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水稻机械化插秧是一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使用机械化插秧技术是解放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有效措施,并能提高生产率,保证水稻的稳产高产。本文对如何加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工作作了详细的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稻插秧机械化有赖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云南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给水稻增产带来更大的压力,除了依赖品种的优化,主要就是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的推广与创新发展。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毯状苗的机器插秧。  相似文献   

3.
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是农业部的主推技术,我们对人工移栽、机械插秧、旱播水养3种栽种方式中稻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前期和中后期,机械插秧、旱播水养稻田灰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量显著轻于人工移栽稻,说明水稻机插秧、旱播水养直播稻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机插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水稻机插秧苗,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的特点和优点,是国内外首创的水稻机插秧苗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是我国水稻的重要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具有稳定的商品粮供给能力,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论文以东北地区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东北稻田大田整地、水稻插秧技术、大田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北方稻田插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6.
农业部大力推进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发展,2008年,在水稻产区建设了100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县,带动全国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各地建立了省级示范县370个,示范点6000个。地方财政投入配套资金890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2.9亿元。项目共涉及80多万农户,项目区新增插秧机1.9万台,机插秧面积396万亩,节本增效总计达到2亿元,取得了显著成效,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为机插秧的大面积普及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已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新的增长点。2009年,中央财政投资1450万元,农业部在水稻主产区145个县大力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带动地方财政投入配套资金96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3.9亿元,比上年增加0.7亿元,极大促进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快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为突破水稻机插秧应用瓶颈,提高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技术骨干的水稻插秧机操作技术水平,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海南部分县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邀请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工程师对当地从事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技术骨干开展系统的插秧机培训。此次培训创新培训方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取室内授课  相似文献   

9.
程科 《农机市场》2005,(9):13-14
水稻种植,农民最苦最累的是插秧和收割。实现机械化插秧,是水田里弯腰劳作,“汗滴禾下土”的农民很久的渴望。技术上取得突破我国50余年的农业机械化实践中,机械化插秧走过了若干不同的技术路线,上个世纪,各种各不同的技术路线都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在2000年以后,一种普遍适合我国广大水稻产区情况的,以双膜育秧、软盘育秧技术为配套的机械化插秧技术路线,开始在江苏获得突破。我国几十年机插秧的实践表明,决定机插秧能否成功的因素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涉及育苗等农艺技术的革新;二是机械的质量技术性能。以湖北省为例,1978年曾经拥有人力插…  相似文献   

10.
王明安 《商》2013,(12):284-284
平坝县羊昌乡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软盘)技术规范是在贵州省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软盘)技术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几年来在平坝县羊昌乡"万亩大坝"农机与农艺的不断试验、研究、总结、改进、创新,形成一套适合羊昌乡区域气候、土壤、耕作特点和农艺要求的育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育插秧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尤其是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推广,加快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步伐。全国许多地方在实现水稻生产耕作、收割机械化后,都把重点转向发展育插秧机械化上来。广西象州县也是如此,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在此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但是,由于受陈旧的思想观念、传统的种植习惯影响,工厂化育秧活动困难多、阻力大,特别是服务程度不高、经营方式单一等问题突出。所以,探索当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和难点都在育插秧.2011年全国水稻机插、机收、机耕面积分别登上1亿亩、3亿亩、4亿亩的新台阶,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但发展不平衡.制约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瓶颈在机插秧上,机插水平仅有23%.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水稻插秧机保有量从2006年的11.19万台增长到2011年的41万台.本文聚焦插秧机发展,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正>2000年开始,以水稻育插秧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高性能水稻机插秧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比例逐年上升。经过多年的技术推广,一些影响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育秧环节大量消耗劳动力,用工比较多;全喂入收割机的大量使用,留茬高,影响插秧;秸秆禁烧,要求全量还田,对于插秧机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化肥的使用量偏多,国家有关部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劳动力紧缺,工价上涨,耕地流转经营已有一定规模,农业综合机械化达到较高水平的今天,水稻插秧实现机械化,既为社会所期待,亦是时代之呼唤。尤其是种粮大户,插秧难问题亟待解决。然而,  相似文献   

15.
到2011年底,双峰县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但水稻机插秧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是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从总体格局来看,发展速度缓慢,普及程度不高,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每年的三夏种植环节,对于水稻插秧来说,是一个繁重的农业生产环节,从而对用于机插秧的水稻插秧机要求非常高。机器需要在不同水田、不同苗高的情况下能巧妙送秧、均匀分秧、标准插秧、轻便运行。对于插秧机生产企业来讲,除了插秧机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外,最能打动用户、最深入用户人心的就是完善的农机产品售前、售中、售  相似文献   

17.
正进入2018年,中国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入了平缓期。目前看来,机插秧最大的"痛点"在于水稻育插秧技术的前期投入成本偏高,那么是不是有技术办法可以降低前期育苗成本呢?日本的实践证明,"密播稀植"是有效的途径;每亩地苗盘的使用数量从20~30盘减少到5~8盘左右,育苗成本减少一半,而且产量还可以小幅增长。什么是密播稀植?密插稀植在日本称为密苗技术,是指在水稻育苗播种阶段增加播种量,移栽阶段减少取秧量,大幅度加大株距,减少单位面积苗盘用量,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技术被农业部列为1996年全国重点推广的十大农业实用技术之首。 到1995年底,全国水稻抛秧面积已达1200万亩,主要是人工抛秧。抛秧使水稻种植方式从弯腰插秧改为站立作业,是水  相似文献   

19.
今年,黑龙江垦区由于大力推广旱改水方案,水田面积迅速扩大,人工插秧费用也随之上升,每亩已由60元上涨为100元,而且每个雇工的插秧水平高低不等,质量难以保证。5月14日,黑龙江垦区850农场首次组织用水稻抛秧机抛秧示范,获得成功。 抛秧替代插秧是水稻种植技术上的一大改进和提高,而机械化抛秧又将抛秧的技术优势给予最充分的发挥。用机械抛秧,人工主要从事技术性不高,劳动强度又较轻的辅助性工  相似文献   

20.
技术市场     
北京—Ⅰ型水稻 抛秧机 近年来我国各地从北到南推广抛秧种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抛秧代替插秧种植水稻,有省工、省水、高产、高效诸多优点;因抛秧比插秧根部入土浅,缓苗快、分蘖多。随着时间的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