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于分配制度原则的选择,我国经历了从单纯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形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样一个较长的过程。按劳分配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结合起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具体体现.结合的具体方式有板块式结合和渗透式结合.按劳分配采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形式,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衔接点.在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中,必须采取市场化分配机制,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刘维明副省长在《财贸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一文中,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对全省财贸体制改革作了深刻的论述。他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从思想观念来一个转变,把我们过去为计划经济体系服务的思想理论、体制机构、政策措施包括法律等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没有这个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无法建立起来的。观念更新越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就越快。如果把市场经济的观念、行为看作是错误的,甚至是违法的,市场经济体制又怎么能够建立起来呢?现在我们的投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会投机,就不懂商品经济。什么是‘机’?就是机遇、机会。商品选择最好的时机买进来、卖出去,获得较大利益,这有什么不好呢?利用时间差、地区差、季节差去经营,投这个机,是搞活流通,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好事情。”他还强调,在市场经济中,信息是很重要的商品,买卖信息,不能批判,还要大力支持发展。他在论述分配权时说:“现在不能只讲按劳分配,要讲按效益分配。企业花了许多劳动,没有效益,怎么能分配?相反,企业劳动并不很大,但效益非常好,他就可以分配。分配问题要真正拉开档次,按效益来分配。分配权要放给企业,政府不要干预这个事情。”  相似文献   

4.
张亮 《发展研究》2016,(11):4-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从改革开放以前的平均化的单一“按劳分配”到改革开放以后,以打破平均主义为突破口,逐步推进完善落实按劳分配原则,确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演变.然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确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改革过程来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关,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且改革始终围绕按劳分配原则的完善这一主线展开,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直是改革的核心主题.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经验来看,未来必须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为落脚点推进改革,同时正确处理好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以及先富与后富的关系,才能保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有效顺利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城 《经济学家》2003,3(6):56-6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由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与劳动创造价值无关。私有制决定按要素分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不是指分配方式,而是属于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剥削和两极分化现象。公平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历史范畴。  相似文献   

6.
(一)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并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这在杜会主义分配理论上确实是一个突破。因为我们过去承认按劳分配。在一段时间内,甚至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原则和规律;或者说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资本主义是按资分配,把二者在形式上对立起来。实际上,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所分配的并不是同一的产品部分,按劳分配所分配的产品是V,即可变资本部分,而按资分配所分割的是剩余产品,即m。二者是对应不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践的推动,特别是由于吸引外来私人投资,而投资是要获得回报的,我们才不…  相似文献   

7.
王勤同志在《试论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见《经济问题》1982年第5期)一文中,表述了这样一种观点:马克思阐述的按劳分配理论只是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分配理论。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和存在着两种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现阶段,只能实行相对平均分配与按劳分配原则并存的分配方式。笔者不能同意这一观点。现就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现阶段分配模式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教于王勤同志。 一、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不是只适用于某一阶段的具体分配模式,而是对社会主义分配方式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行按劳分配,以调动直接生产者的积极性,其核心是要解决好分配问题。要解决好分配问题,只有原则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适应原则的具体形式才能贯彻得好。定额计酬就是贯彻按劳分配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对现行工资制度的一大突破和改革,是现阶段实现按劳分配的较好形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经济学界有不少同志提出研究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这也是我国经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新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曾经闸述的按劳分配理论,是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分配理论。任何社会的分配,都是一定社会生产的产物。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分配只能是这一社会生产以及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按劳分配与发达的社会主义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并非任何国家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都能够立即把按劳分配作为个人消费品的唯一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理论突破与创新:1978-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分配原理同中国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分配制度适时调整,分配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和创新:从平均主义到部分先富,实现非平衡突破;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定新的分配原则;从单一"按劳分配"到"多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这是我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按要素分配,是我国在收入分配方式上的一个新突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按要素分配,就是允许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的分配。对这个问题有许多人不理解,从感情上也难于接受,认为这在实质上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一样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就是“消灭剥削”,为什么现在反而允许它的存在呢?因此,对按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必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以澄清人们在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研究按劳分配问题的关键是要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说明按劳分配的“劳”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计量的问题。梁博士把“劳”解释为“有效劳动”是不正确的,因为按“有效劳动”分配无法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笔者认为,“劳”指的是劳动者付出的个人劳动中包含的抽象劳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能解决“劳”的计量问题,也就能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也就能使按劳分配理论科学化,并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了。  相似文献   

13.
实现分配机制的转换是改革的基本课题之一。应当按照什么样的分配理论来建立新的分配机制?我主张以市场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为依据。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一、个人选择的自由与劳动的分配在改革时期,我国经济学界讨论分配问题,注意力多集中在是“按劳分配”还是“非按劳分配”,要不要承认按劳分配,利息、股息、红利、地租、房租以及风险经营收入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等。其实,只要承认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范畴便都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不是主观上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客观上必然如此。我们没有必要老是在古典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原则中兜圈子。现代社会主义需要创立一个新的分配理论,这就是市场社会主义分配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充分的个人选择权利和分配过程的市场调节为主。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以劳动为尺度,对社会总产品中作为个人消费资料的那部分产品的分配。这种观点长期以来被广泛接受。按劳分配是对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说法目前也仍然被广泛使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现实分配关系进行考察,很清楚的是,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体分配方式的按劳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这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维一原则,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此外,还有其它辅助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分配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能脱离生产方式抽象地研究分配问题.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公平分配.不同生产关系有不同的公平标准.围绕着分配问题兜圈子,是庸俗社会主义.毛泽东批评了分配决定论,强调研究分配问题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交换不能决定分配方式,只能影响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不能夸大市场经济的作用,仿佛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就使得分配领域从按劳分配变为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我国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是由所有制结构演变引起的,不能把分配制度的演变概括为"从按劳分配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杨晓平 《经济纵横》1990,(11):28-30
<正> 现在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经济工作部门大多数同志都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中,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所以在分配上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分配理论上的一个突破。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实行多种分配形式的过程中,深入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具体地研究按劳分配和其它分配形式之间的关系还不够,出现了某些片面性。进一步具体地研究多种分配形式,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按经营成果分配与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作一些具体分析。只要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的按经营成果分配与非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牛习昌  于清华 《经济与管理》2003,19(4):13-14,22
按劳分配是以活动为尺度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着本质区别。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特有实现形式,表征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借助市场竞争实现,以所有实现社会劳动为首要的劳动评价标准,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有效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按劳分配的历史演变过程,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的论述只是一种猜想,而明确把按劳分配说成是社会主义原则的是列宁,而斯大林又把按劳分配确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第一次把名尽所能和按劳分配连在一起,从而走向了教条和僵化。作者认为,按劳分配不仅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而且在实践上也与迅猛发展的商品经济所要求的等价交换所不容。作者认为,改革传统的分配机制迫在眉睫,走出“怪圈”的出路,就在于从商品经济出发,以按劳付酬机制代替按劳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时,曾对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他认为按劳分配将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方式。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来,在马列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指导下,在认识和运用按劳分配规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方面进行了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等级工资、岗位工资等多种分配模式对国有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究竟哪种工资制度和分配模式对按劳分配原则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