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动性监管新政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银行风险,而不同的货币政策环境会影响流动性监管新政实施的有效性。本文基于2006-2017年111家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了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考察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否会改变该指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结论表明:第一,提高净稳定资金比率会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第二,流动性监管新政的出台加强了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第三,当央行采取宽松(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会削弱(加强)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因此,监管当局要考虑货币政策对流动性监管新政的影响,加强两者的协调,使其更好地发挥防范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巴塞尔协议Ⅲ》修订工作尚无定论,但我国已经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文章选用净稳定资金比率、核心融资比率和存贷比三个指标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结构,并以2007-2016年我国112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商业银行流动性结构对其主被动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被动融资对其主动融资有着较大的负向冲击,而流动性结构更加强化了这一效应。进一步挖掘表明,这一效应更多地源于负债端,相反资产端则起到弱化作用。因素分析证实,提高其他有息负债的比重、贷款比重和投资资产比重可有效减弱商业银行流动性结构对其主被动融资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了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流动性管理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本文使用我国113家商业银行1998~2014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这两个流动性监管指标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存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激发银行的风险承担,并且流动性监管的加强也会增强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效率.从银行微观特征看,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在中等规模的银行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郑治洲 《商》2014,(42):217-217
本文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两方面入手,以我国12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从信用风险方面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对绩效有负面影响,而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对绩效则无显著影响;从流动性风险方面看,存贷比与绩效呈负相关,而流动性比率对绩效则无显著影响;另外,银行的自身资产规模对绩效有正面影响,而资本充足率则对绩效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7~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检验审慎监管指标与银行效率和风险的关系,从银行发展的视角对审慎监管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同时,也导致其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下降;拨备覆盖率的增加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却显著地提高了银行成本效率;存贷比监管不仅不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经营风险,还显著地增加了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流动性比率对银行风险和银行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些结论表明,不同审慎监管工具对银行风险和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别,部分审慎监管工具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效率,审慎监管的目标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取舍.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生命线,其变化很可能引起流动性风险,令商业银行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重点关注问题。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问题为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性增强和期限错配等问题。应改革流动性监管,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力度,优化资金结构,加强融资管理,加强压力测试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7.
汪天倩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1):148-149
近年来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从存贷比的扩大,存款准备金,货币供应量不断增长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指出产能过剩造成的产业结构失衡,热钱流入,银行同质化竞争和创新不足以及贸易的双顺差都是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原因,最后从商业银行监管角度阐述流动性过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流动性危机,盈利危机等各种风险,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8年我国监管机构结合国际实践经验,经过反复修改调整后,出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引入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三项监管指标,对短期流动性和中长期流动性结构进行监测,进一步细化流动性监管可量化指标,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这是在全球致力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的背景下,监管机构构建的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近年来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对我国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敲响警钟。财务公司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员,流动性风险存在集团外溢风险,流动性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2015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查通过了《商业银行法修正案》,在修正案中,官方将过去金融行业存贷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进行了修正,将存贷比由过去的国家法定监管标准程序转换为当前的流动性监测标准,标志着商业银行正式开启"新存贷比"监管时代。银行改革之初,存贷比指标有其有效性。但随着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存贷比指标的管理效率大幅下降,这一指标的退出将成为历史必然。存贷比取消将会对银行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效应。一是将银行服务业的服务能力与国家长期经济发展规划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尽可能地降低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必要成本;三是改革现有的债务负债结构,实现债务分布的多元化;四是优化现有管理模式,提高银行管理运营能力和整体行政效率。从根本上来看,存贷比取消打破了以存款定贷款的经营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模式上的调整,使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由过去的"负债驱动资产"向"资产驱动负债"的新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孙青茹 《商》2013,(16):129-129
存贷比作为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业日常流动性和风险控制的指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存贷比指的是国内各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的余额与存款的余额之间的比率,目前在国内这一比率被规定为最高不得超过75%,与此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也通过谊指标检测自身抗风险能力和收益能力,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以表内业务即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为主,更高的存贷比也直接意味着更高的盈利能力和与此带来的更高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1.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微观基础.研究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和银行体系风险的关系,有助于监管当局制定合适的监管工具,有效管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中国未曾爆发过真正意义的银行业危机,因而研究影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因素成为难题.在借鉴风险二维定义属性基础上,本文对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何影响银行业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商业银行偿付能力上升时,银行风险承担会上升,进而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上升也会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偿付能力提高时,流动性风险会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时,偿付能力风险也上升.  相似文献   

12.
微观审慎监管的局限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性的增强,使商业银行宏微观审慎协调监管成为当前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半年度数据为样本,在分析银行信贷周期不同阶段宏微观审慎监管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我国银行业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性。结果表明,微观审慎监管中不良贷款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长期存在且较为明显,流动比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稳定性的冲击作用存在但长期来看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宏观审慎监管中广义信贷/GDP偏离度和银行业集中度这两个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都较为明显且长期存在;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运作能够缓解单一政策实施对金融和经济系统的冲击力度,更有助于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因此,我国银行业监管不仅要在微观方面加强防范内部信贷违约风险,还要从宏观方面关注信贷结构调整和银行理财业务所可能带来的溢出风险。  相似文献   

13.
贺妮 《商场现代化》2010,(14):118-118
本文将针对中国人民银行在5月2日发布的关于上调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决定,以及七家上市银行的存贷比超出监管红线的现状,分析其对商业银行存贷的影响,推出两款特色储蓄产品,以应对新一轮的吸储大战。  相似文献   

14.
存贷比指标的监管是我国控制金融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同时也存在扭曲银行经营行为、不利于流动性管理等弊端,制约着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银监会近期发布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模式及金融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相适应,并为《商业银行法》的修订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深入探究杠杆率监管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对于加强银行资本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面板数据,以MES方法测度银行系统性风险,并将2015年实施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探究杠杆率监管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地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基于此,监管机构应充分发挥杠杆率监管的作用,积极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作为上市公司,它必须遵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一般性要求;其次,作为商业银行,它还必须接受央行等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按一些特定的行业要求进行披露。故而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呈现出一种双重约束的格局,其披露产物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金融行业高风险性和公共性的特征,决定了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重点不仅包括一般上市公司常见的披露重点,而且特别关注一些风险因素。常见的商业银行风险包括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运作风险,而贷款和表外业务这两项业务又是银行风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刘新鹏 《商》2014,(25):158-158
银行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银行认识自身的风险状况,改进自身管理,并设计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发生。本文选取了某农村商业银行与某联社两家实际情况相差比较大的银行作为压力测试对象。通过历史情景设计和数理模型推理的综合运用,构建偿付性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模型,对银行短期即时的流动性风险因子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压力情景下,两家银行均存在有发生即时偿付的流动性风险,某农村商业银行发生偿付性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大于某联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近年来银行业的改革,中小商业银行顺应经济形势得到较大的发展进步。在其经营运行过程中,保持适度流动性是实现银行持续经营的重要任务。但在当前环境下,中小型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严重影响其正常稳定经营。鉴于此,文章主要阐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内涵,并基于当前中小商业银行存贷比、存款结构、贷款结构和贷款质量等现状,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旨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赵海燕  廖家祺 《商业科技》2014,(31):126-128
盈利能力是保持和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良好的资本结构在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资本结构优化可以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是银行自身良好发展的基础,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助力作用。为了研究资本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年年报数据为样本,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选取了影响盈利能力的9个解释变量,利用SPS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附属资本比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资产规模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不良贷款率、存贷比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路透社报道,中国监管层为了制约银行月初信贷投放冲动,将自6月起对商业银行的月度日均存贷比进行监测,要求存贷比日均不得高于75%的监管标准。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未来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冲时点"效应弱化,但其信贷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