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汽车业是一个“坚强”而又“脆弱”的产业。说它“坚强”,改革开放以来,它经历一个又一个“改”,一个又一个的“变”;说它“脆弱”,虽然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变化”历程,但与成熟的、发达的西方国家汽车业的相距甚远。2005年中国汽车业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冲击,这种冲击将考验中国汽车业。  相似文献   

2.
北方四岛问题一直是困扰俄日关系的症结所在,伴随着包括俄总统在内的俄高官的登岛视察,俄日岛屿争端又现,并使俄日关系一度紧张,加上双方的利益冲突,历史的积怨,俄日岛屿争端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本文将以俄日岛屿争端为中心,通过介绍俄日岛屿争端的由来,发展,探析俄日岛屿争端的结果,进而提出俄日岛屿争端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今日美国的汽车业是全球汽车业的缩影,美国政府最终会不会施以救助?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汽车工业将受到怎样的影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其中又将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是未来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陈利强 《浙江经济》2007,(18):46-47
受益于加入WTO,五年来中国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同时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接踵而至,中国已进入了应对经贸争端的高峰期。其中,中美经贸争端尤其引人注目,而争议最大的是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而引发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对于汽车业而言,2008年可谓“多事之秋”。PPI高企、铁矿石溢价,以及燃油价格的高涨,形成了其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阻碍。而刚刚实行的新的燃油价格,令汽车业的盘整呼声又一次响起。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争端历来是中美经贸争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持续相对时间最长的问题之一。早在1986年,当中国刚开始准备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时,美国就要求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美两国关于知识产权争端的谈判几近破裂,使得中美处于贸易战的边缘。尽管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WTO,但是美国对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指责并未停息。  相似文献   

7.
王雨佳 《新财经》2009,(3):42-45
中国汽车业比发达国家起步晚,却持续了二十年的高速增长。这种增长速度是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以近乎赌博的心态无限制地扩张促成的。尽管中国有庞大的市场,但面对世界汽车巨头的竞争,中国汽车业应该从原来的扩张战略转变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战略  相似文献   

8.
梅新育 《环球财经》2010,(12):18-22
毫无疑问,这起针对中国新能源的争端会给中国新能源产业带来旷日持久的不确定性和高昂的应诉成本,一些没什么核心技术、仅仅依靠组装、又依靠出口市场的厂商会比较够呛。由于有传言称这起争端背后有某些美国企业游说推动的背景,而且相关企业还在中国设厂生产,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2004年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可谓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从连续三年“井喷”式的发展到直接体验“倒春寒”,汽车业发展的走势不仅引起了行业内的高度关注,还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思考。为此,《中国经贸》在新年后的第二个工作日拜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的荣惠康副主任,请荣老畅谈他对本年度汽车业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传媒     
《浙江经济》2010,(8):12-12
传统汽车工业为何成“夕阳产业”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也造成了传统汽车产业的衰落底特律的衰落,标志着统治世界汽车业的传统汽车工业结束衰退期的开始。就在各国汽车业面临销量速降、兼并重组、破产等问题时,中国的汽车业却相对表现得异常良好。2009年汽车销量达到136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市场。但是,如果把底特律汽车业的衰落仅仅看作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心从一国或地区向另一国或地区的简单转移,  相似文献   

11.
当原油价格逼近100美元关口时,全球汽车业为之动容。中国内地市场迅速作出反应,如何应对高油价时代的汽车竞争,是中国汽车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白益民 《环球财经》2012,(10):60-62
2012年并不是玛雅传说的“世界末日”,却是中国海洋的多事之秋。这一年,日本、越南、菲律宾三国轮番上演抢占中国固有领土的闹剧。今年以来,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此次钓鱼岛之争。这场由石原慎太郎“购岛”言论引发的争端,又一次让中日关系跌到冰点。  相似文献   

13.
李晶侠 《首都经济》2006,(10):52-53
2005年,中国汽车品牌总数为355个,其中轿车和乘用车总品牌数为100个。而这其中的自主品牌只有37个,可以说中国汽车赶超世界道艰路远。在日趋激烈的世界汽车产业竞争中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中国汽车业的国际人才需要研究什么?中国汽车产业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这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专访了中国汽车业资深专家陈光祖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呼啸而至的金融风暴,令世界经济摔不及防.始作俑者华尔街虽难逃干系,却让美国汽车业深陷危机。命悬一线的美国汽车业.兼并重组已是无可奈何的最终命运.于是.接近华尔街或资本市场的精英们又向世人抛出了“抄底美国汽车业”的高谈阔论。虽然这样的论调不足以让发达汽车工业企业心悦诚服,却极易引发有着汽车大国梦想的中国汽车业的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中国汽车业在政府鼓励性政策的支持下一路高歌猛进,产销数量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和46%,实现了千万辆级的大跨越。汽车工业的高速增长,为中国2009年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实现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要选择一个一骑绝尘众人笑的产业,汽车业自是当仁不让。而这无疑是回眸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全球汽车业而言,2008年是异常寒冷的一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汽车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国际车市逐渐疲软。我国政府适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一系列配套措施,中国车市开始一枝独秀,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海外各国也纷纷出台汽车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雨佳 《新财经》2009,(3):44-44
中国汽车市场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但是,现在讨论中国汽车业是否能够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消费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早在1994年,日本汽车产量就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量第一大国。2006年,日本再一次坐上了“第一”的宝座。但后来,这个“第一”又被美国夺回。美日两国都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市场行为,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18.
艾柯卡的辉煌历史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此时,把他的人生经验搬出来又能够对现时的中国商业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呢?作为世界汽车业巨子,他的自传已经传递了他的商业故事,他还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  相似文献   

19.
涂东晓 《新财经》2004,(12):88-90
关于汽车行业的投资价值,由处于极端的两部分内容构成:一半是火焰,因为从需求来看,汽车业是中国大大小小行业中最具成长性之一.未来十年,随着人均收入的持续提高.对汽车的需求将要呈现出好几倍的增长;另一半则是冰山,中国的汽车业几乎操纵在外国公司手中,外资股东通过各种方法,可以将这一需求所带来巨大利润的大部分纳入麾下。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汽车业来说,2012年是充满纠结的一年。好在艰难前行的车市终以“微增长”为这一年划上了句号。新年伊始,本篇以八大问题,追问正处纠结中的2013年中国车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