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10)
首次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并在非线性的框架下对全球41个国家(地区)1991—2015年的均衡实际汇率变动展开深入分析。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考察了资本账户开放情况下,随着通胀风险加剧,三种跨境资本流动对均衡实际汇率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通胀风险增大会恶化出口增长,使得经常账户的贸易净流入对均衡实际汇率的正效应逐渐减弱;同时也抑制了资本账户的净外商直接投资、外商证券投资等对均衡实际汇率的正效应。此外,研究发现,净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净流入是影响均衡实际汇率的两大重要因素,说明央行在调控货币汇率时要密切注意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最后,我们提出了现阶段开放我国资本账户与管控通胀风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64个经济体1999-2017年季度数据,基于IV-GMM方法研究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资本流动激增显著推动经济增长;资本流动中断和撤回抑制经济发展;资本流动外逃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新兴经济体资本流... 相似文献
3.
选用中国2000~2014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以银行信贷为转换变量,通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当信贷增长率低于28.74%时,房价增长率对经济增长产生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当信贷增长率高于28.74%时,房价增长率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阻碍作用。因此,为了实现“稳定房价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央行应将信贷增速维持在低增长体制的最优区间中。同时,央行还应该改善信贷结构,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
5.
6.
论文基于OL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差异化影响。结论如下:资本流动激增对经济增长影响为正,且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边际递减。但是由于中国存在一定的资本账户管制,并且宏观审慎政策发挥重要的缓冲调节作用,其他类型的资本异常流动——中断、外逃和撤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并未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体现了本国投资行为造成的资本异常流动不会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和扰动。论文启示在于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应该关注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冲击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以1999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的面板数据(美、欧、日、英)为样本,应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对国际货币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在众多的影响因子中,那些体现内在结构的因子,诸如网络外部性、经济增长和净出口(以下简称"三因子")对其货币国际化程度具有非线性的影响,这种非线性特征源于自身的内生性并且在影响国际货币占比时出现在高低两种不同的体制(惯性区间),随着三因子规模的变动,在两种体制之间进行平滑转换,这也为未来新进入的国际货币创造了切入机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探究汇率波动在不同金融发展阶段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贸易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和通货膨胀是汇率波动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第二,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加深,汇率波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型关系。第三,不同收入国家间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具有显著差异,高收入国家(地区)存在发生非线性转换的金融发展门槛值,非高收入国家的汇率波动则始终抑制经济发展。第四,金融发展一方面可以缓解汇率波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消极影响,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则会削弱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的促进作用,有碍经济发展。研究为进一步协调金融发展与稳定、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从而助推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0.
笔者使用能够根据研究对象的异质性信息内生分组的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允许地区之间相关性、地区异质性和时间变化带来的变量不稳定的影响,从而研究了进出口贸易对空间不平等的影响。笔者选用产业结构差异度、政府支出和市场潜能差异度作为转换变量,以地区人均GDP的权系数衡量空间不平等,使用26个省份333个地级行政区的数据研究发现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各省份的空间不平等存在显著的动态非线性影响,该影响与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差异度、政府支出和市场潜能差异度有关;且随着转换变量的取值变化,在区制之间平滑转换。进出口贸易在产业结构差异度较大、市场潜能差异度较大、政府支出较低的省份对空间不平等的弹性系数较高。据此,笔者提出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降低产业结构差异度;加快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市场潜能差异度;沿海省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扶持相对落后地市的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等消减进出口贸易的空间不平等效应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构建以异质性研发主体的研发部门为特点的三部门模型,在稳态时利用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各状态下的经济增长率,构造出技术进步的动态增长路径,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马尔萨斯阶段、经济起飞阶段、经济赶超阶段.马尔萨斯阶段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几乎为零,而在经济起飞阶段,研发速率较高的部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赶超阶段则同时由研发速率较高和较低的研发部门推动经济实现持续的中高速增长,最终实现赶超.从而延伸出来的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条是中国模式,先发展国有经济,再逐步进行私有化改革;另一条是西方主流模式,先发展民营经济,再建立国有经济.最后指出自身的不足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计量模型的构建和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计量分析。第一部分分析比较和概括总结了国际学术界关于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现有理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因素。第二部分在参考第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模型,对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开放度以及政策变量等因素对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首次采用最新的时变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TV PSTR),在非线性的框架下对我国30个省份(地区)的2000-2015年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展开深入研究。我们构建包括金融系统因素和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的非线性模型,重点考察金融深化过程中,在金融系统变化情况下,保险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渐进影响效应及传递路径。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区域金融系统的资金配置效率和投资效率越有效,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强拉动效应,其中寿险的融资功能比财险经济补偿功能更具经济增长效应;地区金融风险程度增高,会大幅度提高金融系统坏账率和投资风险,弱化财险经济补偿功能对实体经济正效应,同时阻碍寿险储蓄资金对实体经济的转换投资,进而挤占部分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形成负效应。此外,研究发现2008年以后,随着金融系统风险减低,金融发展扩大,保险发展对经济增长逐渐呈现正效应。但近年不良贷款率上升,加之金融规模扩张过快造成严重泡沫,需要防范金融系统逆转对经济造成负面冲击。最后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现阶段深化金融改革与管控金融风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水平,必须充分厘清资本流动与国内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本文使用2000年1月至2019年2月的数据构建了我国的综合金融稳定指数,并基于TVP-VAR模型考察了资本流动、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2008年我国金融稳定程度快速下降,2015年达到谷底;短期资本流入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渐式微,通过机制分析发现M2是发挥这一影响的显著中介变量;改善国内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对吸引外资的作用在近年来不断增强.本文认为,在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遏制资本的非理性流出,避免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造成负面冲击;同时,必须严控影子银行和资产价格泡沫以引导外资合理进入;此外,还应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速以改善金融稳定和吸引外资,以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家(地区)之间单向、双向或者多向的转移活动。国际资本以一年为界可划分为长期国际资本和短期国际资本。由于其流动形式、持续时间等不同,对资本流入国的影响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因此本文将分别研究不同期限国际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3—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从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层面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自主创新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对自主创新具有稳健的正向提升作用;(2)知识产权保护在金融发展影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增强,金融结构的调整以及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均对自主创新具有显著递增的促进效应,但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反而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19.
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关系——基于中国省际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地区资本形成量的多少是关系到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关键性因素。中国省际间资本流动情况呈现出东部地区为资本净流入地区,资本的流入带来了更高的资本存量,加快了区域内部的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是资本净流出地区,资本的流出降低了这两个区域的资本存量;资本流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