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亚玲 《山西金融》2003,(11):39-41
利润操纵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隐瞒或粉饰真实的经营业绩,超过法律法规允许范围进行利润调节。在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向行政管理部门显示所谓政绩、为了避免由于连年亏损而造成的壳资源丧失、为了追求一定的净资产收益率而保留配股资格或甚至为了配合二级市场炒作,往往超出正常盈余管理的范围,进行恶意利润操纵。本主要探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一些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3.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上最受人关注的主体,在这个群体当中,有的默默无闻在人们心目中淡如烟云,而有的却叱咤风云,很难让人把他们从记忆中抹去.在这些难以让市场忘却的上市公司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曾经有过靓丽的外表和高挂云端的股价,让人以崇敬和信赖的眼光仰视他们.但不久就风云突变,他们便遭受了证监会的调查或交易所的谴责,靓丽的外表一旦被揭开,暴露出来的内在实质令人惊叹不已,内在与外表的天壤之别击碎了人们的诚挚信任,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从云端跌到地下,股价也随之坠落.我们把这样一个群体称作"问题股"公司,因为他们表里不一,背后潜藏有许许多多问题,从仍留在人们记忆中隐隐作痛的PT红光到银广夏,都是"问题股"公司的典型代表.他们构成了恶意融资公司的主体,是恶意融资行为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4.
赵新华  王艳 《辽宁财税》2002,(12):46-47
近年来,“假帐”无疑是证券市场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它不仅敲碎了一个又一个的市场神话,还极大地打击了投资的信心,影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也称盈余操纵,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规政策的空白或灵活性,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财务利润或获利能力进行操纵的行为。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西方许多国家曾经出现过的盈余管理问题,不可避免地也出现在我国。盈余操纵过度,必然造成欺诈。区分盈余操纵和欺诈的标准是盈余操纵的方法是否被法规政策认可。欺诈是指违反法规政策。盈余操纵是指蓄意选择形式上被法规政策所认可的会计处理方法或财务处理方法,以达到管理当局所希望的会计数据,实质上并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业绩。从目前情况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有些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很低,甚至亏损,但净利润却很高,非经营性损益在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还有的上市公司总是在一年盈利一年亏损的怪圈中徘徊。这些现象表明,一些上市公司在人为地调控利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已经发行上市的20只上市公司公司债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费率、公司债票面利率与对应年限的贷款利率以及发行公司债前后公司财务费用的变化,研究得知公司债融资并没有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反而绝大多数公司增加了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7.
陈晓华 《中国外资》2009,(20):180-181
本文以我国已经发行上市的20只上市公司公司债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费率、公司债票面利率与对应年限的贷款利率以及发行公司债前后公司财务费用的变化,研究得知公司债融资并没有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反而绝大多数公司增加了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但是改制之后的我亘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国企却有很大的差异.基本上没有上市公司在达到配股资格和增发股票条件下而放弃其利用股权再融资的机会.因此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9.
刘宇 《中国金融》2006,(14):24-26
为进一步完善再融资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效率,2006年5月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自5月8日起施行。本文拟就《管理办法》相对于以往再融资规则的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尚需完善之处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一、利润操纵背景分析 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是指公司借助会计处理,利用会计准则间的漏洞和模糊定义,或违规甚至是违法虚增或虚减公司利润,以达到粉饰财务报告目的的行为。利润操纵是对会计准则的一种滥用。  相似文献   

12.
本结合寻租理论,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寻租行为及其影响。认为治理我国上市公司寻租行为的对策在于采取措施,使上市公司不能为、不敢为、不必为、不愿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为非理性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和心理化特征.为此,我们把制度分析引入行为金融学,从制度与行为金融相结合的视角具体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饥渴症",为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创新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严重违背了西方“融资优序理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即资产负债比率严重偏低,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本文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现状特征和缺陷,从融资成本、公司股权治理结构和政策体制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根据分析提出了改善股权融资偏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最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与渠道更加趋于多元化.文章对企业融资方式进行回顾,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却有极大的股权融资偏好.试图分析我国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这种偏好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金是上市公司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的首要推动力,上市公司能否获得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直接决定着上市公司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战略的规划.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上市公司的行列中来.面对融资渠道的选择,上市公司需要进行科学、严谨地分析,确定出最优的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现状与优序融资理论相冲突,严重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与经营绩效的提高,特色融资结构的形成源于历史、政策与制度的不健全,改变现状需要纠正股权融资偏好,拓宽债权融资渠道,并保持合理的负债率,才能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本配置中的基础性功能,有效率地积聚资本、分配资本和使用资本,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不断提高资本效率,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最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与渠道更加趋于多元化。文章对企业融资方式进行回顾,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却有极大的股权融资偏好。试图分析我国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这种偏好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当前的会计制度中,上市公司的股本融资成本排除在企业成本之外,使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发生扭曲,给管理层和人们发出了股份制公司比非股份制企业资源配置合理,经营效果好的错误信息。股份制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大部份为股本资本银行贷款较少。根据国家目前的股本资本不列入经营成本的规定,股份制公司的财务费用很少,甚至没有。但非股份制企业的生产资金成本很高,特别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因资产负债率高资金成本更高,这使得相同行业相同规模的股份制公司与非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成本相差悬殊,致使税后利润差异大,不具有可比性。2000年我国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筹集资金近万亿元人民币,如果通过向银行贷款解决,则按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5.85%计算,需付款利率500多亿元人民币。可是,由于会计制度的原因使这部分应为资金成本的利息成了经营利润。由于股份制公司的经营没有受到股本融资成本核算的约束,导致企业经营淡化和无视股本资本成本的存在,视股本资本在企业经营中为零成本。这种观念强化和激励了股本融资的动机,诱使企业经营对股本融资的偏好。因此,自今年3月份中国监证会颁布了上市公司新增发新股的新规定后,一些原先已决定配股的上市公司随意更改配股决定,弃配改增,出现了122家上市公司拟大举加入增发新股的行列,构成“增发热”,不仅造成股民的极度恐慌,而且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可见,在我国目前的成本核算体系下,企业成本的概念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存在很大缺陷的。由于忽视了投资机会投资成本的存在,某些盈利较少的上市公司表面上是盈利的,而实质上可能是亏损的,在微观上可能损害了投资的利益,给投资以负的回报;在宏观上可能是上市公司的投资资本的实质性缩水。因此,笔认为,必须把股本融资成本列入股份制公司的经营成本,与国际会计核算接轨。  相似文献   

20.
并购作为产业整合的重要手段,其对改变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则是合资、新建、联盟、剥离、分立等其他方式所不能及的。但是产业整合需要巨额资本,资本从何而来?这就涉及到并购融资问题。我们都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