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中国农情遥感监测系统CHARMS中,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还主要应用的是气象模 型、遥感模型、统计模型等,基于作物生物物理模型进行农情监测的研究和应用还较薄弱的现状,该文重 点介绍了欧盟先进的生物物理模型BioMA及其在我国农业遥感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该文首先简要介 绍了目前我国农情监测主要采用的方法及BioMA开发的背景和目的,然后详细介绍了BioMA的技术框架及 BioMA由研究向业务化运行转变的可视化模型工具,最后以BioMA中水稻产量预测模型WARM为例,从 数据准备、模型综合利用等方面分析了BioMA在中国农业遥感监测中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尺度变化对油菜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是遥感估产的基础工作之一,监测结果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随着多光谱和多空间分辨率数据集的日益普遍,多尺度遥感数据源的综合应用是进行大范围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的必然趋势,因此尺度变化对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精度影响的研究势在必行。该研究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油菜种植面积提取,对其提取结果进行基于简单多数原则的尺度转化,得到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提取结果,通过与地面实测样方数据构建误差矩阵进行精度分析,分析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对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信息提取精度的影响。运用多种精度评价指标,从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监测方法、不同遥感监测时相等角度系统分析了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测量中的尺度效应问题。为基于多尺度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中的数据选择和精度保证问题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星载极化SAR数据的农作物分类识别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信息不仅可为农情监测和作物估产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还是国家制定粮食政策和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作物播种面积信息能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极化SAR不受云雨天气的影响,在农作物遥感监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效利用极化SAR数据进行农作物识别研究对促进雷达技术在国家农业遥感监测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星载极化SAR技术的发展过程为论述主线,从单、双极化SAR数据,单、双极化SAR数据结合光学影像,全极化SAR数据三个发展阶段,对极化SAR数据在农作物分类识别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总结,并对比分析不同的识别特征、融合算法以及分类算法的优缺点。[结果]以往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当前研究多以识别水稻为主,对于难以识别的旱地作物研究较少;目前对旱地作物识别精度不高,平均识别精度不足85%;缺乏对不同作物散射机制及其随时相变化的研究,导致分类算法机理性不足,普适性较差。[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旱地作物散射机制的定量确定,如何利用散射机制及其变化来提高旱地作物遥感识别精度和普适性;目前分类算法大都是基于光学影像设计,如何利用SAR特殊的成像方式优化设计适用于极化SAR数据的分类算法,得到更高的分类精度;如何更好的跟光学遥感等多源数据(光学数据、GIS数据等)结合来提高精度,将成为未来极化SAR农作物识别中三个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欧盟国家农业遥感应用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文章旨在对以遥感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在欧盟国家农业中的应用领域进行梳理,分析欧盟国家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发展现状以及欧盟农业远景规划中的遥感工作计划,以期为我国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该文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整理及总结归纳,对欧盟国家农情遥感监测、农地综合管理、农业生产应用、灾害应急评价以及数字农业发展计划等方面的遥感应用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作物专家系统(ES)组成的"5S"技术体系支撑下,欧盟国家精准农业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并对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拟定了研究规划。[结果]与欧盟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在遥感技术支撑方面较为滞后,需着重推进数字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农业政策执行效果核查、遥感等大数据技术应用、全球农业监测体系建设、数字农业政府示范引导以及农业遥感新型实用技术创新六方面工作,加强农业空间信息应用,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情遥感监测与服务系统集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农业遥感监测系统的技术模式和建设方案,充分调研农业部农情遥感监测业务的需求,同时分析实验室各种现有系统,设计并选择了一种较科学的系统集成方案。系统集成考虑功能、经济、扩展以及稳定等多方面因素,最终选择利用O rac le10.0G建立数据库;利用ArcG IS9.2为地理信息平台,完成空间和属性数据的显示、统计分析以及信息服务等功能需求;利用Erdas8.6为影像数据处理平台,并用其V isual C++开发包进行系统定制与开发。系统的建设以现有"国家级农情遥感监测系统"为基础,进行功能升级和扩展。该系统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我国农情业务监测的能力和科学性,是对我国农业遥感技术的一种总结和科学提升。此外,该文还论述了系统建设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回顾江西省遥感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审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西省有关行业、高等院校和遥感协会在遥感应用的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未来5到10年江西遥感信息技术应用的目标,即建立和完善江西省遥感综合信息预警系统;农情遥感速报和主要农作物估产系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遥感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等四大系统。为实现数字江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6):F0002-F0002
2005年10月13日上午,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视察农业遥感应用工作。所长唐华俊向吴邦国委员长汇报了农业遥感应用及研究所在农业部、科技部等部委支持下在农情遥感监测方面取得的成果和下一步工作设想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GEOSS背景下,对国际地观测已经进入的广义遥感时代,农业遥感监测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抓住有利契机,深化研究与应用。该文介绍了GEOSS的产生背景及其框架的主要内容,并建议在GEOSS背景下,加强我国农业遥感监测,建立更加高效可靠的农业遥感监测系统,为区域及国家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特别是应该加强多传感器组网与虚拟组网技术、数据同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农业遥感监测技术创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基于EOS/MODIS数据的南方水稻面积提取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以我国南方15省、市和自治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高时频的EOS/MODIS卫星数据,构建了水稻播种面积识别算法,实现了南方各类水稻(早稻、晚稻和单季稻)种植面积的快速提取。该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困扰农情遥感监测业务运行中水稻种植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的难题,可为作物估产、农作物长势以及墒情遥感监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2月27日至28日,受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的委托,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综合运行部和基础信息部在国防大学八一培训中心组织召开了1999年全国农作物遥感估产培训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单位有: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综合运行部(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基础信息部(中国农业工程设计院农业资源监测总站)、成都分中心、哈尔滨分中心、南京分中心、太原分中心、安徽区划所、吉林区划所以及河南、山东、贵州等省区划办公室和河南商丘市区划办公室,共计30多人.  相似文献   

11.
数字农业是指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农业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12.
2009年2月25~27日,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2009年2月25~27日,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业务培训研讨会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农业遥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遥感(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副司长刘北桦,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书记李伟方、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副所长任天志等领导,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研究部和运行部以及全国11个分中心的代表共计63人参加了会议。2009年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业务培训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吴文斌@汪庆发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国务院领导和部领导对农业遥感工作非常重视,对遥感工作做了很多重要的指示。在各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农业遥感监测工作实现了全面的业务化运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中办、国办和农业部领导提供了大量科学的、可靠的决策依据。按照农业部领导的指示和要求,2004年,农业部农业信息会商制度发生了重要变化,按照部里的决定,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1月1日至12月1日,由全国地方遥感协会和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组织的农业遥感应用代表团赴法国图鲁兹(Toulouse)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农业遥感应用考察与培训活动.赴法代表团由20人组成,其中10人(刘海启、周清波等)来自农业部系统、10人来自航天遥感系统.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月14日,农业部遥感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适应农业部信息会商制度的变化,满足农业决策科学化对农业遥感监测信息的要求召开的。会议认真总结了农业遥感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杨坚司长、李伟方副司长参加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来自山西、黑龙江等6个农业遥感分中心和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世界粮食估产,已成为全球鼎立的‘三足’之一,这代表我国在该领域的能力已达到国际水平。”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专家组组长郭华东院士在6月4日召开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向记者表示。《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专题“大  相似文献   

17.
植被物候特征的遥感提取与农业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时相遥感数据因其高时效、宽范围和低成本等优点正被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活动中,为大区域尺度掌握植被/作物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相关研究进展的回顾,该文系统归纳了植被物候特征遥感提取的关键步骤.首先从数据获取与处理方面,整理了目前常用的NDVI数据集以及预处理方法等相关背景信息;其次从提取原理、假设条件以及适用性等角度,比较了目前用于时序遥感数据重构和特征提取的常用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基于时序遥感数据拟合曲线提取的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农业内涵意义;最后,结合目前的农业应用,探讨了其在识别作物物候期、确定种植制度以及提高遥感估产精度等专业领域的应用方向,以期为区域尺度上生态管理与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全国冬小麦遥感估产项目完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下达的"1999年全国冬小麦遥感估产"项目,从1998年10月开始,于1999年5月上旬顺利完成.这是我国第一次采用TM和NOAA卫星资料进行全国范围的冬小麦业务化遥感估产工作.  相似文献   

19.
基于NDVI时序数据的华北地区耕地物候参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耕地物候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进行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田间管理、农作物合理布局等的重要依据。利用遥感方法提取大区域尺度耕地物候参数和种植制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为农业生产决策和区域粮食安全评价提供服务。[方法]文章基于1999年和2013年的SPOT/VGT NDVI逐旬时间序列数据,采用TIMESAT软件集成的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对数据进行平滑重构,通过比例阈值法提取了华北地区耕地物候参数(生长季开始期和结束期),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依据年内NDVI变化曲线峰值数目来确定耕地的生长季个数,识别耕地种植制度。[结果]华北地区作物生长开始期和结束期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15年来河北北部、北京、天津等地区,第一季作物返青/出苗期变化不大。而河南南部和中部地区,2013年第二季作物出苗期明显提前,由1999年6月下旬7月上旬,提前至6月上旬。我国华北地区种植制度仍以一年两熟制为主,华北地区北部受热量资源制约,仍旧保持一年一熟制不变。与1999年相比,华北地区2013年两熟制种植面积下降了21.1%,而一熟制种植面积增加了38.7%。[结论]华北地区耕地物候的时空变化与种植制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类型遥感识别算法及国产高分卫星应用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随着国产高分卫星的快速发展,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在农作物类型遥感识别中获得了广泛应用。通过对农作物类型遥感识别算法的总结,可以发现农作物类型遥感识别算法的优缺点,能够提高国产高分卫星在农业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水平。方法 文章在农作物类型遥感识别算法原理分析基础上,对农作物类型遥感识别算法进行分类,并基于高分六号宽幅数据(GF-6/WFV),在各类算法中选择1~2种典型方法进行示例说明。结果 光谱特征的可分性是遥感识别算法的基础,根据实施方案的差异,农作物类型遥感识别算法可分为目视解译算法、机器学习法和特征指数识别算法3类。基于GF-6/WFV的随机森林的花生类作物识别、光谱空间特征指数算法的园地识别和时间序列特征指数的冬小麦识别的结果精度均大于90%。结论 当前农作物类别遥感识别算法中,高分卫星数据都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国产高分卫星数据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