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丰 《企业研究》2000,(12):15-18
我国策划业的兴起,与新闻界密切相关。前些年正是新闻界对“点子大王”、“策划大师”等的宣传,还有对策划入的一个又一个具体策划进行的报道,使策划业的地位骤然提高,并使策划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随着时间推移,策划人和被策划的单位发生了一些矛盾,策划人与策划人之间的门户之见也不时掀起一些小的波澜。最近被称为“点子大王”的何阳在宁夏吃了官司,于是社会上和新闻界对策划业的批评和怀疑有所增加,有人甚至提出“策划”这个概念本身就有问题。这似乎又使得我国的策划业面临着某种危机。 近期我国的策划业为了自身的生存…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营销策划人士李美全先生《房地产策划现状的思考》道出了策划人的辛酸与苦辣,也道出了策划界的无奈与尴尬,对“现状”既有批判与反思,对未来也有几多的期许与展望。李先生世纪之初的《思考》同样也触动了我们的思维。“现状”引发思考.思考观照未来。品牌之路不是某个产业的事,而是你、我、他大家的事。这是新世纪的召唤,这是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是对游戏规则的把握,房地产市场渴盼自己的兰德、麦肯锡。房地产项目的成功,从侧面折射出策划人的睿智,房地产业的繁荣与兴盛,在一定程度上积淀着策划业的进步与发展,房地产品牌的构筑与建造,也是置业品牌的结晶与历炼,二是互动双赢的关系。作为构筑专业媒体平台、服务产业持续发展的置业杂志,理应为房地产业摇旗呐喊,为智业市场推波助澜。地产风云,谁主沉浮?智业品牌,长袖善舞!谁来缔造福州房地产策划品牌?谁来取福州房地产广告桂冠?谁来担当福州房地产营销尖兵?  相似文献   

3.
策划人应该走上前台 记者:今年6月20日,第三届中国策划大会在北京举行。有人说,你作为会议发起人在“策划策划界”。你认为.通过评选活动对中国策划业和策划人来讲意味着什么? 答:中国策划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真可谓沟沟坎坎,颇不顺利。同广告业相比较。它更像一个“野孩子”,但中国策划业和策划人却在顽  相似文献   

4.
当中国策划业正准备迈入新千年之际,何阳事件发生了,于是“反思”中国策划业成了2000年以来的热门话题。何阳事件后,策划界对10多年中国现代策划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策划人开始逐步理性起来,总结出许多的经验和教训。应该说,经过何阳事件的洗礼,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策划业的升级。一、三年反思取得的丰硕成果 首先,对中国策划业的幼稚病有了清晰的认识。三年反思中,有的人直接以“点击中国策划人的‘痛穴’”、“中国策划业幼稚病”为题,揭示了我国策划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综合起来,归纳如下:第一、中国“策划无理论”,许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0,(4)
<正> 主持人语:如今,从事策划这个职业的人越来越多。可人们一提策划,总有一种神秘感:有的人认为策划是灵丹妙药,有的人认为策划是骗人的把戏。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策划业呢?经营者又需要什么样的策划人呢?今天就请各位来讨论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策划业正处于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中国策划业难免鱼目混珠、泥沙俱下。中国社会由“全民经商”、“全民炒股”,几乎进入了“全民策划”的时代,以致逼得一些靠“策划”起家,“点子”发财的策划人不得不改弦易帜,打出咨询的旗号,标榜“另类”,以便与策划划清界限。 那么,中国策划业是否真的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策划业在中国的兴起以及策划由热而滥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策划和策划业?  相似文献   

7.
江峰 《企业研究》2000,(12):12-14
为期四天的首届中国策划艺术成果博览会结束后,舆论有褒有贬,说法不一。平心而论,作为会议主要组织者的张明华先生还是功不可没的,他一人独闯京城,为被称作“人精”的策划人“托市”,用心良苦,其诚可佩。即使对这次会议颇有微词的媒体也还是承认“本届博览会的可贵之处在于为策划人提供了一个‘聚义’的平台,打破了策划人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僵势。” 我们自始至终跟过来,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借助这次博览会提供的契机,广结同道,广辟言路,共同探讨一下中国策划业应该如何走向明天。 在休会期间,我们还另辟场所,分别举行了三次小…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本栏目主持人任雨楠电话采访了李万泰先生,就有关企业策划方面的问题,作了交流性问答。记者:近几年策划一词十分热门、十分风行,让人感到那么高深莫测,好像每个策划人都像诸葛亮、刘伯温那么神秘,那么策划究竟是什么呢?特别是企业软科学策划应该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9.
《巴蜀质量跟踪》2003,(23):56-62
策划是房产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策划在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策划的发展脉络和策划人的思想碰撞。请看策划大师如何说。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年代,策划行业作为“智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策划是一门复合性的交叉学科,需要策划人掌握营销学、商品学、管理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所以真才实学的策划人其实是一个通才,他能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将单线思维转变为复合思维,将封闭思维转变为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产力学会策划专家委员会是经中国生产力学会批准、于2001年1月成立的,它是一个二级专业组织。难道就没有人想成立“中国策划协会”吗?非也,我们已将建立“中国策划协会”的有关章程、申请报告以及审批手续都准备好了,也不行,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现在成立国字头的策划社团还有困难,因为太新,没有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不突出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了策划业发展的障碍,这不要紧,策划人总要干事,回想在几十年前,中国不是也没有广告协会营销协会吗?后来也有了,社会要发展,新事物也会得到人们承认的。我现在领导的策划专家委员会这个团体,己经有了80多个会员,国内策划界著名人士,如:叶茂中、崔秀芝、徐源、陈放等都是理事,这个“专家委员会”可算国内唯一的专业社团,我们非常愿意担负起引导与整合策划业发展的使命,为中国策划人摇旗呐喊、助威出力。这个委员会成立时间不长,己成功举办了2002年中国企业策划案例暨策划人奖评选活动,成功出版了《顶尖策划》2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西部昆明营销峰会论坛”,我们正在与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策划委员会合作,打算在  相似文献   

12.
策划界近来略有些沉闷.好在还有《策划疯语》这样的大气之作问世。作者乃深资策划人,他在书中既有对智业的整体描述,也有对策划者自身的深刻反思,文风独特,嘻笑怒骂,开合有度,纵横千里,收放自如,让你看得爱不释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陈放,资深策划人,北京合德利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国际策划学会中国地区秘书长。涉足策划15年,大小案例数百起;长期进行系统工程、发展战略、创意技术研究。江湖人都“绍兴师爷”。 近十年主要参与地方企业策划,1993 年提出“千年庆典”系列创意文化活动策划案,1998 年在全国全面推广,1999年掀起狂潮;在国立民企纷纷陷入困境之时,联合国内外智业界同行推出了“中国蓝十字工程——诊断病企工程”,在全国十几个省建立了分支机构,此外还参与了北京琉璃厂成片开发、普陀山旅游、泰山千年庆典、哈尔滨冰雪节、海宁…  相似文献   

14.
策划仍是一个大热点中国策划界的评选,从来都是一个热点新闻,这不知是中国人尊重“智者”的缘故,还是策划人是“智者”的象征,“2002年中国企业策划案例暨策划人奖评选”活动,从一出炉,就备受企业界、知识界、经济界、新闻界关注,  相似文献   

15.
王克 《企业研究》2000,(10):4-8
关注中国策划界的人,都知道有“三王”之说、“三王”即王力、王克、王志纲。这三位在策划界都是大名鼎鼎的重量级人物。王力以催发中原商战,独具“另类思维”而著称;将马克思《资本论》通读过七遍的王志纲则擅长战略思维,他创造的“等桂园神话”成为策划类教材上的经典案例;王克“与标王共舞”,敢立潮头.纵身主流,“武库”里备足了辩证思维。一个有趣的发现是,“三王”都曾吃过记者这碗饭。从“无冕王”到“王者师”,这种角色转换向人们诠释了一些什么呢? 今天,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三王”之一──王克身上时,循着他的心路历程。成许我们不仅能领略一个策划人奋斗的艰辛、成功的必然、思考的深邃,还可隐的触摸到中国咨询策划业的某种未来。  相似文献   

16.
任雨楠:《万泰智业》是融理论性、知识性、方法性于一体,既可以是企业商战的“兵法”,又可以是企划人的“策划指南”,具有很强的学习和实用价值。李万泰:我在《万泰智业》中是通过说理,明确告诉广大读者什么是企业策划,企业策划应该怎样搞;并且告诉企业经营者如何...  相似文献   

17.
张瑜 《企业研究》2001,(10):37-38
以策划咨询为代表的“智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大对“智业”的投资力度,可以从一个侧面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质量。但策划业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不能正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阻碍策划业的发展,甚至会葬送这个正在形成的行业。因此,研究现阶段我国策划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促进策划业健康发育,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策划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策划业出现的危机与不良现象是与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现在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期…  相似文献   

18.
策划者三子一体论 疯子:想象与执著。策划者,兴趣与责任而为也。选择策划必定要勤勉而为,具有想象的广度,平凡中见伟大,而且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具有强烈的执著感,不到黄河心不死,语不惊人死不休。 骡子:九木者,杂也,厚积薄发,只有看得越广,听得越多,方能做得越棒,最忌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自以为神;讲究团队效应。 刀子:要么不出手,出手必伤人,意即策划方案出台前,必须周密策划,虑退所以能进,思危所以求安。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调查越多,失误越少。策划人是做鞋珠。企业主是穿鞋的。 鞋子大小合适与否,只有穿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在进入“策划改变命运”的智业时代。小自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人们对策划这一新兴行业的认识已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孩子明天做什么需要策划,手头有笔数额不小的钱怎么打理需要策划,企业想要摆脱眼下的某种困境,如何实现早已咬准的一个什么目标,有纪念意义的一个什么日子来临,形形色色的婚、丧、娶、嫁、峰会、论坛、考察、会战、招商、娱乐等等等等,谁能指出,你面对的事件,有不需要策划或认为策划不重要的吗?  相似文献   

20.
林力源 《经营者》2000,(2):47-48
策划作为一门投入智力资源的"软科学",伴随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21世纪,策划业如何定位,策划人如何与经营者沟通,策划学如何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广告公关等"协同作战",近来在上海、广东佛山召开的两次策划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企业家以及策划界人士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广泛的探讨。本期刊发与会的林力源教授的文章,希望各界有识之士继续对策划业有关问题各抒己见,我们将辟出一定版面予以选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