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而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已成为国力提升的重要依托。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企业家群体既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又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栋梁。企业竞争和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张蓓 《企业活力》2002,(11):17-19
<正>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着共同的成功之处,就是有优秀的企业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世界知名的成功企业家数不胜数,松下幸之助、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他们一直启发、引导着全世界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然而,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由于历史和现实等种种原因,中国真正的企业家阶层至今还没有形成气候,如何造就中国的企业家阶层已经成为关乎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中国呼唤企业家 1.发展市场经济和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成为国力提升的关键“路径”。斯蒂格利兹教授在他1000多页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前,大家非常陌生的一个名字——《中国企业家》横空出世;十年前我们响亮地打出了”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只有造就强大的企业才能造就强大的中国”这样的核心理念。我们杂志创办20年和二次创业10年来最大的价值,我们认为就是创造了一个共识.创造了一个有关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价值在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也非常遗憾,近两年,尤其是2004年以来,这个共识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4.
致敬行动派     
《中国企业家》2022,(12):2-3
<正>今年是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举办的第二十个年头,我们寻找25位“行动派”。他们所代表的精神,以及所释放的能量,在今天格外值得尊重与爱护。一个年会能坚持20年在媒体界算是奇迹,这背后是绵长而坚实的价值观,相信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企业家的较量在于企业家精神。过去二十年来,企业家群体日渐成熟,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创造了巨大财富,还包括对商业文明的不懈思考,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求实探索。恰如米兰·昆德拉所说:“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我们一直在记录并参与中国企业家精神溪流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前,大 家非常陌生的一 个名字——《中国 企业家》横空出 世;十年前我们响 亮地打出了“国力 的较量在于企业, 企业的较量在于 企业家,只有造就 强大的企业才能造就强大的中国”这 样的核心理念。我们杂志创办20年和 二次创业10年来最大的价值,我们认 为就是创造了一个共识,创造了一个  相似文献   

6.
刘东华社长说过一句话,“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就是因为这句话,我一直追随他干了十年。  相似文献   

7.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而关于企业家的使命,有着各种各样的论述,有“生存说”,活着压倒一切;有“文化说”,经营好了文化也就经营好了所有;还有整合资源的说法、决策的说法、创新的说法等等诸多不同说法。  相似文献   

8.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当前乡镇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些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有些是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属于自身素质方面的.乡镇企业一次崛起过程中获得成功,固然取决于诸多因素,但有一部分优秀的企业家无疑是关键因素,从这种意义上讲,二次创业呼唤乡镇企业家素质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创业家、企业家指的大都是民营的企业。尽管有这么大的贡献,但也必须指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也存在着短板,而且这些短板大多都是共性的。中国民营企业的最大问题在于在企业内只有一个企业家.没有让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也成为企业家.  相似文献   

10.
魏薇 《企业文化》2010,(3):11-12
低碳时代不再遥不可及,数千亿商机开始隐现,海外力量不断渗透中国,本土企业如何享受低碳经济盛宴?在关乎企业命运的较量中,谁才能够成为赢家。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世界,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强大,国家才有实力,民族才能强盛.因此,对企业来说,文化强国必须落实到文化强企上.如何才能做到文化强企?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比较有效. 加强企业家文化建设 企业家文化应是一种大商文化.“大商言和,尊人为君”.做企业,欲成其强大,讲究的是一个“和”字,和谐的环境,和美的人际关系,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尊人为“君”,并非尊重别人就能成为君子,而是尊重别人就能当好领导、当好干部、管好企业.员工需要的是有思想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2.
付忠 《企业文化》2005,(8):11-13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20多年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目共睹。“尚不足与跨国公司全面抗衡,但在局部地区已可较量一番。”上海百联集团董事长张新生的这句话,应该是对中国企业的发展经历和综合实力的较准确评价。“尚不足与跨国公司全面抗衡”,因为毕竟我国企业走上正规的发展道路才刚刚20多年,它提醒我们戒骄戒躁、永不止步;“局部地区已可较量一番”,是因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全体企业家发奋努力,我们的实力已不容小觑,已经具备了的走向世界的条件和实力。中国企业家的这种心态和冲动,在“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上有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成功企业家的代表,任正非和张瑞敏奋战商海三十余年,分别带领华为和海尔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三十多年来,两位企业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不断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经验.任正非和张瑞敏的管理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分.文章将就差异化进行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就在于不断地进行经营上的革新。因此,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家思  相似文献   

15.
曹世中 《经营者》2003,(3):12-12
本期我们将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品牌亮出来,其意义在于强调重塑中国品牌竞争力的必要性。2002年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品牌的现状。虽然这个报告并不足以海涵某些强势竞争力品牌的数量,但从参与的角度上看,总体是有其普遍性的。其实,在做本期聚焦时,我们也时时地提醒自己,除了要将目光投向榜上的企业外,同时也还要将一些成长型企业放入我们视野之中。于是,在公布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之时,我们也将目光投向到了本刊曾经接触过的一些知名企业家或者企业上来,并选择了三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并将其经营片断作一个透视。其用意就是提示人们:在中国大地上,仍有许多成长型品牌企业,具有的个性化品牌经营有待关注。企业未来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企业间的较量更多的也将会是品牌的较量。顺应时代潮流.着力打造一个有价值的品牌,这是中国所有经营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错位的纠结     
《中国企业家》2013年第13期特写《家化上海滩恩怨》用一套逻辑化解另一套逻辑的问题,难免会想不开。葛文耀的纠结正在此。浓烈的"企业家情怀"为他在家化赢得极高威望,却也让其在与资本较量中尝尽苦头。葛文耀并非不知进退。他的"不听话"在于角色错位。不愿做"职业经理人",定位"创业者"的他,带领家化一路成长,虽然不持股,但潜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而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长达40年.民营企业“短命”的原因在于面临的多种法律风险.而且民营企业家欠缺法律意识,是企业“短命”不可忽视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8.
受人欢迎但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的职业企业文化师的诞生,源于中国企业家文化素质不断上升,越来越注重文化建设,许多企业对员工素质也会有更高的要求,企业报、阅览室、文化走廊、现场文化等应运而生。企业文化通过将理念灌输给员工,指导其行动,在作出更好产品的同时,让他们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企业文化提倡以人为本,增加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师系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并不在于创造物质,而在于精神的贡献,与物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家》杂志影响力、权威性和发行量的迅速扩大,不断有各界读者尤其是企业界的朋友向我们提议:世界上几大财经杂志几乎都有对全球企业界的种种排行,某些权威排行榜甚至已经成为那些国际大刊的重要标志。既然把杂志定位为中国未来的《财富》、《福布斯》,《中国企业家》为什么不搞自己对中国企业或中国企业家的排行?  相似文献   

20.
赵民 《人力资源》2003,(5):13-15
中国企业家健康状况调查 在和中国企业家的交往过程中,在对中国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中国现阶段存在着一种中国企业家的精神状态和中国企业家的健康状态的关系——我把它总结为“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健康规律”。它包括三个层面,即:中国企业家的快乐指数和中国企业的健康指数;中国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和中国企业的文化健康;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健康和中国企业的企业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