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制分流是国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基本含义是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改制分流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解决富余人员再就业的新途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必由之路,但是,它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每一位参与改制分流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不加重视,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稳定.也关系到改制分流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正>一、主辅分离政策的背景分析1、主辅分离的概念主辅分离是对非经营性资产和辅业资产的剥离方式。主辅分离的基本依据是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颁布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即859号文件。该文件的基本精神就是允许国有企业拿"三类资产"(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与职工的国有企业职工身份进行交换,或者说允许国有企业职工以自己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换取一定数量的国有辅业资产。其次,允许辅业产权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刘维忠 《现代企业》2007,(12):19-20
国有大中型企业充分利用“三类资产”(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实施主辅分离改制,将辅业改制为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企业性质由国有变成混合所有制,从而实现“两个置换”,即通过产权转让,有偿置换国有资产;通过一次性补偿,有偿置换职工身份。  相似文献   

4.
张贺民 《活力》2005,(5):79-79
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其目的是要精干主业,优化企业结构,推进国有产权改革,处理国有职工劳动关系,实现辅业走向市场,使主业摆脱包袱轻装前进。相对于已经市场化的服务业,国有企业辅业普遍存在人员过多、人才外流、人员老化、管理松懈、对主业的依赖性强、市场化意识淡薄的现状。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往往先于主业改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推进是否顺利稳妥,是主业改制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随着企业改制和主辅分离工作的不断推进,一批企业社区应运而生,离退休党员纳入到社区进行管理,承担起了企业关闭破产和主辅分离后的社会职能.如何做好离退休党员队伍党建工作,发挥其维护矿区稳定和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于解除企业发展后顾之忧,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白水煤矿社区党建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原国家经贸委等8部委联合下发《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从政策上优惠扶持、鼓励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利用“三类资产”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其实质在于改制分流。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广泛涉及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清查、评估、界定,国有资本变动及财务处理,职工劳动关系调整及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债权、债务及土地处理等多个部门、多个领域的若干个政策,是一个系统的政策体系。如何掌握好政策、运用好政策以及如何规范操作,直接关系到改制分流的贯彻落实。为此,“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高级研修班”课题组根据专家顾问的讲课和课题组研究成果撰写了“解读主辅分离政策、掌握改制分流要点”系列文章,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国务院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四部门联合召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经验交流会”日前在京举行。会议旨在总结交流各地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的经验,研究完善有关政策。使改革更加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对此次会议和主辅分离工作专门做出重要批示。本期刊登了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的讲话,供有关人士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我们铁路运输企业改革正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挑战。为贯彻落实铁道部党组提出的实现跨越式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分离途径与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改善铁路运输企业资产结构和减轻企业负担。  相似文献   

9.
国企辅业改制分流的难点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主辅分离是国企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3年进行改制辅业分流获得成功经验的企业南石医院为例,分析了国企辅业改制分流的难点与对策,为同类企业解决改制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主辅分离改制是一项致策性根强的系统工程,涉及人员分流安置、资产处置,债权债务、劳动关系处理等深层次问题.操作难度大.头绪复杂。我公司作为试点单位,尚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财务管理部门能否在改制工作中严格把握程序、规范的处理改制企业的债权债务、科学的制定资产处置方案、包括合理的资金保证都直接关系到改制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国有资产不流失和改制企业分流人员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差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由质量决定     
近日,一些与企业有关的新闻,潜台词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质量”上。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项推进国企改革的重大举措,准备在近期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这是我国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2.
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实践中,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深化国企改革的宝贵经验,包括加强国企改革的组织领导、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企战略性改组、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妥善调整劳动关系、国有重点骨干企业通过改革做强做大、利用外资民资改组国企、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国企分离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国企关闭破产重组、国企党建创新和围绕深化国企改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方面面。认真总结推广和学习借鉴这些源于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3.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建议用资产重组的方式,将省管企业的“非主业”企业进行合并,以解决当前主辅分离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是国家2002年底出台的政策,至今已运行了四年。为了扶持辅业改制后的企业,国家、地方给予了一些税费优惠政策,这为改制后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了一定条件。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辅业改制分流减免税费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雷仕凤 《企业技术开发》2005,24(9):51-52,67
文章指出,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安置富余人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创新,它充分利用了改制分流的政策,有针对性地理顺分离企业的“3个关系”,即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和隶属关系,以达到实现精干壮大主业、开放搞活辅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信息文摘     
央企下半年改革和发展重点做好7项工作8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作了下半年工作部署:一是继续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快股份制改革,推进主营业务资产整体改制或整体上市;进一步做好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工作;做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  相似文献   

17.
徐波 《铁道财会》2004,(Z5):24-27
铁路多元企业资产是铁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多元企业的资产重组是铁路“跨越式”发展、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重要一步。铁路多元资产重组搞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铁路“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铁路整体水平和实力。近些年来,铁路多元企业取得了巨大成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我们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不断提高国资监管能力,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规范改制,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坚持改革克难攻坚做到五个结合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实践中,我们突出抓了五个结合。把各项改革结合起来,总体设计、配套推进。我们把招商、改制、重组、上市和分离办社会、分离辅业、分流安置职工、分离处置债务、破产等改革内容结合考虑,总体设  相似文献   

19.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的税收政策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2002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国务院有关部门参与研究制定扶持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政策,这就是后来下发的中发12号文件。在中发12号文件制定过程中,原国家经贸委提出,从2000年起,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试行带资分流的改革,这一改革以精干壮大主业、放开搞活辅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做强、做大企业主体业务的基础上,解决好企业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它不是把企业的富余人员推向社会,而是由国有企业拿出一部分资产,通过兴办经济实体,解决本企业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为了支持这一改革,原国家经贸委提出建议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  相似文献   

20.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资产处置是关键。这里所称的资产处置既包括企业破产清算中的财产处置和其他类型的资产出让,也包括企业股权转让。前者是对企业法人资产占有权的处置,后者是对企业资产所有权的转让。在地方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中,被列入关闭破产和转制搞活的占较大比重。湖南省列入2005年计划安排改革改制的省属企业中,这两类企业占四分之三之多,而这两类企业都涉及到上述资产处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