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自然发火是矿井安全生产一重大威胁,如果不及时采取合理通风和综合防治措施,自然发火将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还会浪费国家的煤炭资源。煤炭自然发火多发生在采空区,其中前进式采煤等不合理的采煤方法最容易发火。前进式开采煤层自然火灾防治技术主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进行。技术方面主要是防治漏风、注浆、注水、均压。管理方面主要是加强通风管理、监测监控、知识培训等。  相似文献   

2.
宋汉宾 《价值工程》2015,(20):101-104
矿井火灾防治是新集一矿"一通三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考虑抽采与防火的关系,新集一矿主要开采煤层为13煤、11煤、9煤、8煤、6煤均有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等级Ⅱ级,自燃发火期一般为3~6个月。自1993年投产以来共发生自然火灾16次,发生自然火灾的煤层主要为13煤层,8煤层仅在巷道过断层处发生1次。为保证13煤层的安全回采,开展了煤层"三带"研究,确定防火措施。本文介绍了131303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自燃标志性气体的确定,并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测定,并针对性的采取综合防灭火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阳泉煤业公司对8403工作面自燃发火原因进行分析,因地制宜,治理火灾,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阳泉煤业公司对8403工作面自燃发火原因进行分析,因地制宜,治理火灾,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金能公司矿井可采煤层六层,经鉴定均具有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自燃发火等级为二级,其中主采煤层三、五、六层煤发火最为严重。经鉴定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存在火与瓦斯并存的安全隐患。通过采取灌浆、注氮、注胶封堵等一系列综合防灭火技术,矿井自燃发火得到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单介绍了灌注泥浆隔离带的工艺、特点和适用范围,着重介绍了由于前进式开采造成大巷采空区自燃发火及小窑火入侵,应用灌注泥浆隔离带防治火的经验及应用,指出了老矿井火灾治理中的难点和适用办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火灾给企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煤矿火灾,由于矿井存在煤层自燃发火的危险,因此,加强煤矿火灾预防工作已经成为了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本文通过对煤矿火灾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复合胶体防灭火材料,并通过实验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研究,确保能够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8.
随着矿井开采强度的加大及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矿井的不安全因素增加,与矿井通风有关的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在分析通风与矿井火灾关系的基础上,得出了以风治火的有效性,研究了堵风防漏,降压减风,管风防火,惰化火区等以风治火方法的适用性,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说明以风治火的方法可以达到窒息惰化火区或抑制煤炭自然发火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煤炭产量的不断增加,新建矿井不断增多,存在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已占到全国煤矿总数的60%以上,频发的煤层自燃事故,已严重地威胁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国内煤炭行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煤层自燃火灾防治技术上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新集矿区自然发火灾害严重,新集一矿三采区13-1煤层首采被保护层131303工作面采用放顶煤开采,为保证首采面安全、高效回采,矿井对该面自然发火防治指标气体、发火周期、自燃"三带"进行了考察;采取针对性综合防灭火措施,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矿112201首采工作面的生产开采条件、开采方式、通风方法、防灭火系统,及出现自然发火征兆的区域,分别采取综合防灭火措施,消除了自然发火隐患,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杜绝了煤炭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营子煤矿属高瓦斯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0m^3/min左右.煤尘具有爆炸性和自然发火倾向.其发火期为6个月~12个月。该矿自1958年投产以来已发生3次瓦斯爆炸事故,KJ101安全监控系统的使用使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火灾为煤矿五大灾害之一,矿井自燃发火隐蔽性强、治理难度大。本文以中平能化集团十二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隔断充填技术的特征,及其在煤井火区治理中的应用措施,目的是希望这一技术方法能够被更多的煤矿企业认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综放工作面煤炭回收率低,不仅是对煤炭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一系列不利因素。如:加剧矿井采掘接续紧张的矛盾;采空区残留煤体会产生应力集中,不利于顶板管理;采空区内残留煤体较多,容易引起煤体的自燃发火等。因此,提高综放工作面煤炭资源回采率对增加工作面产量、降低煤炭自燃发火条件、保护煤炭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矿井的通风系统和自然发火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分析,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要素所在,如矿井的通风网络、气候的变化、选择的通风设施的类型以及位置、巷道的风速等。力求通过分析来实现减少以致消除导致自然发火的一些原因,防止煤层因为自然发火导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郝树俊 《科技与企业》2013,(22):205-206
煤矿内部漏风容易造成井下用风地点的有效风量减少,增加风量调节的困难,使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可能把采空区冒落带的有害气体带入工作区,引起有害气体浓度超限报警,甚至可能会引起煤炭的自然发火,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新峪煤业封堵井下漏风通道,增加漏风风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开展矿井火灾的早期预测预报进行了阐述,以供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的生产矿井中,绝大多数回采工作面都习惯于采用上行通风,回采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在我国使用的并不多.其实,许多条件下回采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在降尘、降温、防止上隅角瓦斯积聚和抑制采空区自燃发火等方面的效果都非常明显,在特殊条件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相似文献   

18.
窦桂东  肖飞 《价值工程》2013,(36):314-315
小庄矿井隶属彬长矿区,属高瓦斯矿井,主采4#煤层,平均厚度15m,4#煤易自燃发火,发火期一般35个月,最短的只有24天.矿井瓦斯涌出量大,如何防治瓦斯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地质的观点分析了围岩、埋深、地质构造等与瓦斯赋存之间的关系,为深部瓦斯灾害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矿井反风是在矿井发生火灾时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风流调度的救灾措施。特别是在矿井入风井筒、井底车场、入风大巷等进风井巷道发生矿井火灾(多为外因火灾)时,高温烟流和有害气体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此时,可以采取矿井反风措施,使火灾烟流由进风井筒排出,从而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撤离和缩小灾害范围。因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每年应进行一次反风演习,结合其它矿井反风的经验教训和龙王庄煤矿近几年来矿井反风演习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后的效果进一步阐述了矿井反风演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杨学春 《科技与企业》2013,(22):218-218
评述了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容易着火的地点,并阐述了矿井在发生火灾前可能出现的征兆。列举了近年来防灭火的预测方法、技术措施及研究进展。在防治煤矿井下火灾过程中,由于矿井的实际情况不同,单一的技术措施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经常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对井下火灾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