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于丽萍 《当代通信》2006,13(13):62-63
手机银行,也称移动银行,是指在运营商和银行的合作之下,用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开展个人银行业务,利用短信进行查询、转账、缴费等非现金交易。如今,手机支付正成为电子商务新亮点。无论是电信业还是银行业,他们都需要实现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和“各种方式”、满足各种需求的业务的目标,这就决定了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与依存关系。在日本,NTT DoCoMo等移动运营商均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目前手机银行在日本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2.
2001年广东移动推出“手机钱包”业务,手机支付开始进入中国移动市场。目前多种短距离非陵触式通信技术(如RFID及其各种解决方案)的兴起,为移动通信运营商进入清算领域带来了良机。然而,手机支付在我国金融业和移动通信业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使得产业协调难度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3.
何廷润 《当代通信》2004,(23):35-37
移动支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1999年中国移动与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等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的试点。广东移动2001年在深圳推出移动POS机业务,2002年在广州推出手机买可乐和地铁票的小额支付业务,但使用这些业务的用户寥寥可数。真正取得较大成功的是手机彩票投注业务,仅深圳移动一年就发展30万客户;  相似文献   

4.
手机支付既是移动增值业务的新成员,也是支付渠道和支付工具创新的新动力。自2001年广东移动推出“手机钱包”业务之后,手枧支付便开始进入中国移动市场。然而由于金融业和移动通信业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产业协调难度大大增加。手机支付如何协调发展?产业发展如伺协调?运营商在手机支付产业链中能否担当清算商身份?……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国外运营商发展手机支付的模式以及我国特殊的国情现状出发,全面论证移动运营商进入支付清算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十分重视手机支付业务.为此,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先后成立了支付公司,在手机支付上进行开拓,以满足广大用户的各种需求.翼支付是中国电信手机支付业务的品牌,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与学校、企业等单位的合作使翼支付有了较深的扩展,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信业》2008,(4):83-83
今年以来,许多日本手机制造商纷纷宣布停止手机业务。继三菱和三洋公司宣布退出手机制造领域后,近日,日本索尼公司也决定,停止为国内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公司研发并生产新的手机,并将把公司的主要资源集中在更具潜力的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7.
自打移动互联网兴起以来,移动支付一直是群雄紧盯的热门业务。发展到现在,移动终端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而是一个人每天必须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它已经把广大用户随身携带的各种物品给整合了,钱包早晚也会被逐步替代。银行盯着它,移动运营商盯着它,互联网公司盯着它,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盯着它。"目前,广大用户是否会接受移动支付技术早已不是问题,谁将在什么时候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与努力的方向。各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宁颖 《当代通信》2005,(15):18-19
移动支付业务是个极具潜力的巨大产业。但要想成功挖掘这座金矿,一方面需要看清移动支付业务会不会被消费者真正接受,移动支付业务应用的设计和推出都必须给消费者一个充足的理由,让他们乐意用手机代替现金和信用卡来进行支付。另一方面与其它众多的移动增值新业务不同,移动支付业务涉及面广泛,是一个融合各个相关行业的新产业,这决定了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其中最关键的是移动运营商要处理好与金融部门的关系。NTT DoCoMo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手机支付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有咨询机构预测,2011年将成为手机支付爆发的元年。为此,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支付公司,抢占手机支付市场。2011年年初,中国电信支付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率先成立,并于3月10日拿到了营业执照;2011年4月18日,中国联通支付公司——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也拿到了营业执照并正式成立;有消息称,中国移动正在计划成立支付公司,同时已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准备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  相似文献   

10.
苹果联手美国运通公司打造新iPhone支付系统,Visa、万事达卡公司也已同意就这一移动支付系统与苹果合作。同时,支付宝钱包和华为推出首个指纹支付标准方案,移动支付迎来两项重磅利好,这一方案将搭载在华为即将推出的Mate7手机上。  相似文献   

11.
进入3G时代,推出有特色的移动增值业务已成为电信运营商的重点发展方向,如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邮箱、手机门户、手机报、手机搜索、手机定位、手机阅读、手机支付、应用商城等,这些新的增值业务与原有的短信、炫铃、丽音、彩信、  相似文献   

12.
移动支付将井喷式发展,零售业"钱"景喜人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短信、蓝牙、红外线、无线射频技术(RFID)等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手段,允许移动通信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远距离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包括手机订购、手机缴费、手机银行、刷手机消费等业务。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掌上电脑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信业》2012,(7):82-83
一个是通信业巨舰,一个是金融业巨鳄,曾在手机支付领域互不买账、PKT断的两大阵营如今正式展开实质性合作,决定携手跳出“未做蛋糕先分蛋糕”的怪圈,共同把移动支付产业做大。近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在上海签订有关移动支付业务的合作框架协议,双蒯哿在NFC手机支付产品、可信服务管理平台(TSM)互联互通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探索基于移动通信网络、通过SIM卡等安全载体承载银行卡账户的移动支付产品。  相似文献   

14.
尚斌 《中国电信业》2014,(10):49-51
最近,苹果火了,火是因为iPhone6的上市以及大家对Apple Pay的认可;阿里巴巴也火了,火是因为对阿里巴巴电商业务及以支付宝为核心的支付体系的肯定。这是不是意味着手机支付到了一个井喷的节点,而支付模式和支付技术也在业界达成了共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手机支付市场只能算刚刚走过导入期,而支付技术也没有统一,过去没有,现在仍然没有。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手机支付迎来井喷式发展。世博会上三大运营商将自己的手机支付产品集中亮相,昭示着手机支付时代的来临。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简而言之,就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而今,3G的大规模商用、物联网技术以及手机实名制推行步伐的加快,使得手机支付向着非接触、高智能、兼容性强的方向发展,成为移动商务发展强大的驱动力和最牢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移动支付是依托移动网络发展出的新增值服务。本文将通过把移动支付与以银行卡为代表的传统电子支付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应用上的优缺点,说明移动支付能够有效促进和补充现有电子支付的发展。目前我国移动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3.45亿,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已经改变了国人的生活习惯。在这个基础上,移动支付也成了目前最热门的支付方式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移动支付服务基本建立了以运营商、银行、商户等完整的价值链。2004年后,各类移动支付虚拟提供公司在中国更是异军突起,购买网上信息服务、手机增值业务订购、现场支付等各种形式手机支付服务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那么手机支付的异军突起,对以银行卡为代表的传统电子支付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7.
3G时代,移动支付应用虽然呼声较高,但可惜能够为用户真正带来安全支付体验的手机没有几款。囿于终端缺乏,普通用户离手机支付还是有点远。不过。这一局面逐渐会被打破。  相似文献   

18.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分为近距离支付和远距离支付两类。  相似文献   

19.
目前,手机支付业务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日、韩获得了大规模应用,而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手机定制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被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移动运营商尤其是3G移动运营商所采用.2004年5月和黄宣布将向韩国LG定制300万部3G手机,以供应和黄的3G拓展,动用资金高达10亿美元.1999年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就开始定制手机,并获得很大的成功.韩国的SK电信、英国的Orange与沃达丰也是定制手机的倡导者,现在越来越多的欧美3G移动运营商加入了定制手机的行列.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早在2002年中国联通的CDMA业务全面启动时,就开始按照自己制订的标准向手机厂商采购大量CDMA手机,开辟了我国手机个性化定制的先河.2003年7月,中国移动与索尼爱立信联手推出了一款"动感地带"用户专用手机T312,向定制手机跨出了关键一步.同年10月,中国移动又在河南试点,与三星、首信、摩托罗拉、联想、索尼爱立信等几家厂商合作,共推出了5款定制手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