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经济自1996年实现“软着陆”以来,增长速度继续下滑,对此,国内经济学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由于“软着陆”以后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滑,正好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时间上交织在一起,很多人从出口下降和金融等短期性因素方面找原因。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客观上进入了“次高增长阶段”,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经济增长速度将可能以7%~8%的速度增长。我认为,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问题的核心是,我国经济发展进人了由我国技术进步特性、经济体制和城乡经济运行机制等因素所共同编织的低水平下的低就业经济均衡陷阱(…  相似文献   

2.
魏杰 《经济界》2009,(1):4-7
中国此次“保增长”的关键在于全方位的启动内需。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内需的启动最终要依赖于消费,消费是内需持续增长的基础,但投资与消费相比,见效更快。因此,为了防止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滑,首先要启动投资,然后在有效抑制了增长快速下滑的基础上,有效启动消费,最终全面启动内需。  相似文献   

3.
加大再就业工作力度,必须找准工作的着力点: 一靠经济增长拉动。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拉动就业增长的“火车头”。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能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这是国内外经济界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不仅是我国经济的寒冬,更是我国就业的低谷。2008年,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9.0%的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与2007年13.0%的增长速度相比,已经明显回落。与经济增长下滑相伴随的就业问题同样严峻,2000万农民工下岗回乡,  相似文献   

5.
曾湘泉 《中国就业》2007,(10):15-16
“三个转变”非常重要,而完善劳动力市场中介则是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重要条件。为什么我们要去研究劳动力市场中介?中国的就业问题,现在不是总量,或者说不是总需求的问题,因为经济在高速增长(现在是10%的增长)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的就业问题表现为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摩擦性失业,第二个是结构性失业。从长期来讲,结构性失业涉及到教育和培训、人力资本投资等,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999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以下十大举措:一、指导思想──放弃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传统做法1999年经济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是,政府在进行全年经济工作安排时就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速度指标应当是预测性,指导性的,应当能够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并且公开宣布放弃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做法。既使在年中,当经济增长速度一度出现严重下滑势头的时候,政府也没有重新采取“压指标”、“上速度”的传统办法,而是积极寻找对策,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增长。这是一项具有根本…  相似文献   

7.
刘琪 《企业文化》2021,(1):57-57
“中国经济能够稳定恢复,得益于我们围绕保市场主体实施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保住市场主体就能保住就业,有就业就有收人和消费,就能推动经济增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主要国际经济机构负责人在举行的第五次“1+6”圆桌对话会上如是说。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注重采用市场化手段,集中政策资源直接面向市场主体,特別是帮助中小微企业和...  相似文献   

8.
据CCTV经济半小时5月17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下滑的格局已基本结束,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增长速度上升的通道,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预计今年年底,中国GDP的规模就会超过日本。”  相似文献   

9.
2002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如果没有特大事故,应当力争继续保持在7%左右,尽可能防止过多下滑。主要的理由是: 1.中央在“十五” 计划建议中,已经明确规定:在今后十年内,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要再翻一番,即每年平均将保持在7.2%以上。在十年规划实施刚刚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基数还比较小的情况下,如果增长速度就明显低于十年平均设想,对以后年度经济增长的压力可能太大。 2.在中央“十五”计划建议中,还明确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解决我们一切问题的关键。这也就是说,如果不能保持7%左右增长的速度,许多问题会更…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中国就业》2012,(7):16-16
经济增长实际上就是两条曲线,一条是经济增长曲线,一条是就业增长的曲线。一般情况下,就业增长的曲线变化,要远远滞后于经济增长曲线的变化。当经济快速增长时,新增就业岗位并不会立刻增加,而且即便有增加,其增幅也远远不如经济增长的幅度,相反,当经济增长曲线下滑时,就业增长曲线也不会立刻掉下来。这个道理就是,当经济增长好的时候,企业不会立刻增加人力,而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先挖掘现有入力的潜力,当完全不能满足需要时,再增加入力。相反,如果经济不景气,  相似文献   

11.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在这个“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下,不仅仅要使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结构优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要从速度转变为效益,转变为质量;而完成这个转变的重要特征就是使经济在低成本环境下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导刊》2005,(1):11-11
有些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但也有一些人说,根本没着陆。中国政府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率至少将达到9%,而且许多人预测,明年的增幅也只会略低于这个数字。中国最繁华最时尚的商业之都上海的增长速度更快。据估计,今年它将连续第1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13.
到1995年底,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已经结束。认真总结“八五”经济发展的经验,深刻认识“八五”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于我们实践“九五”发展并进入21世纪,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回顾“八五”,我国经济发展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创历史的通货膨胀并存“八五”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显著的时期。从增长速度上看,GDP总值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11.7%,比“七五”时期高出近4个百分点,同时,各年度之间增长速度的波动不大,没有出现增长速度上的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4.
要闻声音     
《中国新时代》2014,(4):28-28
“我们更注重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这是李克强在两会记者会上所说的话。在记者会上,外国记者把“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的论调抛给了李克强,李克强表示,“我也注意到了关于中国经济偏悲观的报道,但是我们在去年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预期7.5%,实际7.7%),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李克强向中外媒体坦承,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主要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相似文献   

15.
“八五”时期,广西经济(GDP)的增长速度达到16.8%,进入了全国经济运行的“快车道”,在经济增长的因素结构贡献中,由投资所实现的经济增长贡献率约占60%,表现出该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为投资拉动型的特征。“九五”期间,广西经济要实现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实现GDP翻3番的目标。就必须积极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本积累速度,优化投资结构,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正确把握“九五”时期广西固定资  相似文献   

16.
新年伊始,照例是上年盘点与本年预测的时候,在满天飞舞的预测声中,更多的是诸如“2003是中国经济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更上一层楼”之类的声音。然而,在这里笔者却要为这些拔高论者泼一泼冷水。笔者以为,在2003年全球经济的总体运行方向并不向好的国际背景下,过度依靠出口拉动的中国经济增长高速度将难以为继,2003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必将低于2002年,甚至可能跌破7%的底线。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呢?首先看消费方面。先让我们摆出一组数据,2002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率为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考虑到物价下滑  相似文献   

17.
白钢 《中国审计》2003,(22):13-14
在过去的25年,我们走的是一条非均衡发展的道路,通过超常规、高速度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目标。我们创造了“经济奇迹”。在为GDP的高速增长欣喜之余,我们也越来越受到就业、三农、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困扰,经济高速增长以及经济、社会、政治领域诸多矛盾并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内部及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失衡等成为当前中国改革所面临的独特背景。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少维 《经济界》2002,(1):11-19
2001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一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增幅下滑比较大,甚至有一些国家、地区出现了负增长,但在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仍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前三季度GDP增长7.6%。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增幅,在世界经济一片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可谓一枝独秀。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如果2002年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没有增大,市场化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下滑势头(比2001年),因此,为避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快,…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主要因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就业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可以这样判断,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20.
宏观经济政策的三大目标是:高GDP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前提,就业弹性系数是衡量这种关系最常用的指标(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就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即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地就业增长的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