,增加社会总需求.  相似文献   

8.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协调的必要性 从总体上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每一种政策都会受其政策功能及实施范围的限制而难以产生全面的调控效应;同时,由于政策作用的侧重点及使用的政策工具不同,在实践中还可能发生政策手段之间相互掣肘和抵触的情况,这些都要求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要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9.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及中国货币状况指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重点研究浮动汇率制度选择下的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国家 ,汇率制度均是独立浮动汇率制 ,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国家的货币政策框架是钉住货币总量目标或其他货币规划。借鉴浮动汇率制下普遍采用的货币状况指数 ( MCI) ,我们建立了中国的货币状况指数 ,除考虑利率、汇率因素外 ,还考虑了货币供应量指标。计量结果表明 :目前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规则主要是相机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0.
各国经济飞速发展,货币供应量已经成为一国执行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所关注的最重要的经济量之一.本文分别从各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剖析各国中央政府在广义货币发行中所扮演的角色,试图探索中央政府是否是广义货币的发行者.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讲,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用来调控总需求,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益,达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目的。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分配体制和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2.
作为市场经济,其运行特征在于它的价值运动,因而货币及其运动作为价值运动的工具和反映,存在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它是关系到市场经济能否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进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制定的指导货币运行的基本方针和措施,就成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已成为中央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熊莺 《中国经贸》2009,(22):161-163
本文通过分析克林顿与小布什时期美国政府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讨论克林顿与小布什时期美国政府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不同点,并对克林顿与小布什时期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进行比较,从而可以看出,美国宏观调控的主要做法是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本国的经济形势,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把财政政策作为长期调控手段,货币政策作为短期调控手段,并注重两种调控手段的灵活运用和综合协调。进而阐述了两种财政政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启示,并对我国现阶段财政政策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反经济周期作用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5轮经济周期和8次主要反经济周期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构造实际经济增长率、广义货币增长率和财政赤字增长率三变量VAR模型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反经济周期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效和强度均优于财政政策,同时二者存在双向联动倾向。另外,文章也分析了政策出现不同效果的原因,认为我国反经济周期应构建以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的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5.
货币与财政政策后续效应评估:40次银行危机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陈雨露 《改革》2012,(5):24-32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40次重要的系统性银行危机为基础,对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选择进行实证评价。实证结果表明,"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产生相对较优的经济效果,应成为金融危机后的主要政策选择,但由于两种政策刺激或稳定经济的效力都集中体现在短期,为避免持续和大规模货币扩张和财政赤字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旦危机消退、经济企稳回升,之前作为"反危机工具"出现的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就应该逐步淡出。  相似文献   

16.
茆晓颖 《北方经济》2012,(4):89+93-89,93
我国政府在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支出的扩张在中国是一个长期趋势,如何把握好扩张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财政政策不是孤立的。财政支出扩张究竟应该到什么程度,要受多种因素约束,可以把握的原则是让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作用不足的领域内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评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货币关系日益重要的今天,货币政策正成为各国政府,特别是主要工业国政府调控经济的最重要手段。货币政策是否能是以有效实施,取决于它所依赖的传导渠道的内在性质。本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种可能的途径,它们主要是利用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和股票市场渠道。  相似文献   

18.
围绕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工作任务,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健全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而这项工作的前提是要对货币政策边界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为此,本文在理论上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边界展开了研究。结论是:货币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力等)的结构问题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边界条件。当货币资本或者流动性相对过剩时,不同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与央行“无为而治”状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某些时候更差;而当条件相反时,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因此,货币政策执行不应只是局限在简化的政策目标本身,而应由“目标导向”向“政策边界导向”转向。本文的主要意义在于提供有关政策边界问题的思想实验,同时,本文也对现实边界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需协调运行才能使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状态.为此,应强化财政调控力度;明确财政、货币政策的各自侧重点;搞好国有企业,重构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寻找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这些措施对调节我国经济的平衡和健康运行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成  李一帆  张炜 《改革》2020,(1):100-110
基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从IS-LM曲线和供求理论的双重视角解析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内在机理,揭示两类政策搭配组合的理论逻辑,分析制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现实因素。研究发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组合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供给,以满足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如此方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现阶段,我国应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适度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组合。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对利率的弱敏感性使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受到制约,因而两类政策不仅要在总量层面“对冲”经济增速减缓的压力,而且要在结构层面增强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