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热点     
《商周刊》2012,(11):12-12
国务院首提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4月份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增速继续放缓,月度经济的核心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回落到93%。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引发了各界对宏观政策走向的高度关注。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平缓下降经济增速的继续回落主要由于市场需求增速继续降低。首先,出口增长速度预计将继续有所回落。在上半年增长24%的基础上,7月份出口增长20.4%,虽然较6月份有所提高,但增幅仍低于上半年。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恢复仍然主要依靠  相似文献   

3.
展望2005年,面临的主要短期问题有:农民收入增长难免会再次出现回落,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消费增长小幅放慢,出口增长明显回落等。因此,我们预计2005年经济增长将继续有所降温,  相似文献   

4.
8月份,福建经济的下行苗头得到遏制,增长在波动中趋于回稳,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消费、出口等指标的环比增长率企稳回升,金融机构资金供给再度有所放松,通胀压力总体继续趋缓。但投资、出口从高位持续回落,目前环比增长率已放缓至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其进一步下行的风险不可忽视。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再次放缓的风险仍然存在,国内“十一五”规划期行将结束,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对未来数月经济增长的曲折性、不确定性仍应保持是够的警觉。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已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一是消费价格指数延续回落态势(降至6.3%),通胀压力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进出口在上月下滑的情况下有所回稳,出口增长较上月加快9.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7月份,福建经济总体上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出口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通胀压力趋于缓和,但是增长放缓的下行风险也开始逐步显现,工业、消费、进口等指标的环比增长率均明显回落,资金供给继续小幅收紧。展望三、四季度,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7.
2001年我国经济的走势“前高后低”,2002年我国经济增速将继续小幅回落。江苏经济2001年的亮点,主要是投资结构有所优化、更新改造投资增速加快、第三产业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销售升温、私营个体经济投资超高速增长、利用外资增速加快等;弱点主要是工业投资下降、城乡居民消费动力弱化、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大幅回落,下岗失业压力加大等。对策思路是继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强城市化进程中的市场推动、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很大。从物价形势看,尽管CPI涨幅逐步回落,但未来快速、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中长期通胀压力依然不小。从经济增长看,近期工业增加值、同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有所回落,加上PMI连续回调、11月落至50%以下、M1增速持续下降,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将继续回落。  相似文献   

9.
我国消费品市场形势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一季度,国内消费品市场规模继续增长,增幅回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42922亿元,名义增长16.3%,汽车、石油及其制品等热点消费品增速大幅回落。二季度,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的背景下,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受通胀预期、搂市调控和城市治堵等政策影响,预计增速将有所回落。应着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完善市场秩序,保证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产品质量和价格,创新鼓励消费的政策,多渠道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研究》2011,(10):60-67
8月份,福建经济增长速度仍低于潜在增长水平,景气状况总体上弱于去年同期,但供给面和需求面主要指标的环比增速均有所回升,物价涨幅见顶回落的趋势也逐渐明朗,经济形势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同时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和美元汇率的持续贬值也给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巨大威胁。虽然2005年世界经济增速预计将有所回落,但仍将继续保持相对较快增长。总体上看,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还是比较有利的,外需继续保持稳定和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重新回升有利于我国继续扩大出口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前三季度,受经济增速逐季回落影响,电力、煤炭等主要能源产品产需增速总体呈回落态势,四季度以来,随着工业生产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主要能源产品产需增速也有所回升.由于能源需求增速回落,主要能源产品进口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能源市场供求较为宽松,煤炭、成品油等产品库存高于2011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则低于2011年.预计2013年能源需求增速将有所回升,全年供求基本平衡,但应关注极端气候变化对能源市场的短期影响.建议抓住能源供求明显改善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能源行业改革,支持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加强能源调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与“后危机”时代的均衡调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以投资为代表的扩张模式将延续传统增长动力,全年增长仍可维持在潜在增长水平之上。另一方面,强力的宏观政策激励后,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阴影挥之不去,系统性风险逐步加大,但不至于失控,2011年通胀风险在货币继续正常化条件下将有所回落。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表现出了一系列典型化事实,全球范围内金融货币和实体经济的分离、大宗商品的重新定义等,决定了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再均衡的必然性。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均衡过程应该更集中在机制、体制和供给政策,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城市化和服务业的深度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4.
毛丽冰 《经济》2013,(8):17-18
继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之后,中国经济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继续回落。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6%。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上半年增长7.6%,仍在7.5%的预期目标之上,并且二季度增长是7.5%,回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截取广州市2000至2009年连续10年的数据资料,定量地分析了广州市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和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当前的要素发展模式为"以建设用地供给投入为主,以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就业人口投入为辅"的均衡型模式,其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分为"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尽管近期我国部分经济指标略有恢复,三季度经济增长可能继续上行。这是因为保增长的空间非常有限;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回落的压力仍然没有完全释放;库存调整和PPI下降对经济的冲击仍需要时间来吸收;全球制造业扩张近期出现了走弱势头。以上因素合并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在三季度可能面临继续调整的压力。3月份中国PPI环比负增长仍在扩大,同时美国中间品PPI增长出现明显的减速,可能暗示了全球制造业增长和价格回落。虽然本轮中国经济回落速  相似文献   

17.
2月份,福建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四季末以来的发展走势,总体平稳,但增长小幅放缓,特别是工业增长明显回落。当前三大需求除了出口增长有所放缓以外,投资显著回升,消费有所改善,总需求仍具有一定支撑力,而且随着资金供给逐步放松,总需求后续走势并不悲观,反而是供给面较为疲弱抑制了复苏势头,并导致物价环比涨幅出现快速回升端倪。未来政策着眼点应在持续改善经营环境,保障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促进供给面恢复活力。  相似文献   

18.
《广东经济》2005,(7):60
今年上半年,广东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据初步测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8906.36亿元,同比增长12.6%,增幅回落2.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有所收窄。其中,一产和二产增加值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三产增加值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加快,外贸出口、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消费增长略为放缓,物价有所抬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有所加快,金融机构贷款有所好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保持平稳。在沿海七省市中,广东外贸出口、消费、财政收支总量和月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保持领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继续落后于山东,城…  相似文献   

19.
2011年4月,福建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三大需求中投讯出口增长较决,实际消费增长偏慢,但总需求回落,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的趋势有所显露,与此同时物价涨幅也显现高位趋缓态势。在当前反通胀成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的情况下,要正确处理好促增长和稳物价的关系,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20.
《广东经济》2013,(3):57-57
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月27日发布的《201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在整体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之际,广东经济结构调整继续顺利推进,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下,现代产业保持较陕增长,产业结构进—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