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分立是指一个公司按照一定方式,分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公司的法律行为。公司分立有存续分立和新设分立两种形式。《公司法》虽然对公司分立进行了规制,并且历经3次修订仍然保留相关条款,但由于其内容过于笼统,难以在实践中形成准确、统一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2.
范茜  袁玉荣 《中国市场》2014,(39):174-175
作为公司资产进行重新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公司分立直接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当前,在公司分立的进程中,我国《公司法》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的相关规定尚显不足。本文在阐述公司分立与债权人利益相关理论基础之上,探讨我国公司法对分立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公司分立中债权人的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3.
姚楠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252-253
随着东北高速成功进行公司分立,公司分立这一优化公司组织结构的资本运作手段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现实意义逐步凸显。而在公司分立中,如何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是一个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东北高速公司分立的启示,分析研究现状,并参酌国外的一些做法,试图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公司分立中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樊晓丽 《致富时代》2009,(9):145-145
摘要:公司分立主要是指将一家公司分成两个以上具有相互独立的法律地位而互不具有股权连接关系的公司。例如,母公司将其部分资产和负债转移给新建立的公司,产生出新的法律实体,母公司将其在子公司中拥有的全部股份按比例分配给公司的股东。公司分立是现代公司开展资产重组,调整股本、资产、组织结构,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经营战略之一。文章就狭义或纯粹的公司分立的种类及狭义或纯粹的公司分立的会计处理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蒙月哨 《北方经贸》2020,(4):136-138
目前,《公司法》只提供公司分立一个大整体的框架规定,没有明确的和具体的保护债权人利益过程中的规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仅公司分立时债权人的利益无法寻求《公司法》的有效保护,经济交易秩序易受破坏,而且债权人利益得不到保护将阻碍资源的有效分配,无形增加企业的负担和风险,损害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也不可避免地对社会的长远发展以及带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现从公司分立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入手,先阐述公司分立的债权人保护制度的现状与问题,从各国或地区立法例中的保护机制、我国公司分立的债权人保护制度存在问题所在展开分析,最后从建立与完善我国债权人异议催告制度、完善公司分立的连带责任制度两个方面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7.
刘立军 《现代商业》2013,(29):192-193
企业分立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一个企业的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分立给现存或者新设的企业的法律行为.企业分立分为新设分立和存续分立.企业分立既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又能有效的进行税收筹划,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是对企业分立的原因及分立的相关操作进行探讨,已达到企业分立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赵久慧  张鹏 《消费导刊》2011,(13):134-134
权力分立目的在于对权力的制衡。由于行政权的特殊性,通过权力分立对其监控制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探讨权力分立对行政权力的作用及局限性,深刻理解权力分立对行政法治的影响,旨在更有效地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以实现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9.
从营改增实施以来,避免重复征税,企业的税收负担减轻,缓解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在营改增实施后,企业为了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降低税负,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尤以企业合并分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合理的规划下真正获得营改增带来的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有关代位权诉讼的合并与分立之规定过于简略,并有失当之处,本文对此加以分析探讨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明玉 《商场现代化》2006,(29):303-304
从财务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内容、管理职能等各种角度分析,财务管理都应当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明确这一原理,有助于确立财务管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为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与企业管理机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商》2015,(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民商之间的联系日渐趋多,各种利益关系经济纠缠更加复杂,使得相关法律逐渐难以符合不断变化的民商关系,导致在民商之间的问题渐渐突出,矛盾不断加剧,给社会稳定繁荣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对此,实行民商分立立法的呼声开始逐步出现,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对民商分立立法模式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民商分立立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从建造合同及合同分立与合并的定义出发,阐述如何判断建造合同的分立与合并区分条件,最后用现实案例对建造合同分立与合并核算进行解析。本文对现实建造合同分立与合并核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市场行为的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陈磊 《消费导刊》2009,(7):155-155
原则上,所有的行政行为作出之前均需要举行听证,但这样必然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从而影响行政效率。从各国行政程序立法与实践经验看,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是十分有限的。本文主要探讨确定行政听证适用范围的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17.
易宪容 《商界名家》2005,(12):76-77
如果中国的金融改革不能够从这种分立政策中走出,那么我国的金融改革要想取得很好的成绩是不可能的,而且目前我国出台的不少政策看上去很民主,政府决策也很民主化,但实际上不少政策不仅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而且也可能成为某些利益集团谋利之工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会计与财务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项工作。企业体制中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体制上应分立,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会计管理体制市场化的理论依据源于超产权理论,必须深入研究会计管理体制市场化的具体途径,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充分发挥会计在现代企业及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合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狭义的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公司,通过签订合并协议,依法律程序。合并为一个企业的法律行为。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时,其中一家企业吸收了其他企业而成为存续企业,被吸收的企业解散;新设合并,又称创立合并或联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个新企业,合并各方解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