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两年中印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增强。2003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其速度甚至超过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印同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丰富的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伴随着印度和中国两国国内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印贸易发展业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介绍亚洲崛起有四段故事,一是日本自二战前后开始迅速发展壮大,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二是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迅速发展壮大。三是人口均超过10亿的中印两国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1年,中国和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亚洲崛起的第四段故事还没有形成。当前美  相似文献   

3.
中印两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印度是如今与中国存有陆地领土面积争议最大的一个国家。虽然两国在过去的50年里进行过多次谈判,但一直未能边界问题。目前中印两国都愿搁置边界分歧,通过发展双边贸易合作关系来深化两国关系,促进共同繁荣与发展,但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终将成为影响中印关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2012年全球整个出口形势都在恶化,新兴经济体国家无一例外,我国虽有增长,但增速也较之前大为减少。作为全球图景下的一个局部反映,中印贸易的变化也呈现出了同样的色调:2012年中印贸易额665亿美元,较上年减少了10%,这是十年来的首次下滑。其中印度对华出口萎缩,下降幅度达20%。中国对印出口虽也有所下降,但较上年只减少了6%。不仅仅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与印度1970-2009年的实证数据,运用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首次对两国的石油价格、经济增长、人口等因素与石油消费的长期关系及短期动态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中,石油价格与石油消费的弹性关系,印度表现为负,而在中国为正;经济增长对石油消费的影响,中国大于印度;人口对石油消费的影响,印度大于中国。短期中,印度的经济增长和人口对石油消费的影响更显著,石油价格对两国石油消费的影响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6.
白旻 《亚太经济》2008,(1):104-108
中印两国经济的崛起,选择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中国逐步确立了自己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印度则向着"世界办公室"的目标迈进。这两种发展模式虽成就了中印经济过去二十多年的辉煌,但也都存在着能否持续的问题。中国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印度的"世界办公室"发展模式,在没有就业增长的支撑下,也难以为继。目前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所遇到的难题,其根源在于超大型的国家规模。中印崛起呼唤发展中大国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中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全球性和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中印两国国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轨迹。本文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工具,在对中印经济发展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两国的国家竞争力,进一步展望其合作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来,中印两国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均显著提高,同时也引致两国金融体系结构相应变化。金融体系结构的变化,反过来又必然对两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动态考察中印两国金融体系结构变迁过程的基础上,运用金融产出水平、货币流通速度、经济增长的储蓄支撑率等指标对两国金融体系效率进行宏观比较。结果表明,中国金融体系在储蓄动员、资金配置和金融产出方面比印度更具优势,而印度金融体系在资金结算方面则明显优于中国。  相似文献   

9.
杨雪峰 《亚太经济》2006,27(2):88-91
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对中印的经济增长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印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且银行信贷、国债同经济增长的关系显著,而公司债券、股票市场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进而从一个侧面比较中印经济发展模式之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英国《金融时报》9月24日】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和印度两国经常被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相提并论。发明“Chindia”一词,是为了突出这两大市场加在一起的经济影响力。中印两国总人口占全球人口的40%,其煤炭、铁矿石、钢铁及其它关键资源的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零售事业蓬勃发展 历经二十七年的改革开放,拥有近13亿人口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在经济体,就实质采购能力而言, 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的经济增长自1992年到2003年,平均每年增长15.5%,2004年为避免经济过热,实施宏观调控,GDP年增长仍高达9.5%,2005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为9.5%。  相似文献   

13.
《环球财经》2014,(11):17-17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显示,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美国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7.4万亿美元,而中国则将达到了17.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被第一”之余,也有人提出质疑,中国的飞速增长对全球经济能有多大好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课题组近日发表研究成果,全面地测算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过去12个月充分证明亚洲多么依赖它的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可能回暖,美国经济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然而中国10%的经济增长越来越成为亚洲希望的支柱。  相似文献   

15.
财经     
《首都经济》2010,(1):11-11
联合国报告预测世界经济2010年将缓慢复苏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称,如目前的刺激经济政策得以持续,世界经济将在2010年缓慢复苏,实现2.4%的低速增长。报告指出,发展中经济体将成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将无法在近期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亚洲两个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出现惊人增长。比较中印两国发展模式也开始成为时髦的“显学”。  相似文献   

17.
在未来10年,中国经济预料每年增长超过10%,相反,美国预料只增长不足2%。在此消彼长下,美国已是世界最大债务国,长远失去了保护美元担当世界唯一储备货币的能力。包括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20国集团,取代8大工业国在世界经济的主导权,进一步反映美国今非昔比。  相似文献   

18.
汤碧  陈佳 《亚太经济》2012,(5):65-69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中印两国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通过出口相似度指数以及出口市场结构的比较,分析两国机电产品出口世界市场的贸易竞争性,最后以贸易强度指数预测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增长空间。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对印度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互补性大于印度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互补性。中国和印度机电产品的贸易结构差异明显,竞争性不强。两国的机电产品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危机中,中国经济逆势而上2009年,世界经济终于开始走出危机的阴影,逐渐恢复增长。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无疑是表现最突出的一个,成为世界上最先企稳回升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中国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充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本文不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