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然是回顾,镜头下的2010年全国两会依然鲜活如历历在目。会议进程中,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具体的议事日程、提案议案和民情舆论;而经过热烈的讨论和热情的参与之后,沉淀和冷静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转型的两会和一个转型的中国。  相似文献   

2.
《商周刊》2012,(2):16-18
自河北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1月5日开幕后,2012年全国地方两会大幕陆续拉开,尤其是从8日至13日,全国有20余个省份集中召开地方两会。地方两会将公布2011年各地的经济社会数据,也将制定2012年的各项任务的量化指标。2012年可以说是形势较为复杂和艰难的一年,各地都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不过,从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重庆的三届九次全委会上透露出的信息,却让人们为之一振,首先是作为“领头羊”的广东,只宇不提GDP,也表示不打经济仗,重点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重视民生和共同富裕。而重庆提出“重庆探索”,要实现共同富裕,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发展探路。事实上,广东与重庆都看到GDP的过度繁荣,只是为各地赢得数据意义,远离“共同富裕”的愿景,只有将发展重点放到质量、效益和优化机构上,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同时也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发展与保护必须兼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为统筹发展与保护建富献策。  相似文献   

4.
宋鑫陶 《商周刊》2013,(25):46-47
2013年2月,苏宁电器正式更名苏宁云商(全称“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州”),两字之差,也意味着苏宁经营形念的变化。这家传统的线下家电连锁食业,将通过“去电器化”,拥抱互联网的方式,转型做互联网化的零售食业。在转型中国的大背景下,转型有可能死,但不转型必死的理念,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建设者和企业的决策者。正如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所言,互联网只是一个转型诱因,但如果我们不融入互联网,肯定会被淘汰。  相似文献   

5.
就社会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转型”一词并不是一个非常科学和严格的概念,它本身是从化学领域中的“构型”、“构象”以及生物学中的“进化”等词引申而来的,它是指通过改变分子结构的空间排列顺序和组合方式,使其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型在当前是一个广泛讨论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争议主要来自于定义的不同。本文选用“某个产业在结构和组织、技术上的转型”为基准定义,通过对集中度的分析来研究我国钢铁产业的转型问题,并在提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产业转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梁骏 《广东经济》2009,(5):45-48
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这是我国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也是自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以来税制改革的又一个新突破。本次改革最大亮点是全额抵扣、全行业转型。增值税转型是指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按照“进项税额”的扣除方式,增值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只允许扣除购入的原材料等所含的税金,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的方式称为“生产型增值税”;二是所有外购项目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内,所含税金都允许扣除方式称为“消费型增值税”。一般来说,消费型增值税较为有利于企业生产发展,而生产型增值税则对政府的财政收入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石景山区逐步明确了加快推进全区“绿色转型”的发展思路,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首都绿色转型示范区”的总体定位。但如何破解首钢搬迁调整后石景山区各领域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开展“绿色转型”一直是长期困扰石景山区的突出问题。文章从石景山区全面转型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出发,提出“1136”的总体思路,围绕重点领域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过渡性杂种”: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制度转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樊纲  陈瑜 《经济学》2005,4(4):937-952
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了不少会被经济学家认为是“奇怪”的“物种”,比如乡镇企业。本文拟建立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来解释这种现象。文章用一条乡镇企业的“(约束下的)最优转型路径”,说明“过渡性杂种”如何在其他(未改革的)制度的约束下产生和发展并到达其目标形式,以及整个政策环境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文章指出,“第三条道路”。或“过渡性杂种”,可能正是完成转型的最佳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转型”这一说法是随着“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说法随之出现的,这一说法有令人困惑之处:何谓转型?文化有转型吗?在我看来,虽然还无充分的事实表明文化转型已经出现,但这一说法作为一个新词语、一个新观念,正反映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自身处境的独特意识,表达了对克服困境、摆脱禁锢的心态与愿望,它是一种努力、一种期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转型和转型经济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如果将改革开放看做是经济转型,中国的经济转型已经进行了2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但是在经济转型进行了20多年的今天,经济转型就不能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应该是理性的,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应该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这就提出了在中国的转型背景下,建设指导经济转型的转型经济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国"两会"后的第一个周末,玉兰花开的北京钓鱼台,国内政府官员与中外知名企业家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月1目起,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雅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这次改革是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税制改革以来的又一个新突破,是历史上单项税种改革减税幅度最大的重大税制改革,是当前金融风暴肆虐全球、严重冲击中国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增值税转型政策,体现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要求。就增值税转型的背景、必要性、改革意义出发作一番思考,并就改革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朋 《经济月刊》2013,(4):46-49
2013年春天,一年一度中国政治日程表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两会”在北京如期召开。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两会”,在这次会议上,新的接力棒转交到以习近平为主席、李克强为总理的新任政府手中。而在国人的眼中,这次“两会”更标志着一个崭新的美丽“中国梦”的启航。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的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图书馆社会价值和最终目标的体现,也是图书馆中最具活力的工作。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与网络环境的产生,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面临转型,这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转型的基础,现代信息技术是图书馆转型的催化剂,“读者至上”是服务转型的价值取向,高素质人才是图书馆转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是会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与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相配套。“转型”的精神内涵是:拓宽会计领域、扩展会计职能、完善会计目标、确立新型的会计模式。其实质要求,归结为一点,就是“抓管理,促效益”。本文着重从会计“转型”的特点及几个关键环节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在需要警惕的不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而是“转型陷阱”。“转型陷阱”指的是,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阻止进一步变革的过程,要求维持现状,希望将某些具有过渡性特征的体制因素定型化,形成最有利于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并由此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和经济社会问题的不断积累。“中等收入陷阱”的突出表现是原有支撑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耗尽而形成的经济停滞,而“转型陷阱”的主要表现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既不是改革处于胶着状态,也不是改革受挫,也不是改革处于停滞状态,甚至也不是向旧体制倒退,而是将转型中某一特殊“过渡形态”定型化,形成以维护既得利益为主要目标的混合型体制。现在中国问题的关键是要打破“转型陷阱”的逻辑,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重新凝聚改革共识,坚定不移地走向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8.
《经贸实践》2008,(11):19-20
工业转型升级怎么搞?块状经济提升为现代产业集群怎么抓?这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专门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作出决定,部署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下一步战略步骤。温州市正在拟订有关实施方案,政府、协会、企业和专家合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又好又快”。本期“热点透视”中温州泵阀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做法,或能成为我省各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他山石”。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技术”分层思想,从产业模式、政策法规和社会气质3个层面研究“社会技术”在硅谷科技园由“追赶”向“引领”转型发展中的作用。硅谷园区转型发展中形成了以“风险投资”与“裂变式”企业生成模式为代表的产业模式层面的社会技术创新;以“移民制度改革”与“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代表的政策法规层面的社会技术创新;以校园民主运动为典型的自由化社会气质塑造。硅谷是世界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科技园区,硅谷转型发展的机制路径对我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秦佳良  贺明华 《技术经济》2020,39(10):138-144+154
本文以转型管理为重点,回顾了对可持续性转型的一些批判和质疑。虽然这些质疑促进了理论进展,但潜在的认识论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阐述了对转型管理及其隐含复杂性范式的一些批判是如何建立在对复杂性的解构主义认识上,这对复杂系统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被影响朝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提出了质疑。对转型管理的批判需要认识如下几点:(1)转型管理需要解构力(迄今未充分说明);(2)同时具有“超越”解构主义的明确追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重构方法”作为转型研究的认识论基础,这种重建方法分为三个方面:(1)超越 “是”和“应该是”,倾向于“可以是”;(2)诠释性和自反性研究;以及(3)可持续性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