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我国券商的发展一直受制于融资问题,一方面券商资本规模较小,无力开展业务,另一方面银行和其他资金提供于法规,不能进入证券市场,1999年以来虽允许券商采取同业诉借,股票质押等方法,但券商融资未有质的突破,公开上市方式应该成为券商融资主渠道,有五种方式可供选择。与此同时应注意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越来越广泛,相互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银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一、阻碍我国银证合作发展的因素(一)现行的分业经营监管机制制约受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银证合作大多属于尝试性的,处在较低的层次上,不能逾越法律界线。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合作目前大多数局限于融资业务及银行资金和股民保证  相似文献   

3.
出于竞争和互利的需要,银行业和证券业掀起了合作的热潮。银证合作有力的推动了券商的业务发展,也给券商速写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从当前银证合作具体方式入手,分析了各类合作业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银证合作对券商的四点重要意义,最后就券商如何应对银证合作提出了若干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7年~ 2015年非金融非房地产行业(NFRE)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业股权投资总额对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业股权投资会导致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说明上市公司会利用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优势及对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从银行体系套取资金,投资金融业企业赚取利润;由于银行体系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对称程度较高,还款风险较低,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来投资金融股权并不会增加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金融业股权投资行为,使资金从实体经济回流到金融体系,造成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提升了股票市场风险以及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实体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监管,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以减少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对中小企业而言,企业的应收账款会产生很大的风险,其有一定的原因,也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坏账和呆账时有发生,甚至有单位拒绝还款,又增加了诉讼费用,成本大大提高了。因此,中小企业期待着银行的保理业务。企业向银行转让应收账款,提前实现销售资金回笼,获得融资便利,企业可以在筹措资金方面多一条融资渠道。账款企业把赊销货物的应收账款有条件的转让给银行,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并负责管理,催收和坏账担保,企业可以借此回收账款,加快资金周转。  相似文献   

6.
券商融资,一直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中悄悄进行着.如此暗度陈仓,总归名不正言不顺,以致券商无规可循,融资渠道和资金的安全性总也得不到保证.然而,客观分析我国券商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就会得出如下结论:只要有证券这个行业,就应该允许券商融资的合理存在,就应该为券商融资明修栈道.在目前国企解困和即将加入WTO的环境下,为券商开辟融资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李冰 《新智慧》2004,(5A):17-18
应收账款融资是企业为了筹资或加速资金回收等,将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以出售、抵押等方式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行为。利用应收账款融资,可以有效地规避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迅速地、低成本地筹集企业所需的资金。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融资将会成为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8.
面对外资全能型银行的竞争和我国金融体系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互动的需求 ,我国分业体制下的银行业和证券业已显不足。在混业条件尚不完备的条件下 ,进行银证合作是一个现实有效的抉择。商业银行为证券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和各种服务 ,证券公司为商业银行分散风险 ,开辟新的中间业务。银证合作不应该停在表面 ,需要走向深层次 ,比如工具、业务和制度的创新及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9.
实行客户交易资金第三方存管是为了克服券商的道德风险。实行第三方存管之后,交易资金的法律定位关系到交易资金相关制度的安排,券商和银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转变,带给市场的变化有利也有弊。要进一步固化第三方存管制度,健全机制设置,最大限度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保险资金于2005年3月份以直接入市的方式直接进入证券市场,这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它不仅可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率而且可以为证券市场注入资金,增加市场的稳定性,实现保险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良性互动。但当保险资金入市后保险资金运用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投资风险。本文通过对保险资金入市的现状分析,指出了造成保险资金入市投资风险的原因,最后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了防范保险资金入市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