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健 《经济》2010,(Z1)
从京都到哥本哈根,其目标是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以此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1992年以来增加了近三分之一,每年大约300亿吨;由于气候危害,70亿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园,这是一个人类几乎无法承受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张健 《经济》2010,(1):31-31
从京都到哥本哈根,其目标是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以此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1992年以来增加了近三分之一,每年大约300亿吨;由于气候危害,70亿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园,这是一个人类几乎无法承受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从京都到哥本哈根,其目标是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以此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1 992年以来增加了近三分之一,每年大约300亿吨;由于气候危害,70亿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园,这是一个人类几乎无法承受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新高,新高,再创新高,地球每年都向大气排放出比上一年更多的二氧化碳.尽管举办过多次大型的气候会议,尽管气候学家发出过无数次的警告和呼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仍然遥遥无期.仅2007年一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竟不可思议地达到30亿吨.为了保护地球免遭"气候虚脱",科学家们提出了他们阻止地球变暖的"巨型"方案.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2009,(10):8-8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等研究成果日前在北京发布。《报告》以2005年为基数,以2050年为结点,预测了到2050年我国年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秀莲说:“我们定义的基准情景是78亿吨标准煤,节能情景是66亿吨标准煤,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可能是56亿和50亿标准煤。”按照上述四种预测,到2050年我国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将在122亿吨到87亿吨之间。  相似文献   

6.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森林资源丰富。据第S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统计,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2488亿m3;森林蓄积量为11287亿m。。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1位。  相似文献   

7.
由于油气开采过程中存在甲烷散逸排放的气候风险,所以油气行业(包括页岩气开采)是甲烷排放的主要部门之一。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甲烷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3%。  相似文献   

8.
《经贸实践》2004,(6):35-37
我公司自2002年开展清洁生产的试点工作以来证明了该项工作的有效性。根据2002年底清洁生产审核统计显示,清洁生产审核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约70万元。环境效益CODcr削减375吨,削减率17.4%;废水排放量削减17.2万吨,削减率13.6%;烟尘排放量削减300多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15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削减100多吨。  相似文献   

9.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上游。地理位置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即由东部季风区域向西北干旱区域过渡,由外流区向内流区过渡,这种过渡性造成了宁夏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严酷性。宁夏土地面积51800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090──3556米;丘陵、台地、山地、沙漠等地貌类型面积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73.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全区年均降水量157亿立方米,年降水量305毫米,综合水资源总量10.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量5.56亿立方米,另有分配给宁夏可用黄河过境水量40亿立方米,是全国水资…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已对人类生产与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利用统计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关、回归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加又是引起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节约能源,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周海波 《城市建设》2010,(7):350-350,352
“十一五”期问,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产品年均销售收入达到19794亿元,而印染废水占全国纺织废水排放量的80%。因此。做好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及废水处理工作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政策、废水处理技术政策及印染各工序的水量、水质;提出几个印染废水处理应注意的问题;重点结合工作实际以案例的形式阐明了如何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我在上世纪80年代读到的书都说,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但是,近来的科学研究表明,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冻土层融解,冻土层中将释放出大约5000亿吨的二氧化碳,接近目前大气层中的7300亿吨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3.
<正>湿地是地球上除海洋、森林以外的第三大生态系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净化水体、涵养水源、调节局部气候、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湿地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湿地每年都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湿地微生物活跃度进一步增强,使得湿地甲烷排放量持续快速增加,目前已占全球甲烷年排放量的30%左右。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国际上碳排放总量和增量最大的国家,碳减排的国际压力日益增大。然而,根据中国目前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碳减排还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文章通过对Kaya模型的改进研究了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因素,得出单位GDP能源强度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大,中国政府若要实现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对碳排放量的承诺,必须重视这两个因素。另一方面,通过情景分析得到在乐观的情景和一般情景下,中国政府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个承诺,但如果对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可能不会取得既定目标。最后,通过数据分析与情景设置,我们发现了GDP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矛盾关和,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关系,需要进一步深思。  相似文献   

15.
孙婧 《商周刊》2013,(4):38-39
2008年,489亿;2009年,560亿;2010年,637亿;2011年,716亿;2012年,810亿。一年跨越一个百亿,海信以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六年,正好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家电产业一片寒意的六年。经历了金融危机和所在行业的剧烈变化,海信显示出其进军千亿阵营的实力。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需要从降低能耗角度出发,加大对于技术创新的力度和提高技术转化的比例。发展“低碳经济”,从本质上讲,是提倡一种更为和谐的经济发展形式。一方面,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抑制全球气温升高,并以此减少恶劣气候出现的次数;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集约型经济,这也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发展“低碳经济”也要契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不能被国际舆论导向牵着自身的鼻子,否则会对本国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3 症因3.1 人口生存压力大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发展到13.5亿,如果不采取措施,人均耕地仅0.067-0.086ha,森林覆盖率将下降到8.5%,草场面积减少到0.2亿ha,土地退化面积将增加到0.104亿ha,中等干旱年缺水总量将达106-480亿m~3,工业固体废料排放量达6.9亿t,废水年排放量达412,9亿t,废  相似文献   

18.
能源结构变化与中国碳减排目标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根据荷兰环境评估局(MNP)对全球CO2排放的评估报告,2006年中国CO2排放较2005年增长11.8%,达到62.3亿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1]2007年、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攀升,分别达到67.2亿吨和71.2亿吨,占同期世界总排放量的24.3%和25.3%,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这种增长的趋势将依然不会减缓。然而迫于环境和国际社会强烈要求中国降低碳排放的双重压力,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气候大会上,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维护气候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气候变化会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经济下滑、农业减产以及气候移民等一系列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是现在时代的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全球范围多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经济生活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无论是哪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都会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关注。为此,世界各国提出了自己未来的战略重点:日本提出了低碳社会行动的线路图,印度出台了一系列的国家行动计划,中国香港将重点放在建筑节能上,美国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欧盟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20.
<正>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但污染物排放量却逐年下降。2022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2年)》,其中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从2018年到2021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分别为3.27亿辆、3.48亿辆、3.72亿辆、3.95亿辆,而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4065.3万吨、1603.8万吨、1593万吨、1557.7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