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点击     
《中国就业》2012,(3):18-19
声音应当以农民工子女接受公立学校教育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切入点。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同在一所学校上学,会增加他们与城市文化的接触和学习,孩子的家长们也会多一条与城市家长或城市文化沟通的桥梁。此外,还可以从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入手,推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如  相似文献   

2.
依据新疆605份维族农民工样本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文章从经济立足、社会接纳、文化交汇三个方面对影响维族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融入对于维族农民工并不乐观,表现在经济立足上虽然找工作不难但收入盈余不乐观,并且无稳定住所保障;社会接纳上又因民族身份而受到排斥,存在工资低或被拖欠现象;尽管外出务工就业弱化了宗教的影响,但是汉语水平低、饮食不便仍然不利于维族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为突破“城乡隔阂”和“民族差异”带来的城市融入障碍,输入地政府应以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为基础从社会管理角度向维吾尔族农民工提供务工机会;将少数民族农民工按工作区纳入社区管理,就地解决维族农民工稳定就业与子女上学问题;维族农民工也应以开放的心态,主动学习提高务工技能和接受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其城市融入问题也关系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点入手,总结归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策略,即以完善社区工作为手段,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的进城动机、居住状况、消费支出、交往人群等都与他们的父辈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在积极改变自己来融入城市社区,但城市社区仍在经济、社会关系和制度方面排除他们,新生代农民工仍处在一个与其父辈相似的尴尬状态.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从政府、企业、市民和农民工自身四方面努力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建构出一个基于公平机会之上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制度,才能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聚居选择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机理。研究发现,与非本地人聚居会降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意愿,基于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机制分析显示,与非本地人的聚居选择不利于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对流入地的文化认同,从而降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因此,应正确认识聚居选择在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其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其与本地人互动,提升农民工对本地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大农民工在献身城市发展的同时,热切期盼能够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河北省唐山市创新农民工工作措施,推出农民工进城“五个无障碍”通道,打破了城乡间长期存在的身份壁垒,让农民工及其子女真正享受到与城市人口同样的市民待遇。  相似文献   

7.
人的城镇化,强调包容性发展,这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使农民工融入城市,与持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和共享发展成效,成为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解决人的城镇化的核心。因此需要首先了解哪些因素是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近40年的历史,农民工也出现了两代人,他们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基于重庆市两代农民工样本的调查,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对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住房类型、居住环境、住房评价、农村老家是否有承包地等7个因素直接影响第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而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居住环境、是否有子女在务工城市上学等4个因素影响新生代(或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根据两代不同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代际差异,认为应当在住房、教育、土地方面实施差别化的政策,以推动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政策建议包括:建立以公租房为核心的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和旧房非拆除性的改造,以改善农民工的人居环境;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以适应产业发展;重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公平;对农民工老家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要充分尊重其意愿。  相似文献   

8.
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相对于经济方面的适应,其文化适应更具本质意义和决定作用。因此,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农民工适应城市文化的过程应给以格外关注,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农民工尽快适应城市文化,以使农民工尽快完成其城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群体的异质性及其城市融入状况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1980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通过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从农民工分层分化即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差异,以及异质性要素对城市融入程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差异和分化导致了其在城市融入程度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务工目的、交际网络、流动模式、职业、收入水平等异质性要素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具有影响;务工年限及其差异对其城市融入水平影响不显著。建议农民工城市融入政策措施的制订应该考虑农民工群体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1月4日,民政部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这是中央就农民工融入社区问题下发的第一个专门政策文件。今后,就业、医疗、住房等社区服务项目将逐步覆盖农民工,社区在拟定社区发展规划等事项时,也将听取农民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社区的农民工融入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农民工在经济层面、社交层面、以及心理层面与城市社区居民存在的差异及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社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一个伴随着人口迁移和社会变迁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过程,其内容主要集中体现在经济、社会和心理等三个层面的适应与融入。当前,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较之城镇居民而言明显偏低,他们尚未能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城市发展建设当中来,对自己的定位依然偏向于"过客"、"外来者"等,在心理上对自己社会身份归属的判断也依然是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外的"农民工"。为此,我们应当改革户籍制度,疏通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渠道,并设立专门机构,使农民工权益保护制度化。此外,还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与平台融入社区文化治理,可赋能城市社区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下,城市社区文化治理,将政府“自上而下”的传统科层制管理与“自下而上”公众参与结合在一起,实现政府与公众的合作治理。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数字经济背景下城市社区文化治理的运行机理,并通过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经济背...  相似文献   

14.
公共文化空间对农民工了解城市生活和更深层次地融入城市有着重要意义,但农民工对公共文化空间的使用和消费水平较低,在公共文化空间消费过程中,并未形成有效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往。导致农民工公共文化空间消费水平偏低的因素有代际差异、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时城市的认同程度等。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降低公共文化空间进入门槛、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公共文化空间的交往功能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家长必读     
婕妤 《国土经济》2005,(5):39-40
高考是对考生文化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大检验,学生在考前适当有些压力是很正常的。然而有些考生家长的压力似乎比孩子还要大,其焦虑的程度也比孩子严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许多考生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相似文献   

16.
李红军 《中国就业》2012,(10):56-56
据央视9月3日《朝闻天下》报道,新的学期开始后,一些城市开始放宽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开始接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申请。一些学校明确表示,只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务工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在居住地工作一年以上,其子女均可到附近学校就读。看罢这一消息,让人眼前一亮,不禁为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方面与城里孩子"平起平坐"而拍手叫好!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两元结构的存在,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入学成了奢望。一些学校以校舍紧张,师资力量不够为由,拒绝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即便找关系,居高不下的"择校费"更令农民工子女"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特殊时期,城乡二元制引发了"农民工"这一群体的诞生。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由于户籍制度、公共服务缺失、社会保障不完善、收入偏低以及身份认同等问题的限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任重道远。本文在实地调查采访南京市浦口区及盐城东台市的基础上,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限制因素,并就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急需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在现实中,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农民工群体有着制度性排斥,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十分有限。认为应通过健全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机制、建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创新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机制、完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机制和创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机制等途径,为农民工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从而推动农民工有序融入城市和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肖云  邓睿 《城市问题》2015,(4):91-99
基于重庆主城九区421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主观判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状况、社区参与、服务惠及等因素都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社区的主观判断。据此提出应从政策导向层面注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的稳定性,改善其社区参与状况,推动社区内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尽快帮助其实现由城市进入向社区融入的关键转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已经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这一群体在城市社会的融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社会融入中表现最为积极,但也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郑州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对策,以期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实现他们由城市"边缘人"向城市市民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