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是萨北开发区第一个二类油层聚驱工业化推广开采区块.进入含水回升期后,聚合物溶液向高渗透层注入,低渗透层的动用程度降低,含水开始回升.为了控制含水回升速度,我们采取注入井跟踪调整、细分注入等手段减少聚合物溶液向高渗透层注入,增大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油层的波及体积,从而达到控制采出井含水回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同时由于区块产能下降很快,且注入能力逐渐变差,采取注入井攻欠增注、采出井提液等手段,改善区块注入状况、提高采出井产能,最终也提高了采出井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发挥聚合物驱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选取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北一区申块已结束注聚区块的典型井组,利用其静态资料数据,分别对聚驱注入速度、聚合物用量、聚合物分子量、注入浓度、纵向变异系数、注聚前初含水和水淹厚度方面影响因素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根据以有资料和数据逐一确定各个因素和提高采收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注入速度越大、聚合物用量越大、聚合物分子量越大、注入浓度越大、注聚越早、油层连通关系越好河道砂比例越高、井距越大,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继采油一厂和采油六厂高浓度注聚现场试验后,2009年为了更好控制区块含水上升速度,进一步挖掘注聚末期剩余油,对北二东地区进行规模化高浓度聚驱,进一步探索大庆油田一类油层注聚后期高浓度注聚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北二东东块于2002年底开始注聚,2006年底加密后投产.投产后根据油层发育特点及非均质性,先期注聚效果等因素,实施个性化注采参数调整,不同区域见到了一定效果,但仍暴露出受效不均衡,采油井含水回升快等问题.高浓度注聚后通过注采参数优化,适时跟踪调整,目前高浓度注聚见到了一定的效果,为注聚后期进一步高浓度注聚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西块注聚井的开发过程,研究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做法,为今后的聚驱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通过对聚合物区井喇4-P2188井从注聚到目前经历的见效期,含水回升期、注聚后期三个阶段的开采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总结出聚前采取调剖措施,可有效提高聚合物利用率;注聚中采取分层注聚措施,可有效控制含水回升速度;注聚中期采聚压裂措施,可充分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注聚后期采取压裂措施,可有效挖掘剩余油.  相似文献   

5.
萨北开发区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于2006年10月份投注聚合物后,驱油效果明显,增油多,综合含水下降幅度大,目前该区块处于含水低值期稳定阶段。但是,随着注聚时间的延长,聚合物注入体积的增加,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高、注入量下降,这不到方案设计要求,严重影响了区块的开发效栗。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萨北开发区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对9口注入井采取了表面活性剂解堵,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注浆井堵塞原因及表活剂解堵的作用机理,并对二类油层开发效果的改善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羟甲基化合物与有机锆复配研制了新型复合有机交联剂DQ-1弱凝胶体系,综合运用图像分析系统、激光粒度仪、原子力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DQ-1交联过程中颗粒粒径变化特征与微观结构形态。结果表明.成胶突变前(第一阶段)。体系粘度和模量与相应的聚合物溶液无明显差别.但体系中的凝胶颗粒尺寸及颗粒数量随交联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变粗。选取八面河油田面4块M4井开展了单井调驱试验.现场跟踪分析表明交联聚合物注入后.压力由注聚前的负压吸水上升至9.5MPa.转水驱后压力稳定在6—6.5MPa,吸水剖面变得相对均衡。对应油井单井日增油最高迭4.9t/d,含水下降最大幅度达到10.2%,显示出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油田经过多年的加密调整和注水开采,大部分已经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阶段,依靠常规方法开采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油田采收率,根据南一区葡I组主力油层的陆相沉积,油藏非均质性以及水驱开采后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在南一区西东块2008年进行小弗距布井,于2009年1月开始采用注高浓度聚合物,经过10个月的注聚现场应用研究,我们对南一区西东块注聚井取得良好效果做出真实评价,为油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聚合物驱油技术,保证聚合物驱油现场应用取得好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项目简介:本项目主要用于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过程,也可用于油田、化工、环保、食品等部门的污水除油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老井开发的经验逐步探寻一条开发同等区块的方法。经过文188区块自开发初期细心钻研,找出规律,再配套注采完善,最后初见成效,见油,见产。后期由于对应水井停关产量下降,对应综合治理又使期恢复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北部过渡带地油井含水高,剩余油挖潜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对注水井停注层进行恢复注水的调整技术,制定了恢复注水原则,并选取部分注水井开展停注层恢复注水试验,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该试验为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后,水驱低效无效循环矛盾日益突出,含水上升与产量递减控制难度较大.为了有效控制产量递减与含水上升速度,开展以细分注水、剩余油挖潜为注的采结构调整,有效的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实践证明,聚合物驱油可较大幅度地扩大注入液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受油层非均质性影响,聚驱后注八水沿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低效无效循环,吸水剖面出现反转,使后期调整更加困难。CT-5增强型体膨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体膨性能,调剖粒径、强度和膨胀倍数等可调,可有效地调整吸入剖面,改善聚驱后整体开发效果,提高聚合物驱最终采收率。本文研究了聚驱后颗粒调剖技术的特点及选井选层方法,详细分析了萨北开发区后续水驱阶段颗粒调剖后聚合物驱动态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油技术作为挖潜剩余油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逐渐成为了一项成熟的驱油技术,随着萨北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由于井距过大,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较低,以及过渡带的特殊性等诸多原因,决定了该地区进行聚合物驱对井网井距有特殊要求。合理的井网井距是聚驱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井网井距的确定必须最大程度地适应油层地质特点,提高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为使该区域聚合物驱能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利用精细地质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在以提高最终采收率为前提,综合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单井注采能力、后期调整的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对比优选。通过对合理注采井距及井网方式的研究,为进一步拓宽特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挖潜思路,及改善过渡带地区的开发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注水井的注水水驱路径、推进方向、波及范围和水驱路径的变化情况,进_一步落实注水井与周围井的注采关系,了解注水井水驱平面发育状况,平衡注采矛盾,合理调整开发方案,应用"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在老河口油田选3口井注盐水,并对注液前后地面电位场进行了现场测试,对比目的层变化前后的测试数据,确定视电盟率分布图,从而达到推断注水水驱方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萨北开发区经过了40多年的开发,在经历了井网加密、稳油控水和聚合物驱油后,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地下剩余油分布格局总体上高度分散,局部还有相对富集部位。由于纵向上和平面上非均质性严重,使得水驱采收率较低,综合多学科新技术,重新建立地下认识体系,进一步深化油藏描述,准确量化剩余油分布,是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区块开展多学科油藏研究,优化注采系统调整和增产措施方案,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采油工艺技术中,聚合物采油的技术是将聚合物干粉颗粒一定比例地均匀地散布在水中,聚合物干粉颗粒在得到充分的润湿、分散和溶解后,实现采油技术的突破。聚合物分散技术主要用于油田中后期开发的三次采油的聚合物驱、多元复合驱工程,是老油田在三次采油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艺,当前在辽河油田等部分油气田企业,减缓油田产量递减及高含水后期提高油田采收率工作中,聚合物驱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将为辽河油田保持千万吨规模稳产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采油工艺技术中.聚合物采油的技术是将聚合物干粉颗粒一定比例的均匀地散布在水中,聚合物干粉颗粒在得到充分的润湿、分散和溶解后,实现采油技术的突破聚合物分散技术主要用于油田中后期开发的三次采油的聚合物驱、多元复合驱工程,是老油田在三次采油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艺,当前在辽河油田等部分油气田企业,减缓油田产量递减及高含水后期提高油田采收率工作中,聚合物驱已经成为的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将为辽河油田保持千万吨规模稳产提供有力的枝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王宏宇 《科技转让集锦》2012,(20):108-108,110
本文针对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南北区在注聚开发过程中的含水下降幅度、增油幅度和吨聚增油量上的见效差异,运用静态剩余油分布和水淹状况资料,动态上的注入状况、注聚过程中的调剖,深入探讨了造成南北区差异的原因之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防砂现状各种防砂方法应用概况。辽河油田疏松砂岩油藏储量大、类型多、分布广、防砂工作量大,防砂井次呈上升趋势。随着含水的上升和采液强度的提高,出砂井数越来越多,如何应用更先进的防砂工艺技术,提高防砂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聚驱后油藏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剩余油.针对我国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等情况,研究了等流度多段塞驱油方法及其机理.并对聚驱后驱油用剂进行评价及筛选:通过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测量,得到不同聚合物黏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界面张力的测量,筛选出改性羧酸盐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最佳浓度为0.3%.利用 WaringBlender 法筛选出综合起泡性能最大的 HY-2做为驱油用起泡剂,选用浓度为0.6%.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驱油方法的效果.均质岩心强化泡沫多段塞驱油表明,强化泡沫可以对岩石大孔隙进行有效的封堵.非均质岩心等流度多段塞驱油实验表明,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2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驱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