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其屏 《经济问题》2005,(2):2-4,27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还是行政区经济,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的各种矛盾,使区域内统一的共同市场难以形成,最终导致这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的成本加大,增长速度放缓,严重地阻碍了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格局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必须跨越行政区障碍,实现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表现出独特的竞争与依赖关系。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在于调整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从经济发展的实践历程来看,我国经济正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过渡,与之相对应,上层建筑方面也将经历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行政,最终到区域治理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行政区经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瓶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涛 《经济地理》2005,25(5):682-684,706
“行政区经济”是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过渡性质的区域经济。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它将对我国区域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提出已将近半个世纪,然而进展依然缓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行政区经济的强烈影响。抑制“行政区经济”、加速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长株潭三市以及湖南全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行政区经济”和“行政区边缘经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 ,行政区划、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发展和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产生明显的刚性约束。因此中国不仅存在“行政区经济”现象 ,而且存在“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行政区经济”和“行政区边缘经济”既是两种不同的空间经济现象 ,也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发展城市圈经济需把握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发展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推进中小城市建设更离不开规划。本文探讨的是发展城市圈经济应把握的原则,以及中小城市规划存在的困境与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6.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我国跨省域、不同行政区单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广东"双转移"战略则是我国行政区经济体制下典型的地方政府经济干预行为。两者启动时序相关,战略目标存在交集,空间范围存在重叠,因而在交集领域与重叠空间就会形成"政策协同效应"。通过比较不同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结构效应差异来识别行政区经济与一体化经济的空间效应,数据显示广东"双转移"战略的行政区经济效应明显,并部分抵消了泛珠区域合作的一体化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9,(12)
文章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在于该地区的城市群能够建立起在交通、产业、行政、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的机制。该地区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经过分析文章认为形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行政区经济"模式——即行政区,特别是城市型行政区对该地区经济约束过强是关键因素。文章对中国"行政区经济"的起源以及中国城市型行政区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追溯,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城市分工、完善区域协同立法、建立区域协调机构等举措是确保城市型行政区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尹少华  冷志明 《经济地理》2008,28(2):242-246
从共生概念和内涵入手,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以武陵山区为例,分析了武陵山区区域背景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条件,对现行"行政区经济"背景下,"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及其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及其协调周克瑜(华东师大城市与区域开发研究中心,上海)1概念及问题的提出1.1行政区、经济区的概念与区别行政区与经济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区域类型。行政区是指为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治理与建设国家,对领土进行合理的分级划分而形成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刘君德 《经济地理》2006,26(6):897-901
文章着重介绍新发现的中国“行政区经济”现象,论述其表现特点、本质内涵、产生的背景、发展走势。在此基础上讨论转型期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在转型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复杂的结构性问题,其中的一些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已经使行政区经济变成阻隔市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看不见的墙”,这严重影响了东北地区的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而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企业重组等则是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的。所以,东北要振兴,就必须转变观念,处理好政府这面“看不见的墙”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对整个东北区域发展做总体的市场性规划,建立经常性制度性对话和协调机制,打破现行的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权力结构体系,给予市场各种权力发挥的空间,从而创造出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制度和体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行政区经济产生的制度性原因及行政区经济的特征,指出建立统一的全国大市场,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所要达成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逐渐破除行政区经济运行下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通过对行政区经济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损益进行分析,提出从封闭的"行政板块"走向"经济板块"是行政区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凡蓉蓉 《经济论坛》2004,(20):40-41
定义。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若干城市组成的一个经济联合体,主要指武汉以及在其100公里半径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城市构成的城市圈。  相似文献   

14.
跨行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建立与完善跨行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的组织协调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机制固然重要,但不能没有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特别是我国目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各地常以地方利益为重的情况下,就更加需要确有调控能力的协调机构。两个不同区域之间的有效与顺利合作,必须要有通畅的联系机制、组织协调机构和合理的组织协调机制为基础。成立专门职能的组织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区际经济合作在研究策划、统筹规划、联系沟通、指导实施、信息服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当前中国跨省级行政区区域经济规划的现状,阐明现行跨省级区域经济规划存在的问题,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探讨跨省级行政区区域经济规划的基本思路与应用的方法体系,以期为以后的跨省级行政区区域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圈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是提高现代化城市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效益和服务水平的最佳选择。对东京城市圈、纽约城市圈和长三角洲城市圈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布局、结构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一体化化通运输体系是城市圈交通运输发展的理想方式,其发展需要紧扣城市圈的结构、布局和功能,并通过系统的规划和一体化的管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18.
季任钧 《经济地理》2004,24(5):720-720
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行政区划、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发展和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产生明显的刚性约束,所以我国存在着“行政区经济”现象。“行政区经济”是指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悖的一种特殊的、过渡性质的区域经济,它表现为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由于在“行政区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西欧经济一体化迅疾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为此,深刻认识和认真分析西欧经济区域化的问题,吸取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于形成我国区域经济的科学格局,加强区域经济内部的联令,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一、西欧经济一体化发展对我们的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在5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虽然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也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胜 《当代财经》2003,(10):94-95,128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导形式。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尤其要注意区域一体化的动向,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本文从中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现象出发,在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上解释区域发展状况及其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