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构主义翻译观,顾名思义就是受解构主义指导与影响的翻译观点.解构主义翻译作品具有消解性.消解性就是对原文进行破坏和否定.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一个原文可能同时有多个译文并存,原文与所有的译文都地位平等.本文主要结合名家、名作、名译论述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消解性.  相似文献   

2.
熊利 《商场现代化》2009,(18):98-99
解构主义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翻译观念对于翻译标准的界定,提出科学的翻译标准具有三个特征:多元性,动态性,模糊性。商标词的翻译应以此为基础,同时要把自身的特殊性于此相结合,把握商标词翻译的多元性,延展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4,(7)
文学翻译与其他类型的翻译不同,有其独特之处。翻译是艺术,是美化之艺术。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完全忠实于原文是无法实现的,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美学的观点来看,文学翻译运用其独有的创造性,完成了对原著的替代。文学翻译实践中所产生的"不可译性"、不确定性等,决定了文学翻译的本质,便是其独有的创造性。这样,就要求译者本身具有更高的翻译能力,从而实现文学翻译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诗歌翻译一直在翻译界存在着可译不可译的争论,文章着眼于对诗歌的可译性,从流行的两种翻译理论的对比着手,结合物理学关于能量动态守恒的基本规律,对诗歌本身所蕴涵的能量在翻译过程中的动态守恒性来分析。试图从中探索出诗歌各要素蕴含的不同变量在翻译过程中所达到的整体平衡性。让用不同理论指导下分析的诗歌翻译都能找到一个归结点,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给诗歌的可译性打开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蕴含着丰富内涵的商标,在产品进入国外市场过程中,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单纯转换,而又有时还是文化的转换。本文献商标翻译中商标的音,以及商标的文化处理进行了阐述。以期使译名商标能对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商标词翻译既是一种语际转换又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行为。为了使商标词具有显著识别性,更好地传递商品的优良信息、触发译语受众的美好心理联想、激发购物欲望,充分发挥译语及译语文化的优势,创造性地赋予译语商标词增值信息,是一种可行的策略。创造性增值的信息并非凭空臆造,而是结合产品的属性、功能、消费对象等特点,以及译语文化语境中受众的表达方式、消费心理和审美取向等而创造出来的,具有较高的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望新 《现代商业》2012,(3):285-286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的意义是巨大的,正如埃斯卡皮所说:"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系里(指语言);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二次生命。"诚然,翻译并不如有些人理解的那样是一种机械性劳动,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文学翻译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翻译工作中创造性叛逆的必要性、创造性叛逆的表现及创造性叛逆的限制性等三方面的探讨,力图把握文学翻译的规律与特点,并藉此作为指导文学翻译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文学翻译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9.
杨跃 《商场现代化》2008,(8):204-204
本文针对不同语言商务广告的特点,探讨了商务广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问题。文章从音译中的创新、克服文化异性、实现语用语言等效和运用编译、改译手段等几个方面通过实例阐述了广告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必要性和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孔燕  韩英 《中国报业》2012,(8):160-161
接受美学对广告翻译能否被人们很好地接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及其重要原则;然后指出其对广告翻译的启示及意义:只有在接受美学视角下以译文读者为目标,灵活选择最适合实现预期功能的翻译策略,敢于对原文进行创造性的"叛逆"处理,才能充分有效地传达广告效果,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最后笔者从接受美学角度下探讨广告翻译中各个层面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1.
刘飞羽 《现代商业》2011,(5):103-104
自主创新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拥有了创新性技术并不能意味着企业经营的成功,因为从企业的创新性技术到企业的利润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商业化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基于互补性资产的企业自主创新运营决策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补性资产的概念和分类,接着说明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种类,并在两者的基础上,分别站在新进入企业和既有的主导企业的角度,介绍了他们基于互补性资产的自主创新运营决策。  相似文献   

12.
杜兰顺 《商场现代化》2007,(12):290-291
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现至今仍存的两种所有制形式,私有制和公有制具有互补性,表现在:作为人的意识的互补性;作为手段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对我们的改革有启发作用:要全面看待两者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对公有制为主体要有科学地认识;私有制将长期存在;公有制经济与私营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的基础是“资本”。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角度对翻译的研究,使得译者的主体性问题逐渐受到关注。翻译过程可分为准备、解码与组码三个阶段。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从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黑龙江对俄罗斯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存在强劲增长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是黑龙江与俄罗斯在贸易领域内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本文拟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利用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分析黑龙江与俄罗斯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和贸易互补性的强弱程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服务贸易的特征,本文将服务贸易互补性分为产业间贸易互补性与产业内贸易互补性,并依此改进了贸易互补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该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的互补类型和互补水平,发现总体上,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服务贸易有一定的互补性,并且不管是何种互补类型,其互补性都动态上升。从国家来看,中国与东盟发达国家在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上产业间互补度最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内互补度最高;与东盟新、老成员国互补度最高的都是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但涉及的服务部门不相同;从服务部门看,在保险、专有权与特许经营部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以产业间互补为主;在运输、旅游、金融等部门服务贸易以产业内互补为主。  相似文献   

16.
售后服务在当前家电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管理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各方关注。作为企业的业务单元,在不同的渠道结构中,家电售后服务既可能成为渠道成员间竞争的业务,也可能成为相互促进收益的业务。因此对家电售后服务的管理问题需要区分竞争性与互补性的情况。本文从生产商角度,针对涉及较少的互补性服务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常见的三种售后服务管理模式对生产商的收益的影响,认为生产商集中管理互补性的售后服务,未必始终有利于渠道成员的利益;在一定范围内,由生产商与下游企业合作提供互补性的服务,能够保障双方的收益,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贸易互补性的视角,选取2005-2012年间我国与主要自贸区伙伴国之间的货物贸易数据,深入分析货物贸易发展趋势等。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贸易运行的趋势,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双视角的中韩水产品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贸易互补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进出口结构和产业内贸易两个视角分析中韩水产品贸易的互补关系,发现中韩水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较强的互补性。从进出口结构视角看,中国水产品出口结构对韩国水产品进口结构的匹配程度,高于韩国水产品出口结构对中国水产品进口结构的匹配程度;从产业内贸易视角看,干腌熏鱼、鱼制品和甲壳软体制品贸易、鲜活冷藏及冻鱼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并且互补性在一定时期内呈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19.
2000-2013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出口最多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且所占比重几乎保持不变,而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未超过30%。中日之间贸易结合程度紧密,中日贸易在工业制造上有较强的互补性。中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近年来中日的紧张关系已经使中日国际贸易额明显下降,中日国际贸易仍处于垂直分工阶段,中国逆差规模不断增大影响了中日贸易互补性的发挥,贸易上对日本较大的依赖性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因此,日本要重视中日经贸发展关系,中日应进一步加强制造业方面的合作,双方应平衡贸易收支,在利用中日贸易互补性的同时,我国要注意贸易伙伴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2—2020年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依存度进行了测度,同时分析了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结果表明:中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互补性较低;双边贸易过程中印度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中印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仅园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并逐渐由垂直型转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中印在蔬菜、棉花等20种农产品具有产业间贸易互补空间,7种竞争性农产品中有2种具有产业内贸易互补空间。中印农产品贸易依存度较低,且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依存度更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中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印各自农产品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差异化、推动中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