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冀峰  张萌   《产权导刊》2008,(10):74-76
德国金融制度最大的特征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混业经营制度,即全能银行制度。虽然如此,德国也经历了一个金融制度的变迁和完善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陈柳钦 《中国经贸》2008,(17):67-69
所谓金融混业经营.是相对于金融分业经营而言的。既可以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同时,又可以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就是混业经营,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一举成为欧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经济强国.被经济学家誉为”经济奇迹”。德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与其独树一帜的金融制度密切相关。德国是实行金融混业经营最为典型的国家,其金融体系的特征是全能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是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弥补制度缺损和市场失灵.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增强竞争力的一种金融形式。近年来,开发性金融已成为支持重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重庆市重点建设领域和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功能日益突出.在促进重庆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郎雯  李乾 《中国经贸》2009,(16):241-241
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代表,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韩国金融制度也在不断的进行变革。从韩国金融制度的演变可以得到一些经验教训,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所谓金融混业经营,是相对于金融分业经营而言的。既可以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同时,又可以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就是混业经营。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一举成为欧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经济强国,被经济学家誉为"经济奇迹"。德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与其独树一帜的金融制度密切相关。德国是实行金融混业经营最为典型的国家,其金融体系的特征是全能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全能银行不受金融业务分工的限  相似文献   

6.
合作金融作为区别于正规商业金融的金融制度安排.存在着特有的产权特征,这些特征意味着合作金融的构建存在诸多的制度成本,为了减少和消除这些成本,必须注重合作金融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目前的金融制度是以银行为主导,但从长远来看要使金融制度萨.能推动经济增长、有效配置资源.又能平滑经济波动、合理分散风险.就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8.
从普惠金融的视角来看,消费金融发展中的不公平现象显得尤为突出,不仅区域发展失衡,而且出现了农村地区消费金融的荒漠化以及面向贫困群体的服务“空洞”。消费金融公平的缺失源于资源配置的经济逻辑、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存在以及转型社会的特点与矛盾。在中共十八大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可以从经济法的社会功能、多维消费金融制度以及金融法制的完善等方面探索消费金融公平发展的法律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9.
日本农业金融制度的发展中南财经大学农经系黄红斌农业金融制度是调节一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杠杆。日本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日本农业金融的倾斜性支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日本的农业金融制度是促使日本农业发展的“启动器”。一、日本农业金融制度的演变日本农业...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新金融衍生品监管的有关制度创新滞后于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步伐.忽视了对利用新的金融衍生产品获取暴利的金融部门的监管.并非是“美元体制”本身的弊端造成。作为“美元体制”的主要受益者和支撑着.东亚各经济体难以摆脱该体系。因此.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设计应该是在“美元体制”的可持续性背景下.探究东亚地区各经济体的持续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巩长霖 《辽宁经济》2000,(10):33-33
住宅金融是指为住宅生产和消费而进行的筹资、融资、借贷和结算等金融活动的总称,是住宅业与金融业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制度。住宅金融的雏形出现于奴隶社会,其发展完善于资本主义社会。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住宅资金市场最主要的资金融通手段,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一、住宅金融制度的主要内容   尽管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制度和经济模式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而又卓有成效的住宅金融制度。但各种住宅金融制度大致包括两方面内容:   1.系统、健全的住宅金融机构。住宅金融机构是住宅金融制度的主体。尽管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2.
王建敏 《山东经济》2007,23(1):29-32
金融法律制度作为规范金融活动、调整金融关系的准则,在建立和维护我国有序、高效的金融秩序,实现政府对国家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产业的发展,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现行金融法律制度面临着较严峻的挑战,亟需制度方面的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李娜 《珠江经济》2003,(8):34-35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从计划金融向市场金融过渡的过程。1979年开始的金融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影响深远的制度变迁,不仅对中国金融制度的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构成中国未来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国金融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变革类似.同样采取的是渐进式市场化模式。符合渐进式市场化改革要求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血该具有帕累托改  相似文献   

14.
高云峰 《改革》2006,(4):37-43
我国金融资源供给不是的金融约束虽已基本解除,但金融资潭的配置效率依然较低,金融发展中存在着金融结构单一、金融垄断程度高、金融管制严格和金融风险集中等问题。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金融体制的制度缺陷,这种制度缺陷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的行政金融体制、市场竞争中的制度歧视和社会信用文化的缺失。制度缺陷已经成为金融深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消除我国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的制度羁绊。  相似文献   

15.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是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金融调控立法的经济学基础在于金融市场失灵和金融信息不对称.秩序和社会整体效率应是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具体实施应在稳定金融秩序的前提下提高调控效率,且要在提高效率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之间找到均衡.为此,完善金融调控法律制度应从建立金融预警法律制度、强化金融调控法律责任、建立金融调控信息公开制度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金融自由化在改善金融制度,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金融秩序动荡,进而引发金融危机。文章分析了金融自由化与美国金融危机的相互关系,阐述了金融自由化对我国金融稳定造成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保障金融稳定的若干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中期,日本金融制度危机全面爆发,众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陷入危机,甚至破产倒闭,丛一个新的视角分析,在日本金融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加剧,政府没有及时调整金融发展结构,激烈的竞争导致了金融市场自发的结构调整,这是日本金融制度全面危机的真正原因,实质上涉及了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调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施银燕  王莉 《发展》2006,(11):131-132
住房金融是围绕住房再生产而发生的各种资金融通及其相应服务活动的总称。在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过程中,住房金融的模式选择尤其显得重要。目前,国外具有以新加坡公积金制度为代表的强制储蓄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住房合作储蓄模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市场模式。下面将对中国住房金融模式的选择作出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金融深化发展战略的推进过程,也就是加快、加深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过程。加快、加深金融改革是推进金融深化战略的关键,其重点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创新。一、金融机构:制度创新,机构创新,服务创新 1、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是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的根本。上海金融深化发展战略的根本任务是构筑现代化金融制度体系的微观基础,其核心是现代商业  相似文献   

20.
给P2P或者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确实能对传统金融起到补充的作用.但不会是颠覆或者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