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波     
《经济》2010,(5)
国务院批准沈阳经济区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老工业基地辽宁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按照《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框架方案》,沈阳经济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以区域发展、企业重组、科技研发、金融创新四个方面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辐射沈阳、辽阳、本溪、鞍山、抚顺、营口、阜新、铁岭八个城市,形成了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群,是国家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优先开发区域.但是,当前沈阳经济区产业的空间布局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有序发展.本文对沈阳经济区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优化产业布局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沈阳经济区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涵盖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省辖市。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沈阳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做出的重大决策,与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突破辽西北一道,共同构筑了我省全面展开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战略格局,本文从区域一体化的内涵开始解读,对沈阳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对经济区一体化的发展机制进行剖析,因此,实现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的步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偏离-份额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了1996—2010年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其所属八地市的三次产业对沈阳经济区GDP的贡献。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的产业集聚现象明显;沈阳和鞍山的经济增长对整个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差异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最后,针对弱化全区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全区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沈阳经济区的形成、演变及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杰 《经济论坛》2011,(3):101-104
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沈阳经济区的开发开放已由地方性战略提升为国家级战略,成为当前我国惟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本文首先对沈阳经济区的形成与演变进行简要的综述,然后针对沈阳经济区存在的问题现状,对其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养老保险系数和人均养老保险水平考察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的养老保险水平差异。在考察差异变动规律的基础上得出沈阳经济区养老保险水平存在差异性但此差异性初现消减趋势。这种特征与2010年辽宁省实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政策实践相契合,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实践中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特征正在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7.
沈阳经济区建设的途径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越 《经济研究导刊》2011,(13):161-162
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辐射八个城市,形成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其建设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东北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沈阳经济区发展基础良好,未来建设应从中心城市、发展轴线、增长节点等多个方面着手,同时应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沈阳经济区建设的推进,要想谋求经济区的飞速发展,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腾飞,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经济区各城市的协调发展,因此,制定发展政策之前首先应该明确当前各城市的发展梯度水平,本文将利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对沈阳经济区八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梯度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分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欣  张平宇  刘晓琼  刘林 《经济地理》2012,32(12):79-84
以沈阳经济区23个县为研究单元,基于BP神经网络和ESDA方法,选取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等9项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分别研究2005和2010年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特征和驱动因素,并得出结论如下:①2005年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南北差异显著,2010年南北差异弱化。2005—2010年,南部的海城、大石桥等县市的经济水平较高,东北部的开原、调兵山等县市的经济水平上升,中南部的辽阳、灯塔等县市经济水平下降。②2005—2010年,沈阳经济区经济水平相近的县市在空间上的集聚特征有所弱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在空间分布上形成沿交通轴线布局的县域经济带。③从局部差异来看,2005年在沈阳经济区南部形成岫岩、桓仁等"高高"型县域集聚区,以及北部的彰武、康平等"低低"型县域集聚区。到2010年,除开原市属于"高低"型县域外,其他县域经济的空间极化特征不明显。④深入分析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得出结论如下:区位条件是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是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外部动力,中心城市的极化扩散作用是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个案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经济区成为我国第8个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唯一一个新型工业化试验区。在沈阳工业区建立新型工业化体系的过程中,促进区域内不同地区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形成不同产业集群,将对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对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及解决老工业基地存在的体制和机制性矛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市场细分视角下五个目标市场为数据挖掘对象,结合市场空间递减率,分析了沈阳都市圈、沈阳经济区和区外及远程市场作为沈阳科普旅游的一级、二级和补充客源市场的条件和特征,从精品项目开发、与周边旅游地联合营销、城市形象与景点的对接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2.
张妍 《经济研究导刊》2011,(22):165-167,179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交易成本的降低,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并提高区域之间的贸易效应和竞争效应。但是目前沈阳经济区的产业集群还存在着政策法规不健全、产业链不完善、产业结构趋同及技术水平低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强法规建设,突出沈阳优势,完善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并推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进沈阳经济区加快发展,辽宁省委省政府以沈抚同城为突破口,锐意改革,大胆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学习沈抚同城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吉林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更好地推进长吉一体化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现有发展水平出发,系统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辽西腹地、东北腹地这三大腹地的协调互动发展程度,利用经济联系强度分析的方法,对辽宁沿海与腹地的经济联系隶属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在区际经济联系层面,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是沈阳经济区,东北腹地呈现出不弱的经济联系态势,而辽西城镇群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弱。据此,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协调发展的两大互动模式,即产业链延伸模式和港腹联动模式。通过这两大模式,进而推动沿海经济与腹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沈阳市科技局计划项目为依托,以沈阳经济区为例,通过数据分析和资料整理,探寻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最终初步形成了由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共同组成的、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互动发展具有区域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并且区域资源丰富,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密集,科技教育发达,城市化程度高。但科学统一的战略与规划供给不足,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内分工不合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不紧密。资源与环境压力偏大,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互动发展的协调机制。要实现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区互动发展,必须实现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和地方政府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辽宁省是东北老工业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形成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经济主体,本文对辽宁省区域发展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明显特征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金融生态的基本理论入手,阐述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并结合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综合实验区的历史契机和现实需求,提出了优化辽宁省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辽宁省14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1年人口、经济和环境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综合得分,计算辽宁省14市人口、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对全省和各市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实现对三者空间演化规律的探究。目前沈阳、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中的核心地位已经确立,但其带动作用仍然有限,各市发展不均衡,其辐射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过程虽有波动起伏,出现离散,但最终朝集聚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京沈哈光缆通信干线系统工程,是邮电部为缓解东北地区进京和东南沿海地区长途电路紧张状况,于1988年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后经国家计委批准,于1993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预定今年年底建成投产。该工程以北京为起点,分东西两路,东线由北京经天津、秦皇岛、沈阳、长春至哈尔滨,西线由北京经承德、阜新、通辽、白城至齐齐哈尔,并连接沈阳一阜新、长春一白城、哈尔滨一齐齐哈尔、沈阳一大连4条专线,形成一个梯形网,覆盖京津唐经济区和东北大地。工程总投资达7.6亿元人民币。京沈哈光缆通信干线系统工程途经吉林省四平、公主岭、长春、德惠、农安、松原、大安、白城、通榆、洮南、镇来等11个市、县(市),全程近1000km,在吉林省21个市、县(市)、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