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同志的两首七绝诗,诗虽作于1998年3月19日,但内容的跨度,却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90年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显示出一个团结奋斗、务实兴邦的重大主题。作者在诗前小序云:二首七绝系“忆旧”、“思今”之作。  相似文献   

2.
趣说中秋     
渝文 《上海企业》2012,(9):86-87
李笠翁《中秋诗》云:"多情是明月,异地必相亲;莫道无知己,天边有故人。"时光易逝又中秋,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当那海上生明月,冉冉升空的时候,使人不禁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感。据《广州风俗记》里载:"中秋之夕,设酒饼糖果于庭中宴饮为乐,曰赏月。"昔人有诗咏之云:"一二初三四,蛾  相似文献   

3.
百花园地     
豫章四亭南浦亭在南昌市沿江路抚河桥附近。该亭与兴建滕王阁略有先后。王勃作《滕王阁序》时,“南浦飞云”已蔚为一景,故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句。南浦亭始为供迎送客人歇息之用。白居易《南浦别》诗:“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后改为...  相似文献   

4.
优秀的现代广告,已不再是简单的促销手段,更非纯粹的“广而告之”,而是一种集历史、文化、民俗、音乐等为一体的现代综艺表现形式。其中采取“借古诗之意境,抒现代之胸襟”的表现手法,则显得尤为匠心独具。唐人崔灏的一首《黄鹤楼》使人们产生对黄鹤楼的无尽联想,黄鹤楼一举成为旅游胜地;同样,唐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得寒山寺和枫桥这两个昔日无人知晓之处,也一举成名,亲耳听到寒山寺的钟声已成为游客梦寐已求的享受。“诗仙”李白的一首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不仅表明了酒的名称、产地和质量,而且给人一种联想,凡读过此诗的人莫不对兰陵美酒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说太白诗给人留下的是美味,则一家竹器行的店联“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则深含生活哲理。它们可算是古代广告中之杰作了。  相似文献   

5.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苏东坡的一首《海市》诗,为山东半岛北部的蓬莱阁,增添了几分神秘之感。我们一行三人出差烟台,顺道去了那  相似文献   

6.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住《咏秦良玉》诗中赞誉凤凰山金音石:“兼长翰墨世俱钦,一袋征袍万里心。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明末抗清女英雄秦良玉草写军事檄文,发布文告等,都用凤凰山所产“金音石砚”。  相似文献   

7.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扬雄的《太玄经·应》中就有“阳气极于上,阴信萌乎下”句。其中的“信”作“声兆”解,“声兆”即现代的“消息”、“信息”。 唐代诗人李中也曾在《碧云集·暮春怀故人》一诗中写道:“梦断美人沉信息,日穿长路倚楼台”之句,诗中的“信息”虽应理解为“消息”,但它与今天的信息理论及运用,都有不可分割的关  相似文献   

8.
豆腐文化     
无论是家常便饭,还是宴席佳肴,都少不了豆腐这盘菜。古诗云:“味之有余美,玉食勿与传。”道出了人们自古以来对豆腐的喜爱。豆腐古称“菽乳”、“耒其”、“黎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撰一篇《豆腐》,称“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宋朱熹亦有诗云:“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作获帛布。”可见豆腐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 “比、兴”是中国文学史中常见的术语,自《周礼·春官·大师》中提出“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之后,历代学者对“六诗”的解释便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典籍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六诗”中的“比、兴”,我们对历代学者论述“比、兴”的几种不同观点简要地加以介绍。一、比、兴分工说《毛诗序》将《周礼》中的“六诗”改称为“六  相似文献   

10.
施剑南 《活力》2005,(10):136-13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所谓“最得风人深致”,是指诗人言情真挚感人、写景鲜明生动、风格朴素自然。它出自《诗经&#183;秦风》,但又不同于秦风慷慨悲壮、粗犷质朴的格调,而是写得情思迷离、意境空灵,每次读的时候都令人心生许多感动,与之产生共鸣。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11.
《重庆国土房产》2010,(3):57-57
中医观点 自古以来.西瓜就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西瓜性味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有清热解暑,利尿除烦之功。《日用本草》言其“消暑热。解烦渴……利小水。止血痢”。《本经逢原》言其“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热及热痢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  相似文献   

12.
奇诗撷趣     
藏头诗著名诗人艾青80岁生日时,诗人刘章写了一首《贺艾青八十大寿》:“艾子初萌三月天,青青芳草满人间。诗家自有留春笔,豪气凝成珠玉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仰之情, 把诗中各句开头的字连起来,即为“艾青诗豪”。叠字诗叠字诗的特点是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要用两次。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过这样一首叠字  相似文献   

13.
闲来翻书,发现很多文人创作的“怪诗”,遣词造句之闯,为世人留下了足可开颜的文趣。 减法诗。《乐府》中载有一首《懊侬歌》的诗,全诗20字,读起来居然是道减法:“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楹联。这些楹联,同他的诗词一样。言志抒怀,气势磅礴,恢宏壮丽,深为世人所推崇。这里将搜集到的几首辑录如下: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看到别的同学爱抄前人的语句当座右铭,于是他也写了一副对联贴在了自己的床头上,联云: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1915年,毛泽东为勉励堂妹毛泽建苦学成才而赠联曰:“绳锯木断,水滴石穿。”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明代学者解缙一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用以讽刺那些不学无术者。1928年8月…  相似文献   

15.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人称作“开门七件事”。这是家喻户晓的。所谓“七件事”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七件必需品,除了比喻当家理财之外,人们还用它来表达不同的心境。唐伯虎在一首《除夕口占》诗中云:“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  相似文献   

16.
公益性捐赠控制额的计算公式寥颂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第四款规定:“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应纳税所得额与公益性捐赠控制额、超标准部分、利润总额、纳税调整之...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2014,(2):88-89
诗是什么?现代思想家马一浮先生有四句话说得恰到好处:诗其实就是“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叶嘉莹教授认为,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诗是人心的苏醒,离我们的心灵最近.孔子说:不读《周南》《召南》,犹正墙面而立.一个人对着墙面而立,就是隔,就是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尽心尽情的精神,正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这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中国文化的千年之梦.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是一部蕴涵丰富领导思想的军事著作,它所揭示的领导思想,经历了若干世纪至今仍闪耀着理性光辉,给人启迪,值得现代领导思考和借鉴。领导宗旨《兵法》首篇《计》有云:“道者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所谓“道”,从领导学角度来看,可理解为正确的领导宗旨。孙子把“主孰有道”放在战前敌我对比分析的第一条,足见道之重要。回顾历史,以道取胜的事  相似文献   

19.
《论语》里说,孔夫子闻韶乐,激动得“三月不知肉味”,大赞其“尽关矣,又尽善也”;《列子·汤问》中描写战国时卖唱的女子韩娥歌声优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刘鹗在《老残游记》里写听王小五唱书,“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舒服,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些文字描写的,都是听者被“乐味”迷住后的感受。乐有“乐味”,书也有“书味”。鲁迅小时候读书之所谓之“三味书屋”,什么叫“三味”?古人云,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是为“三味”。书中之味还远不止于此,值得回味处,皆可谓“有味”。  相似文献   

20.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赏月,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以合家团聚赏月为主要内容,寓圆满之意。这一习俗的来源,最早可追溯到魏、晋时期。据《晋书》记载:“谕尚书镇牛渚,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到了唐代,中秋赏月之俗已盛行。据《开元纪事》:“中秋夕,上与贵妃临太池液池望月。”欧阳詹《长安望月诗》序:“八月中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