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身份认同是广大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安居乐业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却面临如下困境:法定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困难;乡村记忆与城市体验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困惑;进城期望与生存状况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迷茫。针对上述困境,文章提出若干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社会支持是调节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缓冲因素.本文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CL-90量表》为工具,以在杭州的255名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有着近1个亿的庞大数字,随着国家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和转型,社会排斥问题逐渐由个人发展问题扩大成为这个群体的发展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遭遇着种种社会排斥现象,如身份排斥、心理排斥、制度排斥、空间排斥、文化排斥、交往排斥、经济排斥、政治排斥等等。  相似文献   

4.
认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的身份仍是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社会歧视仍然存在;就业环境差、待遇低、工资被拖欠、克扣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权利不完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对策:深化户籍制度及其配套设施的改革;建立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立足与发展的基础,城市融入则是其实现个体城市化和市民化的关键。该文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测量,以上海847位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为依据,应用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就业能力因素对于这一群体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能力整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融入和市民意愿融入影响显著,就业能力微观因素对于身份和社会地位融入影响显著,宏观维度因素显著影响身份融入。此外,居住时间显著影响城市感情和市民意愿融入,性别影响身份融入,年龄因素影响社会地位融入。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0年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分类因变量Lostic模型,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转型与身份认同困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行为和身份认同上具有自我的、个体化特征;他们试图讲上海话、和上海人交朋友、模仿上海市民的消费方式,不断加强和建构对自身"新上海人"身份的认同;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式呈现农村与城市特征并存的"二元化"状态,这种情况抑制了他们对自身的新市民身份认同。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袁浩 《经济研究导刊》2010,(17):226-227
新生代农民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必须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农民工素质的要求结合起来,克服传统培训方式的局限性,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远程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推进农民工及其家庭融入城市,享受与城市户籍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通过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进行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000余名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体结构与社会结构,研究了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提出了建立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形成培训就业长效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优化农民工市民化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途径和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全面向城市市民的转化,以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目前,农民工在城市里的边缘化现象依然突出,而且由于城市化水平较低和各种观念的制约,以及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体制藩篱的阻碍,未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依然步履维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遭遇的种种困难,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契机和切入点,有利于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当前,清除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加快研究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卫国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113-114,144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偏见,是构建和谐人格、和谐社会的迫切性要求,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偏见的特征、类型以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偏见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作了理论上的探讨,进而对社会偏见现象和构建自我和谐、和谐社会目标提出合理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农民工问题是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转型的产物,是城市和农村互相渗透的反映。农民工问题不仅是农民工自身利益问题的体现,还是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社会结构转型和变迁、政府定位、社会组织、社会参与、社区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多元化社会管理、农民工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公正公平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以期在社会层面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适应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社会的关注,还需要农民工自身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的力量在当代已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帮助民众建构想象中的自我与世界,但建构起的世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却产生影响。由于现代性的冲突,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逐渐模糊,大众媒体的想象建构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他者"身份,"他者"作为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缺失了话语权,话语权的缺失又形成了身份认同困境的再生产。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0份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知问卷为基础,从群体身份认知现状的三种情形出发,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的选择性要素进行剖析,深度解读其身份认知特点的形成与发展动因。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传统农民工,其对城市的向往更强烈,目前其人数在我国已经突破1个亿。随着国家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和转型,其社会融入问题逐渐由个人发展问题扩大为群体发展问题,应以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三个维度,从政府、社会、个体等角度提出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半市民化”问题是典型的中国特色问题,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客观看待这一现象,其演变历程伴随着城乡二元制度的发展而曲折多变。由于制度缺陷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资金困难、素质障碍、资本存量缺失,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陷入权利、物质、人力和社会资本等多重资本贫乏的困境。只有用新的理念,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采取多予、少取、放活和扩容的措施,强化政府外部“赋能”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增能”,才能最终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角色的转型,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若兰 《财经科学》2010,(10):96-102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正在经历着从老一代向新生代的转换.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一个在社会经济特征和个人特征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诸多显著不同的流动群体,也是最有市民化意愿和亟须市民化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为我们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争切八点,通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构建城乡健康发展的制度架构,有利于我们加快中目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年龄在16-30岁之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出务工、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但户籍身份是农民的劳动者。如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得到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研究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心理,以及这些就业心理所存在的缺陷。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心理的分析,最终得出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满意就业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但是由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职业技能缺乏、居无定所、身份认同困难等因素严重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由此也衍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甚至在城市出现了"新二元结构"现象。因此,必须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种种障碍,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以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