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向来为世人所厌憎,但古往今来,那些拿它作为特殊“公关”武器去“攻关”的人,总能“一拍即响”,有人认为是“马屁术”高明所致,其实并不尽然,因为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不信请看几则轶闻: 相传古代有位中进士不久的年轻人,被派往外地任县官。按规矩,他必须去向当年的会试主考官拜谢辞行,因为主考官就是有恩于他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常常听说: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家里家外”没啥地位,像个小媳妇似的总免不了要看人家的脸色,受人家的气。有人甚至还把自己的位次落后归结为是过去单位行政级别低人一头造成的。然而,并没有什么行政级别的某某协会却冲破了人们对社会群团组织的认识,常以多种作为来向世人证明自己在社会中的有位。 其实,辩证地看待“为”与“位”的关系之后,人们就不难找出广大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者为什么没有位的原因来。明明是国家赋予的行政执法单位,又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长期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却总有让人感到有“作嫁衣…  相似文献   

3.
<正> 天底下的人,如果用一个“才”字来排队,依我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天才、人才、奴才、蠢才、庸才几种。当然,很多人都是混合性人物,譬如说既是人才又是奴才,既是奴才又是蠢才。天才太少。如同凤毛麟角,且不去说他;庸才又太多,好似恒河沙数,也让人提不起兴趣,不妨就谈谈人才、奴才和蠢才。人才难得,得人才者得天下。这两句话就足以概括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刘邦不文不武,却能坐了江山,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善用人才。武有韩信、英希,文  相似文献   

4.
卢小春  赵睿 《活力》2010,(13):58-58,62
有人说。新闻的定义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有170多种,也有人说数百种。真正有多少.恐怕谁也没有详尽统计过。就以中国而论.大概也不下数十种。有人把这些定义分为六类。也有人分为七类。最为典型、影响最大的有四类:事实类(如徐宝璜:“新闻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报道类(如陆定一:“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传播类(如王中:“新闻是最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信息类(如宁树藩:“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信息”)。就以上定义来看,从新闻是某种“事实”到“事实的报道”、“传播”,再到“事实的信息”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新闻的定义在努力向着准确确定对象内容的方向发展。然而,角度却总有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东方与西方的竞争有着本质的不同。先说东方式的竞争:自己半斤八两却容不得他人强于自己。于是便踩你、贬你、挤你,甚至笑眯眯地伤害你。谁让你样样比我好呢?活该你落到我的手上。你工作出色,为人端正,我可以败坏你的作风;你社交广泛,心胸开阔,我设法诋毁你的人格。总之不踩你在脚下,如何显得我比你高大?此种竞争属于“魔鬼床”式竞争——限高!因此东方国里多见小人。西方式的竞争,是以文明为基础的竞争。你强于我我赶超你;你高于我我学习你。这种竞争体现的是公平、理性、文明,是一种素质竞争。所以西方少有奴才。曾有人曰:中国是盛产奴才…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2004,(Z1)
<正> 玛莎当时之所以决定那么做是因为得到了塞缪尔·瓦索的“消息”,于公于私她部有理由相信这个男人……曾经是教人如何打造完美家居生活的“全球家政皇后”,曾经是全美家庭主妇的最佳偶像,但丑闻爆出后,人们熟悉的形象瞬间坍塌,有人骂她戴着假面具,有人骂她完全是个大骗子。人们觉得自己受到欺骗和愚弄,这种情绪掩盖了人们对事实的追认,却助长了对偶像的颠覆。玛莎难过的“英克隆门”是对她的证券欺骗、妨碍司法、  相似文献   

7.
译者序 常听到我的经理人朋友们互相传授面试求职者的秘决,甲说:“我面试推销员时常在桌边放一叠人民币,观察对方在一分钟内偷看多少次,并以偷看人民币次数最多者为优选标准,因为他渴求钱,他一定能当好推销员。”乙说:“我选择员工仅重他的礼节、气度、应对、步态、言谈、笑貌。特别是秘书和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比众人奇特,人也自有精神”。丙说:“创业初期,我注重两才──人才和奴才,现在功成名就,没有了人才只剩下了奴才,能说会道却没有神采,虽有形体却无骨骼,举动惶恐不安筋骨关节好象都不接续。……还有些经理人用相面术…  相似文献   

8.
佚人 《乡镇论坛》2008,(12):M0002-M0002
人们都爱骂奴才,其实奴才也很了不起,既要有很好的忍耐性,又要善解人意,让主子感到愉悦。真正的奴才也是一种特殊人才,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9.
成人都晓金钱好,有人捞、没个饱,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人没了;世人都晓金钱好,有人捞它不择“道”,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被关了;世人都晓金钱好,有人挣它不知窍,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水“漂”了;世人都晓金钱好,金钱敛用须讲道,勤俭养生总是福,奢靡终会“皆空了”堪人都晓功名好,因它心浮又气躁, 位高权重能几时,转眼人走茶凉了; 世人都晓功名好,因它屈辱知多少,平生只恨乌纱小,及到大时人老了;世人都晓功名好,因它良知犹可抛,骗跑贿要机关尽,牢狱灾至跨台了;世人都晓功名好,功名根本须扎牢,做官只为民谋利,人生志气方能了。“电人…  相似文献   

10.
抢救古建筑     
王群 《中国企业家》2009,344(15):119-119
在“大国”、“崛起”甚嚣尘上的背后,中国人不乏智慧、不乏决心、不乏激情,甚至不乏财力。但关键的是,我们缺少一点“独立性”,不论是我们的“产品”,还是我们的“思想”。没有“独立性”,就不会有“独特性”;没有“独特性”,连“识别”都无法建立。  相似文献   

11.
网原先是用来逮鱼的。如今人们运用高科技手段又重新编织了一个网——网络,这几乎实现了人类编织“天罗地网”的古老梦想。在这个庞大的网络空间里,人们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人”在这个网上显得十分渺小了,为此,人十分谦虚地称自己为“虫”了,称上网之人为网虫。网虫们在网上大有收获,有人首先收获了“爱情”,并称之为网络时代的爱情。如今有人却收获了“官司”。  相似文献   

12.
人们说,中国多潮。如“呼拉圈”潮、“西北风”潮等等,潮多却难有长久的,然而,广告却是其中唯一不衰的。 有人分析广告保持如此长久生命力时说,是缘于它有渊远的历史。据考证,世界上最早的广告是从发掘古埃及的孟菲斯城时发现的,那广告称:“我居于此地,原系塞浦路斯里诺斯人民。承蒙上帝恩典,赐我圆梦之才。”这就是古代的广告,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素质的体现,而且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实力象征。提起“东芝”、“松下”,人们会赞誉电子技术领先世界的日本;言及“奔驰”、“宝马”,人们会称道汽车制造技术高超的德国。然而在中国,创名牌以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却经历了一个由淡漠到浓厚、由昏睡到警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白酒趣谈     
玉坤 《企业文化》2001,(8):59-59
白酒是一种嗜好品,在满足人们享受的同时,又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危害。有人爱酒如命,有人却深恶痛绝。千秋功罪,怎样评说?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老黄牛”普遍受到人们的敬重:开会请“老黄牛”坐主席台,看戏请“老黄牛”坐前排……然而,曾几何时,“老黄牛”精神似乎不那么为人所重视了,“老黄牛”们在一些地方似乎被人们淡忘了.有人认为“老黄牛”只会埋头拉车,没有创新意识;有人觉得“老黄牛”默默无闻,没有时代气息.在一段时间里,有人认为现在是搞商品经济,“老黄牛”精神过时了;有人公开说;“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有人甚至把等价交换的原则带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有人把不计得失、踏实肯干、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人讥为“傻冒”.我们的时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老黄牛”精神不仅未过时而且需要发扬光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深化企业改革的大潮中,我们既需要“千里马”,也需要“老黄牛”.因为这些“老黄牛”从不与别人比地位、比待遇、比享受,而是甘于牺牲,埋头苦干,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老黄牛”精神,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之发展,是以奉献大于索取,生产大于消费为前提的.奉献与索取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6.
真白  晋生 《经营者》2003,(1):52-53
<正> 结婚,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是逢年过节才有的事儿。婚庆市场到底有多大,可以说很少有人去作过调查与统计。然而下岗工人余根川却慧眼独具,发现了经营喜糖是个消费者购买潜力巨大的市场,于是他开起了“花嫁喜铺”,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中国“酒香不怕巷子深”早以成为过去,数以千记的厂家面对竞争品牌的繁杂、消费需求的萎缩、产量的供大于求,不得不放大嗓门大声吆喝。从电视广告到户外媒体,从酒会招商到终端促销,到处一片热闹、喧嚣的景象。其结果,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亦不乏。成功者如五粮液;失败者如秦池。而与其他品牌纷纷在媒体上“大大出手”,在促销上花样叠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期以来在大众媒体难睹尊容的“酒鬼”酒却凭借自己独特的定位,差异化的营销在酒业中驰骋并纵横着。“酒鬼”酒的成功源于它的独特,而它的独特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潘石屹是“老狐狸”,谈笑问就将对手搞定;也有人说他善于利用媒体“做秀”。潘石屹扛着人们的议论,在房地产舞台上演着他的如戏人生。  相似文献   

19.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记得,那里有一首揭示人生真谛的“好了歌”。然而,事隔两个世纪后,有人又续了一首“好了歌”。现记录如下: 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烟草忘不了, 只要尽心为烟草,保你一生穷不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同志忘不了,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上,各种装潢漂亮的商品格外引人注目。这种装潢若同商品的内在质量不相矛盾,那是很受欢迎的。人们把装潢作为一种学问研究,也是毫不奇怪的。有人把这种功夫引入“官场”,被人们称之为“装功”。虽然热衷于“装功”为数不多,精于此道的人数更少。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学问”,仍然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常见的“装功”有以下种种:装腔作势。这种人笃信“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妹。”与众不同,方显出才智超群,装腔作势,才体现当官气质。因此,虽然不学无术,却要装成才高八斗、通今博古;分明人品不端,却要装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