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开放创新的背景下,内部研发支出和外部知识溢出是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外支撑.本文基于扩展的吸收能力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地区专利数据,考察外部知识溢出和内部研发支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研发支出具有直接促进创新和增强吸收能力的双重效应,外部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受到其自身吸收能力的调节.外部知识溢出和内部研发支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既依赖于知识来源和知识复杂性,也依赖于市场化改革进程、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行业知识生产活跃度和行业要素密集度.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政策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晨  李平  王宏伟 《财经研究》2022,48(5):80-94
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建设目标下,不同的科技创新政策不断推出。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目标,2006年推出了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政策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连同更早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成为助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之举。文章在分析政策创新效应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手工收集整理国家创新型企业中的上市公司名录,以2003-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处理效应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政策的协同创新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1)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国家创新型城市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呈现协同创新效应。(2)借助创新平台建设、政企关系改善、要素市场完善和服务环境优化等,创新型城市政策强化了创新型企业政策的创新效应;此外,通过为企业提供政府补助、增加税收优惠和缓解融资约束等措施,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呈现出协同创新效应。(3)借助自身资源基础,国有企业的政策协同创新效应强于非国有企业;此外,与中部和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政策协同创新效应和福利效应更强。文章分析了国家创新型政策的协同创新效应,为未来创新型政策组合设计、...  相似文献   

3.
节能环保企业是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以上海89家企业数据为基础,就开放式创新对节能环保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节能环保企业对开放式创新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但开放式创新对节能环保企业创新同时具有促进效应和替代效应,外部知识互动提升了节能环保企业创新绩效,也可能导致外部技术依赖;开放式创新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成果转化上的影响存在差异,节能环保企业应结合不同创新阶段和企业自身特征有效开展外部创新合作;开放式创新需建立在企业内部创新投入的基础之上,节能环保企业应重视内部创新投入与外部技术消化吸收,实现内外部创新要素叠加。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是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多集中于外部协同创新网络构建及其创新活动,而往往忽视企业内部协同问题。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外部协同创新网络和内部协同创新体系,系统探讨了协同创新视角下企业协同创新模型,笔者认为企业应发挥目标契合的序参数的聚合效应,综合协同创新应综合内外创新驱动力来提高协同创新绩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刚  谢懿  宋建敏 《技术经济》2019,38(11):1-11
效果逻辑是创业决策的准则之一,也是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既有研究多聚焦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和效应,而对其前因的探讨则相对不足,尤其缺乏认知层面的研究。本研究借鉴效果推理理论、动态能力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构建效果逻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理论框架,探讨外部网络能力的中介效应以及竞争强度的调节效应。运用253家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效果逻辑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外部网络能力在效果逻辑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竞争强度在效果逻辑与外部网络能力之间以及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均起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为创业者决策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创业者日常忙碌于外部网络发展和内部能力构建,并通过作用于新企业资源构建和利用,影响新企业绩效。基于创业者时间分配和资源管理相关研究,结合西安高新产业园区138位创业者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创业者发展外部网络有利于新企业资源构建,短期内构建内部能力不利于资源构建;创业者发展外部网络对新企业资源利用影响不显著,但内部能力构建有利于资源利用;创业者发展外部网络并通过新企业资源构建提高新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显著,创业者构建内部能力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竞争激烈的创业氛围中,创业者发展外部网络和构建内部能力越平衡,越有利于新企业资源构建,两者的互补效应不显著,且互相争夺创业者有限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创新的外部效应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怎样的影响?现有分析普遍认为知识溢出即创新的正外部效应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单调抑制作用,然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二者关系是非单调的,对此尚缺乏系统的理论建构。鉴于此,构建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局部均衡模型,将创新的正负外部性纳入统一分析框架,研究两类创新外部效应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非单调影响以及竞争均衡的稳定性和效率问题,并选取我国34个行业面板数据,对创新的外部效应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若创新的净外部效应为正,当行业研发投入较低时,企业研发投入随正外部效应增强或负外部效应减弱而提高;与此相反,当行业研发投入较高时,企业研发投入随正外部效应增强或负外部效应减弱而降低。第二,若创新的净外部效应为负,则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分别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单调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在竞争均衡的企业效率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若创新的净外部效应为正,竞争均衡企业的研发投入低于社会最优水平;若创新的净外部效应为负,则竞争均衡企业的研发投入高于社会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8.
綦萌  冯斌 《技术经济》2024,43(6):87-98
创新既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企业长期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董事会作为制定企业战略的核心,通过对创新资源的获取与运用影响企业创新水平。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从董事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方面,探析了董事会内部非正式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董事会外部网络的调节效应。通过 2013—2021 沪深 A 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基于“七同”关系属性形成的董事会内部非正式网络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董事会外部网络结构洞与网络中心性均可正向调节董事会内部非正式网络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论不仅回应了学术界关于人口统计学特征与中国本土情景相结合的呼吁,而且揭示了董事会内部与外部网络的互动性,深化了对中国本土企业社会网络治理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创新环境激励与企业成长:基于中部创新型企业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科技型企业成长与激励的理论综述入手,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128家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对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外部创新环境激励模型进行了假设验证,揭示了科技项目引导、产业技术政策、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奖励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5个方面的创新环境因素对企业成长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政府科技项目的合理导向、企业技术战略联盟以及功能完善的技术市场是促进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的最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对长三角地区136家企业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内部社会资本和组织绩效等变量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应用Baron和Kenny提出的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表明:内部社会资本是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绩效间的部分中介变量,这意味着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构建,并通过内部社会资本提升组织绩效。这个结论的实践价值是企业应当积极实施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以构建良好的内部氛围来提升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动力来源主要有两部分: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本文针对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动力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与讨论,首先分析了创新型企业成长动力的基本模型,并构造了基本模型示意图,其次分析了创新型企业成长动力的系统模型,主要从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进行分析,最后详细阐述了创新型企业成长动力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作为引领产业技术进步和实现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关键节点,提升领军企业技术能力对于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技术能力演化的不同阶段,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策略,而企业采取的策略是否有效,将影响其技术能力的提升效果乃至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选取中国中车为案例,基于技术能力演化的三个发展阶段来研究技术能力提升策略:在技术积累时期,建立企业内部知识库,积累技术创新要素;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时期,联合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建立模仿创新能力;在自主创新时期,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的影响作用,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准自然实验.结果 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能够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集聚效应的提高程度,呈现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政策效果最为显著,仅略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效果最不明显.需通过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集聚功能,提升高新区创新载体功能,积极发挥产业集群培育的外部效应.  相似文献   

14.
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动态两部门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小晓  包群  赖明勇 《财经研究》2004,30(11):42-51
通过对Feder(1983)模型引入适应性预期过程并考虑了双向外部效应,文章采用银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动态两部门模型,针对中国1978~2000年期间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银行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实际部门对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大于银行部门对实际部门的外部效应,说明我国银行发展基本处于"需求带动型"阶段,进一步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本形成效应,而银行发展对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政府部门间政策协调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新业  王宇澄  张力 《经济研究》2019,54(10):24-40
同级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决策互动对资源配置有重大影响,但学术界对互动的机制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本文构建了一个三级科层模型,分析发展改革委和财政两个综合性部门在经济增长目标和区域平衡目标之间的权衡,并利用市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发现:地级市获得省发改委审批的企业投资越多,得到省财政厅分配的专项转移支付也显著增加,且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本文还利用中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弱化政府投资审批权的外生冲击,验证了上述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表明,当同级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目标和职能存在交叉,即使没有正式协调制度,部门之间存在政策工具的互动,并对资源配置有重大影响,这为理解地方政府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对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战略意义,而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主体,权力高的管理者对企业创新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尚不明晰.以2010-2017年6453家深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探讨管理者权力、高管激励和企业创新三者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管理者权力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起部分中介作用,根据Sobel检验证实中介效应显著并采用IV-GMM估计来消除管理者权力的内生性来源.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权力高的管理者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高管薪酬在管理者权力与企业创新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高管股权激励不存在中介作用.研究为支持创新的公司治理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经济研究》2017,(3):166-180
本文拓展了现有研究框架,结合创新型行业中的"赢家效应"和融资摩擦,研究了复杂环境下企业在创新研发投入与现金持有之间的最优权衡及现金流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决策及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赢家效应"较强时,企业着眼于现金流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机遇","资助效应"占主导地位从而刺激企业进行较为激进的创新研发,此时现金流不确定性会提升企业价值。反之,在"赢家效应"较弱时,企业更注重现金流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预防效应"占主导地位从而促使企业进行更为保守的创新研发,此时,现金流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价值。特别地,在融资约束附近,现金流的边际效用很大,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会显著减小企业外部融资的概率,缓解融资约束并提升企业价值。此外,融资摩擦的存在可能会使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对创新策略及企业价值产生更加复杂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创新型行业如何有效地管理现金流不确定性,合理地进行创新研发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传统的信息资源配置与企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利用之间存在着矛盾。文章通过建立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微观配置优化模式。并从企业架构、技术条件、人文环境三方面构建了支撑体系,研究解决了传统配置与隐含信息需求、全员参与及信息分享增值之间的矛盾。并进一步研究了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开放模式,提出了“人-机-网络”构成的综合集成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系统控制有宏观范畴和微观范畴两个不同模式。还要注意将复杂大系统控制递阶简化,进行优化控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应该不同。文章以苏南苏北为例,提出了不同区域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企业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指出开展创新型企业管理机制研究的必要性。然后重点探讨在新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完善创新型企业的内外部管理机制。其中创新型企业内部管理从制度层面的创新、业务流程层面的创新两个角度展开;创新型企业外部管理也从两大层面展开,一是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鼓励和帮助,二是维持市场的公平和效率。这主要包括了资金激励机制、产业创新整合机制、人才机制、建设创新型企业的组织载体,以及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等。  相似文献   

20.
科学研究作为指导技术创新探索的高阶力量,科研合作网络往往在企业内外同时存在,并对创新质量产生综合影响。利用2007—2019年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ICT)相关数据,基于双层网络构建视角从企业层面重点考察内部科研合作网络密度、外部科研合作网络位置与创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科研合作网络密度可以促进创新质量提升;企业所在外部科研合作网络的中心度与创新质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而结构洞占据水平对创新质量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科研合作网络密度一方面使得外部科研合作网络中心度与创新质量的倒U型关系更加平坦,另一方面促使结构洞与创新质量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结论丰富了科研合作网络相关理论,可为企业合理构建内外部科研合作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